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其实不管什么原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缺爱,最好的办法少做自己不爽的事,和那个让你难过的人保持距离,卸下包袱,尽量和人在一起时候保持自己快乐的追求,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保持自己审美的追求。 换句话说,让大家都开心是你和别人在一起的唯一理由,同时又必须给自己大量孤单的时光保持和训练自己的美感。 只有把时间和金钱花在快乐和美的灌溉下,而不是轻易花在展露伤口,物质享受,廉价地消费感情追求量化的生活等等,我们才能真正地去追求并甘心要求自己心智成熟,才能真正地去创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互助和感激,而不是把希望放在逃避人类或者天上掉一个无怨无悔包容自己,会舔自己伤口的人的两个极端中。 如果你把在一起大家都开心作为一个标准,你会发现作为人类对于快乐时光的互相掌控真的很有限,你也会发现人只能是在心甘情愿的孤独中汲取力量,而不是廉价的抱团取暖。许多人因为缺爱,会过早地要求爱里必须包含对自己的忍受和谅解,认为这样自己才会有力量,他们对于爱的看法是牺牲式的,别人该容忍自己的不快乐,自己也该容忍他人的不快乐,爱变成一种过早的苦难的修行,然后只要有一方撑不住,那就是产生二次伤害。 给爱赋予越多牺牲修行的孩子,越容易被苦难绑架,陷入困境。 喜欢一个人,就去讨好他,保持一点狗性,摇摇尾巴,多甜言蜜语,多亲热,同时,也多提点让自己快乐的要求,任何时候只有快乐轻松自在才是在一起的理由,而不是太早考虑什么别人对自己的理解,不能让对方失望的责任什么的,如果对方用责任和牺牲来要求你,承诺这才是爱情,尽量抵制住诱惑,爱情不是那么快来到的东西,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培养自己的快乐敏感才是对自己负责,自己如果连哄自己高兴都不会就用爱情主义拉别人下水,这是对彼此的不负责。 也许有些快乐就是肤浅的,但深沉这玩意,只需要在孤单时间对自己定要求就可以了。 学会审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这个世界,充斥了大量时间杀手,他们让你在一个人时好像不那么孤单,但其实却让你丧失自己充实自己的能力。审美的目标,就是你能一个人享受他们,忘记时间,而拥有这种能力的各种技能,也必定能经历时间考验,看书,绘画,音乐,建筑,运动,对知识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冒险。。。任何可以让你度过好几个小时,哪怕产生疲劳也不会产生空虚,哪怕产生痛苦也不会产生无聊的技能,就是你的审美特长。任何只要得到一个,那么在这个领域里,进一寸就有进一寸的欢喜。培养一种审美的爱好,知道这里面的妙处,这需要经常抽大量时间来让自己独处。 当你能体会孤单的妙处,自得其乐的时候,也就不会害怕开始一段和别人在一起时快乐的关系,对爱情也就不会抱有盲目幻想,而奇妙的是,当这个时候,你反而有更强的自我协调能力,不在计较他人的行为,觉得自己生活的逍遥自在,这个时候,从前缺了多少爱?谁还会把这个当回事啊。 答: 真是一个悲伤的问题。 童年缺爱,说的是极度缺爱那种,似乎到现在也没看到特别好的解决方式。 一般来说,像这种情况都会寻求心理补偿,疯狂地爱人与被爱,这种感觉会像上瘾一样停不下来。 为什么? 因为无论获得多少爱,骨子里总是潜伏着一种不安全感——连父母都没有办法疼爱自己,那么还有谁能无限制地包容、无限制地爱自己?还有谁会长长久久永不离开? 当然就只能无穷尽地付出爱,或者需索爱,来填补内心深处无穷尽的大洞。 那么也当然,填进去再多,也都得不到满足。 因为问题的根本在于你并不是需要多少爱,而是,在心底深处你实际上对任何人都没有信心。 无法信任,我认为这才是「缺爱」的本质。 ——所谓「信、望、爱」,「信」在第一位。 对人没有信心→需索→不满足→更没有信心→增加需索度……死循环。 这也是最高票的 @GayScript 的答案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所在。 见过的例子里,似乎恢复得最好的是寻求了宗教的帮助——因为相信神的爱是无限的,永不枯竭的。 看上去似乎挺不错,但是从神那边得到的爱也没有办法转换成对人的爱,以及最重要的对人的信任。 仍旧以 @GayScript 的答案为例,他说,「我对待朋友非常无所谓,可对待爱人总是非常苛刻。」 这简直是一定的。因为你没有办法全心全意地相信任何一个人,不管他们有多么爱你。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是:什么时候出现一个能够让你全心全意信赖与依靠而没有半点不安全感的人时,心里那个大洞自然会慢慢填补上,「缺爱」就不再存在了。 但是,这种几率很低很低。 ※※※ 另外一个比较好的例子,也是比较极端的是——永远理性地对待人、事、物。 这种理性有时会损失一些感性的乐趣,但是,理性的前提会把对人的期待值降到最低,受伤害的可能性减至最小,逐渐地,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越来越通透,因此能够接受绝大部分的人之常情——比如失望,比如背叛,比如分离——而不觉得特别难过或者被打击。 很难相信人?那么就干脆不要信好了嘛。 期待度为100,哪怕得到的是99,都会失望; 期待度为0,哪怕得到的是1,都会觉得赚到。 所以前面提到的「信、望、爱」,「望」在第二位。 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而且,自然谈不上「缺爱」,他们多数非常自爱——自己爱自己就够了。 ※※※ 没有「信」和没有「望」,其实都是缺「爱」而至无法「爱」的表现。 不管是绝望地死循环,还是把期待值归零,都很极端,一端极感性,一段极理性。 大多数人游走在这两端中。 其实童年不缺爱的人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爱」与「安全感」是永恒的稀缺品与抢手货,对任何人都是。缺爱、缺乏安全感时的空虚寂寞冷,谁都可能遇到。 只是,很多人也许混混沌沌就过去了,但这种感受对于幼年受过伤的人格外刺痛。 敏感——也是童年阴影带来的后遗症之一。 粗线条一点,淡化感官与神经的敏锐度,放宽心胸,也有好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人。 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起码表面上要像一个正常人,也许久了,就真的正常了。 ——0719—— 事实上,因为今天再看答案,觉得有点太负面,看大家的评论看得很难过,所以想了想,决定还是添加一部分给大家,给迷茫的,痛苦的,备受伤害的,心硬如铁或者不知所措的你们。 1、关于爱 好好地爱吧,真的,不要惧怕「爱」,不要不敢爱人,也不要拒绝别人的爱。 因为——爱情真是非常美好、非常美好,是人这一生最值得体会的事。 星空下一起散步,北风里互相取暖,开心时一起大笑,流泪时有人给自己擦眼泪……紧紧地拥抱,热烈地亲吻……一千里路十几个小时长途奔波就为了见十几分钟,这么不划算这么傻的事只有在爱情里的人才干得出来,激烈的心跳,上涌的血液,颤抖的声音,患得患失又甜蜜矛盾的幸福,也只有爱情里才有,不体会一次,这才叫生而为人对不起——对不起自己来这世上一遭。 勇敢地爱吧,不管是爱别人,还是被别人爱。 2、正确地爱别人 爱是感性的,激烈的,爱需要燃烧、要毫不保留才带感; 但,一段长久的关系正好相反,是理性的,冷静的,需要节制地对待,像一个守财奴守护自己财富一样精打细算。 热烈地爱,冷静地相处。 你们的爱再深,你们也只是普通人,不会因为爱就变成了圣人——谁都不可能。 不要强迫自己变成一个完美的人,以得到对方的爱,也不要强迫对方变得多么完美,以填补你缺失的部分。 接受「一切并不完美」这个事实,包括爱情——它来到的时候,享受,它离开的时候,接受。 3、正确地爱自己 事实上,「爱自己」是最大的前提。但我想写在最后。 缺爱的人,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分爱自己,要么过分忽视自己。 我不知道看到这里的你在哪一个极端,但我得说,其实并不缺爱的人也容易有这样的毛病。 「不卑不亢」,是与任何人相处的王道,也是应有的持身之道。 不要过分看重自己的感受,但也不要完全轻忽自己的感受。 你没有那么重要,可是,你也不是一点都不重要。 相应地,不要太轻视对方的感受,及时给对方回应,但又不要太看重对方的感受,事事紧张。 世间万物皆有平衡之法,最要紧的,是平衡自己的心。 ※※※ 缺爱,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有人幼年失怙,有人老来丧子,有人失去身体的部分,有人什么也不缺,但缺心眼……哪有什么都不缺的人? 遗憾,痛苦,挫折……失去爱人,失去工作,失去友情,失去金钱……凡此种种更是俯拾皆是,人生本来就像四面漏雨的房子千疮百孔,本来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缺憾。 所以缺爱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无法解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 你失去了童年的爱,但得到了一颗敏锐的,善于体察别人的心。你那么容易被感动,一点点微小的幸福就可以撑得你满满的,别人对你一点点好,可以记在心里长久不忘记,你是那么可爱的人,值得被喜欢,被爱,被珍惜。 所有苦难都有可能成为祝福。 答: 现身说法。 本人从小无父无母,在我三岁时母亲被父亲杀害,至今无法找到母亲尸骨,也无法找到告父亲的证据,警察也无所作为,至今逍遥法外,由外公外婆扶养长大。我出生不是在医院,而是因我母亲喝酒要去肚子一疼自然生下来的,没有出生证明,我本人的户口是小学后才确认,我个人现在用的名字也是小学后才确定。(杀害之事都是由我外公外婆所述,没有证据,但我信,是是非非都看在眼里,母亲将近二十年没有音讯) 严格来说我是缺少父亲、母亲的概念的,别人叫着妈妈爸爸,对我来说没有太多触动,所以相比于那些有意识之后丧父丧母的人来说,我跟他们有不同,我是从来没有那种感觉,纵使那位名义上的父亲还活着。 五六岁的时候有段时间是跟父亲和他的姘头住一起,我从小有尿床的毛病,十一二岁的时候才自行痊愈,因为尿床,曾被父亲威胁过再尿床就杀死我,我心中有段记忆就是我在午夜,月光洒在大道上,我害怕地打开房门,一个人,想要尿尿的场景,屋里有一个竖着的卷席,暗色的环境让我感觉害怕。 父亲的家族史也是异常黑暗的,听说是奶奶杀死了爷爷,不过我从来没跟他们有过太多交集,在那个地方有生活过一段时间,一些场景还能深刻的回忆起来,我一直是被那边的小伙伴欺负的,我脑海中还有一个画面就是被一个小伙伴过肩摔场景,已经十几年没去了。 曾经要被父亲卖到马戏团,后来外公外婆把我接回来,全权扶养。还记得的一个画面是外婆把我领着,跟父亲亦或奶奶商量,我喊着要上学要上学。 我没有父爱,母爱。但我得到的是一种另类的爱,就是我外公外婆的爱,我母亲19岁生我,所以我的外公外婆还算年轻,他们视我为己出,就想他们二老的小儿子一样。外公外婆生了三个,我舅舅,我妈妈,还有我阿姨,我妈妈排行老二。他们对我的照顾不是你们能想象的,可以说没有他们二老就没有我,从小到大受到的各种资助,学校的助学金,从小学到高中,从村里到镇上都是外婆亲自去苦口婆心的争取来的,师长们都对我很关心。但这也有心理上隐患,后面来会叙述。 我本人也比较争气,初中成绩在初中数一数二,提前招生保送到市里最好的重点中学,后考入中山大学。这是后话。 在父亲那边有玩伴,在外公外婆的村里也有玩伴,我们一群小伙伴,几乎走遍了整个小镇,游泳偷东西打游戏都玩过,那段时期的童年是不空虚的,我也很调皮捣蛋。 小学五年级,我因调皮,前臂主要的那根骨头骨折,外公外婆放下正在收割的稻子,陪我去医院,那晚我就睡了一个小时,打完石膏第二条看专家门诊,我还记得第一个晚上帮我打石膏的那位胖胖的小伙,打石膏的场景,还有第二天帮我接骨的梁医生,历历在目。外婆全程陪伴,接完骨回家休养之后,全班同学都来看望我,各种吃的,我带他们去后山看风景,鲜活画面,再不能感动更多。之后我成绩渐渐优异,小学六年级开始当上班长,初中一直被当作国宝一样被老师们信任宠爱,还记得一位初中老师说的话,成就一个人很简单,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毁灭一个人也很简单,就是摧毁他的自信,所以我很感谢那些伴我度过那段时期的那些人和事。 以上为因,作为我心理分析的部分素材。下面我将说一下童年对我现在心理的影响。 受过这样童年的人,自尊心比较强,同时自卑心也是很强,易敏感,也缺乏爱,这种缺乏不是说没有人关心你,而是别人越关心你,对你越好,你就会觉得越缺少爱,这些都被我亲身确认要我身上存在。 我从小到大受各方资助,和关心,镇长每每来我家探望送钱,而我被要求做的是写一封感谢信。我觉得你们可以想象这种感觉,自尊心和被施舍感,你不是被当做一个普通人对待,处处受关照,因为你的家庭原因,你的双亲全无。自尊心和自卑心齐齐涌来。 我谈过几次恋爱,都无疾而终,其中的表现可以这边叙述一二,恋爱中我是集我所能得去关爱对方,同时也渴求对方的爱,对于对方的行为很敏感。说我大一时候前女友的一段场景:我给女友买礼物,对方知道我的家庭状况,说我应该省钱,不要这么浪费,但我当时突然敏感,电话里说道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如此等等,自卑心和自尊心再次袭来。我当时的女友不是一个主动的人,我经常告诉她要主动,让我感受到你,缺爱索爱的表现,同时也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 我初中时当了三年班长,大一时当过班长,但我现在仍旧不擅长在公共场合发言,缺乏自信,但又心有向往。 缺爱的人还有一个表现我认为是,对于性这一点,或者说母性躯体的渴望是异于常人的,通常都会很强烈,渴望母性的关怀,被母性拥抱的感觉。这也是想要安全感的体现。 我个人在大二下的时候意识到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本来还打算去看心理医生的,但后来还是选择自己去解决,找各种心理书籍,比如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我现在大三下,很多东西都能意识到,改善的很不错了,童年的经历,家庭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影响巨大,很多性格障碍,都是源于童年,只有正视才能对症下药。 自卑自尊易对别人的话敏感这一点,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控制,理解他人,理清楚对方话中的意思,因为易敏感的人潜意识就会做出异于常人的应激反应,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控制,理解,然后改善。 内心缺乏自信这点我觉得解决的方式还是很明确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的事,证明自己价值。多练习,多跟人交流,让自己成熟一点。 缺爱这点比较麻烦,我认为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缺陷,别人特殊的关爱反而会适得其反,伤害自尊。比如我从小没有父母,对于父爱母爱完全的概念空白,或许外公外婆的爱可以作为一种替代,但终归是有差异的,这是永远都无法再逆转的事情,所以正视是最好的解药,同时,人还有很多情感可以拥有,亲人的情感,女友的情感,所以我现在觉得没有父母固然缺少了一些寻常人所应该拥有的,但我们还有更多可以去珍惜的,我自身对于没有父母之事也不是太看重。现在有一个很好的女朋友,很好的家人,只要他人给的爱足够又不是太刻意,我觉得是完全可以弥补的。 深夜用手机打的,我写这些的原因是因为我个人已经完全接受,并在主动自我治愈,我的这些心理问题或多或少带给我了一些麻烦,我希望能给同样处于麻烦中的你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给你一个参考,有空可以和我交流。 =========================第二天补充============================== 童年有缺陷的人其实也不用太感到世事不公,天不我眷。首先这种事情无法逆转,其次这样的人的确容易走向极端,但如果利用得当,你的内心的力量会比他人强大,利用好自己的自尊心,培养好自己的自信心。我四年级第一次获得学习积极分子,对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学生来说,这是莫大的鼓舞,我自己的学习成绩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猛的提升,到小学毕业考,在我们初中进去的时候是第一。还是那句话:成就一个人很简单,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毁灭一个人也很简单,就是摧毁他的自信。 其实比我不幸的人更加多,从我节选几个经历的可以看到,我童年是有灰暗部分的,但也不乏温情和关照,所以我没有走向性格缺陷的极端,并且自身的文化水平有足以意识到这种性格在生活中的表现并加以克服和改善。 我曾经认识一个人,即我童年时候的玩伴,我经常去他家玩,他的家庭很幸福,父亲有些地位,但中途发生了天灾人祸(有意识之后),母亲被父亲杀害,父亲不久又跳楼自杀,他由他奶奶抚养,但他的奶奶又不想养他,完全不管他的死活。等我若干年之后,再次回家看见他的时候,他的目光是闪躲的,不自信的,说话声音是没有底气的,他本人也在某个地方打工,未来可以武断地想像一下。 正视是唯一的开端,这种事治愈还是需要靠本身,丰富阅历与知识,强大内心,再多的故事,再好的心理医生,也只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多交流。 =====================补充=========================== 我觉得还有一点有必要补充,那就是要学会自己爱自己,自己关心自己。我不是太依赖别人,思想和行为比较独立自由,这与我的教育背景、所看的书有关。但有过这种经历的人普遍会表现出来的一种情况就是会容易过分依赖别人,需要别人给予安全感,需要环境给予的安全感,也有一些是畏惧与人交流。依赖不是错,这东西讲究火候,但说到安全感最靠谱的还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安全感,自身学识、能力、经济。 答: 解决方式只有一个。 我从6岁就跟爸妈分开,直到18岁考上大学,来了上海,才跟他们一起生活。虽然我现在很享受爸妈在我身边照顾我,但我还是觉得之前那些年(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童年)缺失的爱和安全感,永远没办法弥补。 放学了,别人都有爸妈来接,我没有,得自己走回家。 别人开玩笑说,你是捡来的,不是爸妈亲生的。你可以跟爸妈哭诉求证,我不能。 家长会来的要么是大伯、叔叔要么是爷爷,每次都不是同一个人。 放假了,没人带我出去玩,只能呆在家里。 过年了,你爸妈可以给你买新衣服,而我的旧衣服穿了一年又一年。 除夕夜,你们一家人吃团圆饭,我们家只有我跟爷爷奶奶。 我记得有人问我,我是不是因此才是同性恋的。我嘴上说不是,可心里也有疑问。我非常非常没有安全感,我给不了任何人安全感,我需要别人给我安全感。任何爱我的人,我都会怀疑也许明天他就不爱我了。我非常没自信。所以我会无理取闹,觉得你不在意我了,你不爱我了,我要跟你分手。于是恋爱了又恋爱,分手了又分手。 我对待朋友非常无所谓,可对待爱人总是非常苛刻。我心理非常扭曲地觉得,如果你爱我,就该想父母对待孩子一样,不离不弃,不管我做了什么,你都会容忍,都会原谅,都不会离开,因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情感是一辈子都不会改变的。我明知道这种想法不对,可还是忍不住这么渴望。 因为童年的缺爱,我总是期盼有成熟的男性像我爸一样保护我,像我妈一样照顾我。因为童年我爸妈的抛弃,我又非常厌恶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形象,喜欢年轻的男孩,在他们身上我能看到当年的我,当年需要被关爱的我,我爱他们的时候就好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得到别人的爱护,可我又没办法很好地照顾他们,因为我自己都没办法照顾自己。 解决方式只有一个:成熟。 否则你极有可能变的像我一样:渴望被关怀却又厌恶成年人、喜欢年轻人却又没办法给他安全感。 update: 评论里说:一个人从小缺爱恐怕早就成熟。 我的回复:没用的。我这些年来处理这么多事,自己照顾自己不要太成熟。别人选个文理科、高考填志愿、找工作什么都要咨询父母意见的时候,我都能赚钱养家处理家事了。但问题是:在感情面前不成熟。我说的成熟,是情感上的成熟。一个人在外面独立惯了,非常容易在最亲密的人面前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