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曾经看到一句话:幸福的婚姻,是彼此的成全。 一对男女,相遇已属缘分,钟情更是不易,费尽周折结为夫妻,那真是机缘的天时地利,情感的水到渠成。 就如同断桥边,滂沱大雨里,是白娘子许仙的初相识;大观园,夜色如水中,是宝黛抬眼娇嗔的初相识;美国乡村的小院里,斜阳落日下,伤痕累累的摄影师与弗朗西斯卡的初相识。 这便是缘。有人说,它是冥冥注定,万千人中与ta相遇;也有人说,它是上辈子修得的福分,注定今生要遇见你。 但在《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中,武志红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心理学上的独特解释:缘分的确是在过去修下的,但过去不是前世,而是我们的童年,主要是在于父母的关系中修下的。 如何理解这个不是前世修得的福分,而是现世经历的造就呢?最新一期的《奇葩说》里,陈铭说:你的性格、你的为人处世,你的感性理性的思维方式,是由你出生的原生家庭一点一点塑造的。 大抵和武志红老师所说的一样,我们的原生家庭里,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爱,构成了我们的情感基础。 如果爸爸妈妈给了我们足够的安全感和爱,那么我们就会在潜意识里,将爸爸妈妈当做爱情的原型,并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 贰 父亲是子女的保护神,他给孩子提供食物、慈爱、力量和安全感。 特别是在女孩子的心目中,父亲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但是,女孩子长大成人,她们会把寻求保护的心理转移到另外的男人身上去,也就是说,转移到自己所爱的男人身上去。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在一次偶然的饭局上,遇见了刚从日本回国的对象。 她对他一见钟情。追逐、热恋、蜜月、迅速进入婚姻的殿堂,不到三个月,两人便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在婚礼上,大家都说,他像朋友的父亲。当时她并不以为意。 但是,婚后的生活陷入了混乱之后,她才意识到,当初朋友的一句戏言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婚后,他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工作上,为未来打拼,但她却时时依赖,希望他总是像父亲一样哄着她。生活里她敏感、脆弱,甚至缺乏主见;在婆媳问题上,处理得也不好,常常和公婆闹矛盾,这让他很是头疼。 两人一吵架,她歇斯底里,吵完以后,跑回娘家寻求父母的安慰。 时间久了,他越来越疲惫,她也整日以泪洗面。离婚那天,两人在民政局签完字,他对她说,你要找的,是“父亲”,不是男友。 她才猛然惊醒,原来结婚时,朋友们的戏言原来时真的。因为对父亲的依赖,结婚后她更希望丈夫像父亲一样疼爱她,但是他没有及时给回应,就会让她陷入到无穷的落差感里。 她像小时候一样用生气、争吵来引起关注,只不过,小时候父亲总是会哄着她,而现在丈夫却不会像父亲一样对她。 落差产生,感情自然就会受到损伤,当自己无法从情绪中恢复过来,婚姻就会变成一个只剩下争吵和冰冷的壳,一方苦苦维持,另一方歇斯底里。 回望她的过去,正是小时候影子,挡住了她的婚姻与幸福。有时候我们以为找的是和父母不同的人,但实际上,恋人真正打动我们的,其实他们与父母相似的地方。 叄 书中说,所谓缘分,可以归纳为一个公式:恋上“爸爸”,或者爱上“妈妈”。我们的生活中,与“恋父情结”相对的,便是“恋母情结”。 经典的俄狄浦斯情结,想必大家都知道,它又被称作是“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指儿子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结。 孩子本能地嫉妒父亲夺去了母亲的爱,又害怕父亲会发现自己的嫉妒而惩罚自己,同时又希望自己可以成长为父亲那样有力量的男人,再次获得母亲全部的爱。 在今天看来,更多时候,有“恋母情结”的男人,会通过寻找有母亲类似特征的女性成为恋人。 书中就讲了一个例子。岳东34岁,在一家电视台上班。他在一次公司的宴会上,认识了比自己大2岁的芭芭拉。 芭芭拉金发碧眼,性格开朗,虽然两人也只是初次见面,但却一见钟情。本来,岳东是有名的花花公子,对女性是出了名的挑剔,但是这一次,对着略显老态的芭芭拉,却说是遇到了对的人,还称“百分百爱她”。 可是,这爱到底是真爱,还是错觉,婚后第五天就知道了答案。 婚前,两个人热恋,吵吵架晚上就能喝好,但是婚后,却总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人便大打出手。岳东开始挑剔芭芭拉,嘲笑她的发型、服饰和举止,甚至当众嘲讽芭芭拉的年龄,说她是个“老女人”。 终于,不到五天,在岳东再一次口不择言的时候,芭芭拉扇了她一耳光,而他却按着她的头往墙上撞。芭芭拉报了警,并在警方的保护下拿了所有的行李,第二天回到了澳大利亚。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还是要从岳东的童年说起。他的爸爸在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妈妈则不停地换男朋友,经常将他交给邻居照看,自己整晚都不回家。 最后在他16岁的时候,妈妈在去见男友的路上出了车祸。岳东对妈妈爱恨交加,他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导致了这些痛苦,并因此对所有的女性产生了痛恨。他每一次恋爱都以背叛对方告终,潜意识里他认为自己在报复母亲。 可实际上,他在见到芭芭拉之后,觉得她像极了自己的妈妈,并因此爱上了她。他希望从妈妈身上没有得到的爱,能够从芭芭拉这里补回来。 但是,最终现实打破了理想里的妈妈的爱,他于是再一次陷入了痛苦的折磨之中。 肆 武志红老师在书中提出了:一见钟情的两种形式。 一种是完美的一见钟情。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找到的恋人,就是自己理想中的恋人,如果童年时候幸福美满,那么这样的一见钟情就是美满幸福的。 但是如果童年比较不行,那么这种完美的一见钟情就会变成一场灾难。 还有一种一见钟情,叫做虚幻的一见钟情。女人按照一个模子找到了男人,以为是自己理想中的恋人,但实际上似是而非,当现实中对方变得不像自己想象中一样时,婚姻就会面临危机。 所以说,有时候一见钟情是一种感觉,它不太靠谱,当时肾上腺素飙升,分泌了出多巴胺,让我们误以为对方就是这一辈子的注定。 我和初恋男友去电影院看《廊桥遗梦》,看到女主选择了家庭,他们都没有再见过面。摄影师先离世,把自己爱了一辈子的相机和一封信,辗转的交给了自己想念了半辈子的女人。我哭得一塌糊涂。 我在想:中年人真是窝囊,被生活磨掉了所有的勇气。凭什么幸福还没有争取之前,就已经放弃。明明他们可以活在爱情中,幸福无比。 但实际上,稀里哗啦半辈子走过来,我才明白,如果爱情是水,责任便是河床。 因为再泛滥的洪水,总有褪去的那一天。洪水退了,全是丑陋不堪的淤泥,一片狼藉。水只有沿着河床,曲折蜿蜒,才能流进大海,碧海蓝天。不是每次爱情都要一个结局,不是每次结局都要皆大欢喜。 而我们以为的对的那个人,却不一定是一生所依。 伍 我们要寻找一个“好恋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好恋人”。 小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就是唯一的“主体”,爸爸妈妈都要围着自己转,他们是“客体”。 如果爸爸妈妈爱你,我们就会更加会明白,爸妈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是自己的“主体”。而我们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爱父母,爱他人。这样,我们自己也会变成一个好“客体”。 因此,在恋爱中,如果我们也找到一个好“客体”,就可以共同成长,真正实现从孩子走向成人,从对父母原型的执着的爱,走向对情侣的独立“主体”的爱。 当你意识到自己正在恋爱婚姻中,对对方抱以过高期望,或者总是在Ta身上寻找弥补心灵创伤的良药时,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在找童年缺失的依赖,还是在寻找真正的爱。 人这一生,要实现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不仅是生理上的成长,更是心理的,而这个过程,是在我们一次次尝试中实现的。 不要害怕去爱,也不要害怕失去,我们终将要走向自我成熟,这是我们获得爱的捷径。也是未来婚姻幸福的保障。 愿你我都能在爱情和婚姻里找到自我,一辈子幸福优渥。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