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冲 每个婚姻都独一无二。 每个人对婚姻的解读,也是与众不同的。 在一些人的认知中,它是一种这样的观念:婚姻是父权制的产物,这需要女人做出不成比例的牺牲。 而在其他的认知中,它是一种这样的信念:婚姻是过时的,因为其太过于限制并且不能给予个人成长的空间。 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听出了一种信息:婚姻来源于旧社会,人类越进化,女人越觉醒并强大,对婚姻的需求就越低。 去年的时候,许多明星出现离婚传闻,比如何洁的婚姻危机,林丹的出轨,约翰尼·德普的家暴,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的分手。 每每出现这种新闻,许多人都会感叹: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婚姻真的是薄如蝉翼,脆薄如纸。 人心不古啊,从前的时候,一生只嫁一个人,男人不出轨,女人不花心,一次婚姻就是一辈子,唉…… 其实真没必要这么悲情。 时代发展到今天,如果你还在迷信婚姻,才是真正的不成熟。 一个熟悉的人也在年前离婚了。 离婚的原因很简单:不开心。 也就是说,在这个男女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中,她感觉不愉快。 细节没有说太多。总之,外人相当不理解。尤其是老派的中年人,简直莫名其妙,说:现在的年轻人,简直是一点敬畏都没有了。 但我想,每个人对于婚姻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 每个人对婚姻所作的准备,也是不一样的。 假如她要的是杨绛钱钟书式的婚姻,只得到张爱玲胡兰成式的结合,也是难以忍受的。 而如果她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她做什么选择,都是她的自由。 而对自由的敬畏,才是更高级的文明。 其实,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越落后,经济越不景气,人们对婚姻就会越迷信。 因为,失去了婚姻的保障,生活与繁殖就会成为巨大的问题。 比如原始社会,在洞穴中生育与哺育的女人,失去了男人在食物上的供给,安全上的保障,自己与孩子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而在大清以前,一个女人如果没有婚姻,不仅经济上没有保障,连社会地位也会大幅下降。 于是,女人们不得不乖顺,服从。 她们不背叛婚姻,也不敢说一个“不”字。 有人在做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家庭调查时,惊讶地发现,近代男作家普遍子嗣极多。老舍有4个孩子,郁达夫有11个孩子,郭沫若有11个孩子。 但近代女作家却少有子女,比如张爱玲。 或者子女极少,比如杨绛只有1个孩子,许广平只有1个孩子。像冰心这样生3个孩子的,极为罕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原因很简单。 相比于普通女人而言,女作家们的意识与经济能力,都更加独立。 也就是说,她们有能力拒绝男权的设置。 同时也告诉我们,婚姻归根结底,是父权与夫权的产物。 当女人成为人,不再从属,它走向衰亡,就不可避免。 这一天不会马上到来。 但是,一定会慢慢到来。 今天的你和我,应该也越来越明确地感知到一点:究其根本,婚姻不是建立在爱情的天长地久上,而是经济与利益的长久合作上。 前不久,一条关于“结婚两个月,被负500万债务”的新闻刷遍网络,无数女人也跳出来,说:自己也是受害者。 因为,婚姻意味着你和他是一个财产共享、债务共担的共同体。 当他借下巨额债务,你也必须一同承担。 这些事情彻底地撕去了婚姻的情感伪装,将赤裸裸的真相推到我们面前:资源、人脉与经济,才是婚姻的运行之本。 明白了这一点,反而更不容易伤心。 建立关系之前,做好相关准备,比如,该公证的公证,该婚检的婚检,该厘清界限的厘清界限。 关系破裂的时候,那就解除关系。 既然之前已有准备,在解约之时,心理与经济的损害,也就会少一点。 事实证明,每一种婚姻都是令人失望的。 罗素甚至说过一句很狠的话: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幸福的婚姻才能成立,那就是夫妻双方都没有指望从婚姻中获得多少快乐。 这真是听了令人丧气。 快乐都不指望了,钱我自己有,房子我能自己买,前途我能自己负责,那么,我还要婚姻做什么? 只为了性么? 这通过恋爱,也可以实现。 而在不久后的将来,人工智能也会以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满足我们的性需求。(其实已经有了端倪) 那么,婚姻这种机制,在离开农耕社会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受到新社会和新观念的强烈冲击。 这个时候,当然就会有人说道德。 但事实上,道德审判根本上不了台面。 因为,新时代的家庭文明之二就是: 1,每个婚姻对外人来说都是一个谜。你是永远的局外人。别好奇,别羡慕,别打听,更别审判。 2,结不结婚,离不离婚,是个人问题,不是家族问题,更不是社会问题。 3,这是选择,而不是道德。 也会有人说孩子。 是的,婚姻的历史性职责是抚养小孩和赡养老人。 但在今天或未来,当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一份需求,都有相应的服务来满足,比如月嫂、保姆、护工、高级养老院等,都在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你只需全神贯注地,投入挚爱的事业中。 生育的问题,制度也正在松绑,不信,你可以看看人民日报对代孕的最新姿态。 这么敏感的话题,居然也通过官方来发声了。 我相信,未来应该会有更多自由,在你我身边出现。你只需准备好,去迎接这个多元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