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放任自流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真正的教育来源于对孩子合理的引导。 “引导孩子”的工作,应该说是从胎教期间就已经开始了,虽然,那时候孩子是无意识的,大人却是有意识的。在孩子懂事之前这一段,大体都是如此。刚出生的婴儿,脑子里好像一张白纸,空空的,在以后每天生活的刺激下,脑细胞逐渐联结起来,才形成了能力。这里所说的“刺激”,可控部分最初都是由大人来掌握的。可见,为人母者这期间对孩子接受“刺激”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情况至关重要。 把年长一辈充满母爱的生活智慧传递给幼小的孩子,这个过程在生活中自自然然地进行,不可替代,也不能刻意创造。我们看到,在人们不得不对教育失败的事例进行剖析时(很遗憾,这样的事例生活中并不少见),家庭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个道理就更加使人信服。2—7岁是儿童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在不知不觉中从周围世界获得很多的知识、技能和习惯,它们形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思维、语言、情感、还有对周围世界的态度,这些心理能力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不断涌来的各种信息大大刺激了他的求知欲望,使它越来越强烈。长大以后,这种求知欲望就演变为他对知识进行理性思考的强烈爱好。儿童入学时有多高的发展水平,他是不是聪明、机灵,就决定于婴幼儿时期成人对孩子智力的投入。如果妈妈这一时期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造成的后果,既使是最能干、最有经验的教师也将无力改变。 我国著名力学家、教育家、大连理工大学第二任校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令希说:“学习如同在硬木头上钻螺丝钉,开头要锤几下,搞正方向,把基础打牢,然后拧起来就顺利了。否则,钉子站得不稳不正,拧起来必然歪歪扭扭,连劲也使不上。”引导孩子学会学习也是这样,在最初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把发展的方向和运用的格局搞正砸牢。 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必须的,有很多妈妈崇尚放任自流的教育,可是放任自流并不等于大撒把。孩子还小,需要大人的引导和教育,如果放任自流,那身为妈妈的责任在哪儿? 要想成功地教育孩子,需要妈妈们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因为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孩子有逆反心理,往往你越不让他做的事,他越要去做。同时,孩子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是非黑白还难于分辨,所以在孩子做错事时,做妈妈的一定要冷静处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千万不能采取过激行为,需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段时间,夏女士10岁的儿子突然迷上了网络,一有空就往电脑上跑,甚至逃课泡网吧。口头警告无效后,夏女士被迫采取了拳头、棍棒教育方式,无奈儿子逆反心理极强,不但没被夏女士屈服,反而在网络的泥潭里愈陷愈深,夏女士为此非常焦急。 某一天,夏女士去公园散步,恰逢一对年轻的父母正在教宝宝学步。父母站在两头,孩子从一头出发,歪歪扭扭地向另一头缓缓移动脚步。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来,一步、两步……在父母的鼓励声中,孩子终于能走得越来越远,步子也越来越稳健了。父母和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面对这样的场景,夏女士感觉很惭愧,想当年,自己不也是这样教孩子一步步学走路的吗?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动辄就拳棍相加,而失去了妈妈对孩子应该有的爱心和耐心呢? 夏女士回来后,主动找孩子沟通,客观分析网络的利弊。闲暇时,她还陪儿子一同上网,引导他在网上学习一些有益的知识,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现在,夏女士的儿子已经能自觉把握自己,能正确分配上网和学习的关系和时间了。 注重引导,更能教育好孩子。在有些妈妈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教育的同时,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没有保持应该有的耐心?如果所有的父母都能像当初教孩子学步那样,循循善诱,一步一个脚印,然后有步骤、有顺序地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耐心引导。那么,所教育出的孩子是不会让妈妈失望的。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