在我的清唱咖啡馆里,有一位年过60岁的王阿姨,曾经有过婚姻,如今单身。我很喜欢看她优雅地煮咖啡、做西点,与年轻客人交谈,带着她这个年龄女性应有的知性优雅,将客人送出老巷。她让我觉得做女人是一件值得的事,即使没有婚姻,即使没有了年轻的容颜,即使更年期已使荷尔蒙失去了女性的特征,她依然是一个处处体现母性光辉的女人,大家都喜欢她,与对年轻女性的赞赏相比,这喜欢里面多了敬重。 一个在法国生活的中国女人,不愿回国的原因是害怕被身边女人的怕老传染,而另外一位在德国的中国女性,每次回国,都感慨中国咖啡馆里都是戴美瞳的年轻女孩,化妆品专柜的女孩皮肤好得让人想死,而在德国,60岁的女人可以悠闲地坐在街边喝咖啡边接受赞美。 很多中国女人一过30岁就把自己放弃了,面对任何需要挑战的事情,哪怕仅仅是一件款式稍微时尚的衣服,都要感叹自己“老了”。中国似乎没有不怕老的女人,所谓不老的神话,也都是一把年纪,还用各种方法,把脸熨烫得没有一丝皱纹。如果对比刘晓庆与苏菲·玛索,会很容易发现其中区别,前者拼命想要年轻,而后者只是在做自己,更不用说84岁的英国名模达芙妮·塞尔夫与年过60的法国女神凯瑟琳·丹妮芙,她们脸上带着皱纹的自信,恰好注解了杜拉斯的话:年纪增长的同时,力量也在增长。 心理的力量在增长,生理的力量在削弱,怕老的女人只在乎自己的生理力量。 中国女性对于年龄的焦虑,缘于自我定位。她们并没有将自己定位为独立个体,而是恋爱中的女性、男人眼中的女人以及婚龄、育龄妇女。“女人过了25岁,还谈什么漂亮”,当中国男人得意洋洋地说出这种混账话,许多女人愤怒的外表并不能掩示她们内心的点赞。 改造任何一个男人都是与自己过不去,何况是改造一个男人的群体,男人怎么看女人其实并不重要,即使他们永远喜欢萝莉,也是他们自己的事,如果有本事就一辈子找萝莉,没本事就请沉默,但不要指望女朋友或太太奉献毕生的精力,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萝莉。 男人亲近女性的初衷是繁衍的需要,从生物学角度,他们永远倾向于寻找最佳育龄女性,所以男人在本能上会被年轻女孩吸引,然而你要相信,男人并不都是依靠本能而活着。后天的社会化会让他们意识到,在选择共同生活的伴侣时,年龄不是惟一的标准。他们之所以爱上年轻女孩,往往是因为有太多女人过了30岁就把自己放弃,作倚老卖老之态,不再学习与向往任何新鲜的生活,动不动丢过来一句“年纪大了,折腾不起”,向男人示威向命运撒娇,好像你不是自然老去,而是男人摆动手中的魔法棒,将紫霞仙子变成白发魔女。 如果你的人生演变成一场不可避免的流失,就像体内不断流失的钙质,那绝不是因为你老,而是因为你过早地承认自己老。年龄成了懒惰的挡箭牌,既然变老是无法抗拒的,所以我的邋遢、唠叨、肥胖、老土、多疑、喜怒无常都是无法抗拒的。 爱情是彼此吸引,婚姻是彼此利用,即使在爱情中,年轻女孩会占据年龄的优势,升级到婚姻,年轻未必就是优势。如果你自信、独立、勇于改变、热爱生活、交友广阔,能够为伴侣带来生儿育女之外的诸多福利,你的家庭地位绝不会因为年龄而改变。 或者即使男人永远对年轻女孩有兴趣,也并不妨碍我们做一个不怕老的女人。你看萝莉,我做自己,爱情的确重要,然而我们活着并不仅仅是为了与某个男人的交集,交集之外的世界又大又美,超越年龄的限制。 如果说每个年龄都有禁忌的话,其实每个年龄也都有最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