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女王与同理心的威力 从前,有一位公主,名字叫做伊丽莎白。她将来要做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公主有个难题,她有两个追求者都很出色,她得选一个。 对于一号追求者,公主说:“和他在一起,让我觉得他是世界上最棒的人。” 对于二号追求者,公主说:“和他在一起,让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棒的人。” 她选择了哪一位呢? 没错,二号追求者,依世人所知,就是她现在的丈夫——菲利普亲王;而一号追求者则注定名不见经传。如今伊丽莎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的婚姻已经持续了六十多年。 这个故事里,女王夫妇二人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从伊丽莎白身上学习尊严。她可没有试图去博得男人的爱情一她是未来的女王!选人的主动权在她手里。而被选中的任何男人只会觉得自己幸运。 你或许不是女王,但生活其实很奇妙:如旲你有女王一样的思维和举止,人们就会像对待女王一样对待你——我们得教别人怎么对待我们。 从菲利普亲王身上,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吸引别人。成为世界上最出色、最美貌、最有成就的人其实没什么,而要想在事业和生活上获得真正的成功,关键在于懂得吸引别人的艺术。 近来,有个热门概念叫做"真正的自我"。人人开口闭口“做自己”。可是他们错了,只做自己是远远不够的。想做成任何事情,你还需要考虑别人会如何解读你的行为。再想想看,如果能够把人们都吸引到你身边来,是不是更好? 肯定是的。你身边是不是就有这样受欢迎的人?比如,这么一位女性,她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男性,似乎所有的男人都无法抗拒她的魅力;再比如,这样一个人,在所有的派对上,所到之处永远是众人注目的焦点;又如这样一个人,当别人埋头苦干而得不到晋升时,却能脱颖而出,轻松进入管理层。所有这样的人,他们共同具备的一种能力叫做“同理心”,就是能够去理解和感知别人情绪的能力。它包括这样一些能力: ○理解他人的性格、观点、动机和价值观; ○建立深层次、有意义的个人关系和职业关系; ○恰当而有效地回应他人。 生活中,对身边不同的对象,我们往往带有一些预设的期望。比如期望老板:“给我升职!"期望男朋友:"带我去度假!"可是,我们往往过于关注这些期望本身,却忽视了那些能够帮我们达成这些愿望的情感因素。 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各种知识,可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真正起作用的是两个人之间的相互感觉。同理心是事业和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能力。 在我看来,当今中国潜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人们缺乏同理心的能力。这与我们的语言和文化无关,它是由我们的成长过程造成的。 父母一心想让我们出人头地,所以一直教导我们要以学业为重。我们于是记住了一点:我们的表现永远比我们是谁更重要。于是,我们中的许多人在情感上变得麻木,甚至自己都不认得自己。Global Rencai博客的一位读者这样写道: 人们把我们这一代称作“橡皮人”。我们无痛、无趣、无梦,因为多数人的生活只是一些状况(婚姻状况,工作状况,收入状况等等)。我们从孩提时代起就被互相比来比去,比考试成绩、比学校、比学位、比挣钱多少……我们感到焦虑,因为我们的价值都体现在那样一些数字上。我们担心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远远超过了对我们创造价值的担心。于是,我们的梦想——如果我们还有梦想的话,很可能是建立在外部条件的对比之上,比方说要聪明过人、要拥有一家大公司、要有很多钱……而不是专注于自己内心的渴求。 当我们知道要靠优异的表现获得认可,于是明白了,我们作为人的价值与外界对我们表现的评判是绑在一起的。而这一切造成了我们几乎无法承受的压力。80后惊人的离婚率恰恰证明,我们早已先行跟自我分离。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的美国朋友。我常常感叹:“他们活得可真够轻松愉快的!他们怎么做到的呢确实,与西方人沟通的时候,我们同理心能力培养的不足暴露得最为尖锐。记得我在杜克上大学的时候,迷茫又孤独,当时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出版了他大热的小说《长日留痕)(The Remains of the Day),读它的时候,我一直都在流泪。主人公史蒂文斯是个英国人,他的雇主是个轻松愉快的美国人;史蒂文斯一心想要成为雇主的完美管家。他的挣扎,让我感觉是那么的同病相怜。 史蒂文斯在感情上自我压抑,而且举止拘谨、谦卑有礼(我就是这样!);他跟周围人的互动虽然少得可怜,却总是对那一丁点儿的交流思前想后(我也是这样!);他说的话都是在雇主有需要时不得不说的最必要、最实际的话;而每当他试图跟人谈论情感或开些有讽刺意味的玩笑的时候,别人却总搞不清他是什么意思。所以当雇主开晚宴派对的时候,他只能沉默地侍立在餐桌旁。他这样自言自语: 真是奇妙,这些人能够如此迅速地热络起来。或许是因为他们对这个夜晚有着共同期待的缘故。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更多得益于他们打趣的本事。 那时的我就是一个史蒂文斯。我也知道打趣能让人们彼此热络起来,但在我跟美国人的交往中,打趣却一直是最困难的。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