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正题之前,先讲一个小故事:小明很不爱学习,上课经常不听讲,就知道讲话,打扰别的同学上课,课后的作业要么不做,要么一拖再拖,等到要交了才匆匆忙忙地写几个字。小明简直就是很多老师眼中不爱学习的学生,让人头疼不已。后来,小明竟然渐渐变得爱学习了。原因不是小明突然醒悟过来变懂事了,也不是小明父母对他严加管教,加强了监督,而是小明自己变得喜欢学习了。一个不爱学习的小孩子变得喜欢玩游戏、喜欢画画玩音乐这可以很容易理解,但变得爱学习了,就让人费解了。其实,找出个中原因很简单,并且这个原因可以运用到爱情里。 新学期开始,小明班换了个老师,开学伊始,新老师对小明并不了解多少。因为是新学期第一次作业,小明在父母的监督下认真地完成了作业。作业交上去的第二天,小明被新老师表扬了,原因是小明作业不仅全对,还字迹工整,说完后新老师还让全班同学给小明鼓掌,要以小明为学习榜样,希望小明以后写作业也一样认真细心。小明早已习惯了父母的批评,教师的否定,突然间,有一个老师对自己予以了鼓励和赞赏的眼光,小明突然间觉得被父母督促着做作业的那一个小时虽然痛苦难熬,可结果却是多么令人愉悦,可以让自己得到肯定,得到表扬,让自己重拾信心,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因为老师对小明的肯定和期望,小明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再也不用老师和家长三催四请了。 这种现象称为为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望效应。所谓期望效应,就是对方对你在某一方面上存在着期望,你为了使自己符合对方对自己的期望,于是主动努力地朝着对方所期望的样子去改变自己。比如,你以前暗恋的男孩子喜欢的女孩子的类型是文静秀气型的,好不容易和他在一起后,你为了迎合他对女友的期望,你让自己变得文静秀气,哪怕你其实是个典型的女汉子。 在爱情里,期望效应处处存在。如果掌握了这一心理效应,那么你在爱情里,会更加游刃有余,如鱼得水,比如我的一个闺蜜,非常善于发现爱情里的心理效应,并运用到爱情里。 闺蜜的男朋友其实是一个很邋遢,不修边幅的人,甚至可以说有些脏,袜子可以一星期不洗,直到实在没得穿了,再把一个星期前穿过的袜子再穿一遍。外套只要不臭就一直穿,甚至有时没来得及洗就喷上香水救急。房间里的垃圾可以在垃圾桶里放得发臭了再去倒。但闺蜜还是和他在一起了,原因是在闺蜜面前,他从来都是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脸上没有半点胡子渣,衣服总是熨得服服帖帖。简单点地说,闺蜜被男友的假象给骗了,直到关系确定了,两人熟悉了,她男友的才慢慢原形毕露,但也为时已晚,闺蜜的心已经被偷走了,拿不回了。 但闺蜜就此认栽低头了吗?肯定不会,闺蜜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无师自通。以前,每次看到男朋友邋遢脏乱的样子,闺蜜就会摆出一副厌恶、痛心疾首的样子,痛斥他的种种不堪行为。后来,闺蜜学乖了,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也不会有任何效果,反而助长了这种行为,因为反正闺蜜再怎么厌弃,厌弃完后,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闺蜜转换了策略。 一开始,闺蜜假装无意提起他们一开始相识相恋的情景,装出无限回味的样子,说以前的他多么整洁,多么干净,多么让自己心动,在自己眼中,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并且一直都是这个样子的。前期准备做足后,闺蜜趁热打铁,以过生日为借口,让男友带她出去吃饭。那天晚上,一向不修边幅的他竟然全身上下变了个人,又回到了当初那个样子,整洁、帅气、精神,这久违的形象让闺蜜有一种恍惚的感觉。恍惚之余,闺蜜顺势而为,故意表现出一副非常爱慕的样子,这招他哪受得了,一下子就软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闺蜜毫不松懈,时时刻刻以退为进,以期望鼓励为鞭策手段,时不时地强调他以前的样子,时不时地提起在自己眼中他应该的样子。慢慢的,她男友竟然奇迹般地变得爱干净爱整洁了。除了这一点,闺蜜还不知不觉地改造男友,让男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爱自己。比如,男友给她买了一支口红,她会做出兴奋、尖叫的样子,把惊喜、爱慕、崇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有些夸张,但她男友就吃这一套啊,觉得这么做,女友高兴,自己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自己也高兴,形成了良性循环。 人都有被需求、被肯定的心理需要,何况是自己爱人呢?爱人需要自己,爱人觉得自己本来就该这么好,为了变成爱人所期望的样子,为了得到爱人的认同和赞赏,毕竟身为男人的他,当然愿意这么做。但是,期望效应也不能滥用,否则用多了会逐渐失去效果,一些很小的事情、一些没必要表扬的事情、一些不需要过度赞赏的事情,就不要做了,其中的度要拿捏得当,否则,赞扬多了,也就失去了赞扬的意义和效果。 期待效应的好处就是,被期待者通过期待者对自己的期待,有了行动的动力,并且通过期待者的反应,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有效果的,是会让被期待者高兴愉悦的,从而让自己也会愉悦快乐的,并且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