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就祝他发财 连岳 发达的网络,让知识产业出现新局面,媒体人、医生这些群体,更加直接面对自己的消费者,活得好不好,消费者说了算。 做为媒体人,这条转折的路,每一米我都走过,有些感受。 钱好不好赚?理论上很容易。你的一块钱掉在地上,不幸沾上口香糖或其他脏东西,你多半不要了。你的消费者如果来到十万级别,他们都把这些不要的一块钱给你,你的日子将过得不错。网络把全世界和你连接,消费者来到百万级、千万级,并非神话,你靠他们的零钱,就可致富。 钱好不好赚?实际上很难。消费者是暴君,他们朝三暮四,喜怒无常,他们要起来得寸进尺,给起来却锱铢必较。这不是谴责,这是事实描述,每个人当消费者,都是这嘴脸。你一个生产者,不要和这种真实的、永恒的人性对抗,只须提醒自己,为消费者持续提供好产品与好服务,是艰难的挑战,只有他们彻底爽了,才会说:赏你一块钱吧。而且这类人只占20%。 沉默的大多数,始终冷酷地不给一分钱。这也是正常的人性。让人在可付可不付的状态下付钱,大多数人是不付的。对这点估计不足,难免心灰意冷。 你为所有消费者创造价值,所有消费者也为你创造价值。包括沉默的大多数。当平台足够大,就有了赞助商,有了广告。这些收益将让你继续创造,为那些从不付费的人付了费。 你是一个冷静的人,自然生出下一个疑问:就算努力,也并非每人能拥有大平台,那怎么办呢? 好问题,市场的美妙之处在于,你有需求,就有人想办法去满足。我的朋友冯大辉,也是创业者,他所在的团队开始着手解决这问题。 我的老读者对丁香园CTO冯大辉并不陌生,去年我挂了半年丁香医生的广告,就是丁香园的产品,丁香医生现在已繁衍出分类细致的产品,“来问医生”是丁香园最新的产品,这是一个付费医疗问答平台,平台负责甄选合格的、优秀的医生,有些小毛病、小疑问,你去医院太麻烦,亲友又不懂(当然,他们中的不少不懂装懂,什么药都敢让你吃),只能懵懂地混着,或者自愈,或者拖成大病上医院。 “来问医生”将掌管这个模糊地带,支付几块钱,就可以咨询中国最优秀的医生,外行不明白的身体状况,这些内行几句话就可解疑,并提供解决办法。若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其他人也看了,你还能分成,也就是说,你看了病,最后还可能赚了钱。——再次赞叹伟大的市场。 “来问医生”采用了近来很火的付费问答模式,它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我很爱赚钱,但一些付费问答平台的入住邀请,我全拒绝了。因为我看淡这些平台,认为其无法延续,不去浪费时间精力。 问答,这种传统久远的解惑方式,提问者的两个特点是不变的:他必须真诚,他必须急迫想解决问题,除此以外,全是枝节。而不少付费问答平台,将真诚的果实扔了,只留下无谓的枝节:既然主要盈利模式是靠他人参与,职业提问者就奔着八卦、黄色和暴力去了,时间一久,问与答的格调都猥琐,旁观者也无趣。 最适合付费问答平台的人群, 有医生。你只有遇上急需解决的专业问题,你才会问他们;也只有他们,才能根据你的具体情况,为你提供专业判断。——真诚、急迫、解决问题这个核心不会丢。当然,你的案例(保持隐私的前提下)将被他人付费阅读,有收益。但这不太可能成为提问者的主要驱动力。所以,看好“来问医生”这个平台,随着病例的累加,付出极小的成本,或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多数小病小痛。 为我们这样的潜在病人开心是其次,我主要是为医生开心。 每个人都会生病,人离不开医生。最离不开某类专业人士,最爱某个专业人士,最好的办法不是夸他、拍他马屁,而是让他发财。好医生都发财,住别墅、开法拉利,就有更多人想成为好医生,他们将绞尽脑汁为病人提供好服务,最终受益的,是病人。 “来问医生”让医生可在碎片时间提供专业服务,在这平台上增加自己的声望和收入,这点更重要。 顺便说一下,人最应该建立的观念是“我该为他人的服务付费”,正因为没这个观念,医生在现实中,往往被人视为应该免费服务,你有问题?太好了,我有个朋友是医生,我帮挂电话问。他不帮忙,我就生气:你不就说几句话吗?怎么这么不情愿? 对某病情做出判断,有时确实只需几句话做结论。为了获得这种判断力,他们付出了高昂的时间与金钱成本,而且还要承担做判断的风险。这是非常值钱的智力服务。 就算你的朋友是好医生,我也认为你该使用“来问医生”,在上面找到他,向他付费提问。——这是你爱他、尊重他的方式,也是爱自己、尊重自己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