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言谢绝,这样推托不让人难堪 遭到别人的拒绝总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还可能在心中产生不快、失望。这种不快、失望的程度与人们拒绝时的态度和语言表达方式有密切的关系。遭到拒绝是很正常的,但用“不”、“不行”、“不知道”、“没有”等冷冰冰的、硬邦邦的回答,必然增加对方心中的不快和失望。巧妙地、婉转地拒绝,不仅可使这些不快和失望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还会得到对方的谅解和认可。 学会拒绝,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 郭冬临曾经在春晚舞台上演出过一个口碑很好的小品,名叫《有事您说话》,在小品中,郭冬临扮演的那个小伙子,逢人就说“有事您说话”,根本不管自己能否做得到,一口就应承下来,死要面子活受罪。他答应了要帮人买票,于是半夜三更跑到火车站去排队买卧铺票,实在买不到就自己倒贴了钱去买高价票。结果后来事情越闹越大,弄得他自己也收不了场下不了台。就因为放不下面子拒绝别人,最后既给他人造成了不方便,也让自己灰头土脸,可以说是里外不讨好。 其实,郭冬临的这个小品之所以那么受欢迎,就是因为它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我们每个人都能从那个卖力不讨好的小伙子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唉,我当时为什么就说不出‘不’呢?”“我怎么就揽上了这么个忙呢?”“要是当时没答应这事该多好啊!”像这样追悔莫及、懊恼无比的经历,你难道没有过吗?从未有过这种经验的人,恐怕一个也找不出来。我们每天都在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在交往过程中,对方难免会向我们提一些要求,有的要求很合理、很正当,也是我们力所能及或者说能够给以明确答复的,而还有一些要求却不那么合理,不那么正当,超出了我们能承受、能接受的范围。比方说,你连着上了六七天班,特别累,终于捞到了一天空闲,想大睡一觉,补补精神,但你的朋友请你去郊外玩,你会拒绝吗?再比方说,你的工作负荷已经很大了,但老板总是会时不时丢一些额外的任务给你,然后你不得不像只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加班到月明星稀,你会拒绝吗?这样的状况举不胜举,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很多人明明心中一百个想拒绝,但就是拉不下脸,一个“不”字很难说出口,最终只能委屈自己,为成全别人来者不拒,咬咬牙强迫自己做“老好人”。 在很多人看来,拒绝别人不仅会从一定程度上伤害到对方,还会让自己显得很无情、很无能。尤其是关系亲近的朋友,他们因为相信我们,特地前来求助,我们却硬生生地拒绝了他们,朋友们肯定会心中有气,以后的关系可能会很僵,很尴尬。正是因为心里存在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们在面对他人提出的要求时,总是难以狠心地拒绝,宁愿自己吃点苦头,费点时间精力,即便打肿脸充胖子,也要帮帮对方。有一句英语谚语说得好“You can't please everyone.”你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高兴,你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包打天下,在能力范围之内奉献一下,助人为乐,这是可以的,但碍着面子应承自己难以做到的事,最后却只会像郭冬临扮演的那个角色一样,自己吃尽了苦头,但还是没能帮成别人,耽误了对方的事,一句“谢”字都得不到,反而伤了彼此的感情。拒绝别人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伤害,该拒绝时不拒绝,应承了又做不到,这才是对对方最大的伤害。就像毕淑敏笔下书写的那样——“拒绝是苦,然而那是一时之苦,阵痛之后便是安宁。不拒绝是忍,心字上面一把刀。忍是有限度的,到了忍无可忍的那一刻,贻误的是时间,收获的是更大的痛苦与麻烦。因为拒绝,我们将伤害一些人。这就像春风必将吹尽落红一样,有时是一种进行中的必然。如果我们始终不拒绝,我们就不会伤害别人,但是我们伤害了一个跟自己更亲密的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所以说,与人交往,必须学的一堂课就是拒绝。 学会拒绝,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一种沉稳自信,是一种豁达明智。学会说“不”,我们才能活得真实一点、明白一点、轻松一点。学会拒绝,并不是说对所有的求助与要求通通拒之门外,这就不是理智,而是冷血了。要是经常这样做,那么,只会让人成为“万人嫌”,一个朋友也交不到。拒绝应该是有选择性地拒绝。那么,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拒绝别人呢?第一种是“非不为也,而不能也”,也就是说不是不想帮,只是自身资源与能力有限,实在是爱莫能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情况与苦衷说明,那么对方一般都是会理解的。第二种是“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就是说自己能够帮得到对方,但是却不能帮,比方说,有人拉你去违法犯罪,这就帮不得。第三种是“非不能也,而不需也”,就是说对方明明自己有能力有资源来做一件事,但可能是怕麻烦,或者是图省力省心,所以推给你,求你帮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实在没有必要应承。拒绝别人,并不是得罪别人。我们在拒绝他人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充分照顾别人的感受与情绪,尽量减少对别人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