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regret for the past, and not fear the future 2008年,我从Z市来到北京,半个月后,入职某图书公司,做了编辑。 从业不久,我就从工作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虽然任务繁重,不仅晚上下班后常需加班到七八点,有时周末也需抽一天到公司。审稿、编校、写文案、做封面、出片、看蓝图……有一次,有一本毛书(印刷完毕后,全部装订前,先手工装出来的给编辑审阅的书)在深夜10点半由印厂师傅送到我楼下,当场看后签字确认可装订;有一段日子,每晚跟美编一起加班到夜里一两点,就为了保证每天都能给3~5本书出片……我很忙,但是忙得很开心。 空闲时我给父亲打电话,说起当下的工作状态,手舞足蹈描述半天,突然想起,原来2004年快要毕业的时候,我也来过北京一次,却只待了不久就回Z市了,就忍不住对父亲说:“真后悔当初来的时候没留下来,如果早一点开始做这行,现在应该有点成绩了吧!” 父亲笑了:“不要后悔。人哪有前后眼,那时候的你,根本不可能来做这个啊。好好做好现在的事儿吧,过去的事儿没啥好后悔的。” 挂了电话,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2004年我还没毕业,春节过后,有位北京的朋友邀我来玩一段时间。当时我正处于毕业前的实习阶段(其实现在哪里还有实习了,不过是毕业前学校留出的试验性找工作时期),时间很宽松,于是毫不踌躇地答应了。 朋友当时也在实习,但没住在学校宿舍,而是借住在另外一个朋友的家里,对方出国去了,便让她先照看着自己的两室一厅。虽然是两室一厅,房子却并不大,也没有电脑。暖气倒是极足。 她先陪我玩了一两天,便对我放任自流:“我没有太多时间陪你,你可以试着自己找个工作。找到了就能留下来了。” 2004年的手机虽然已不是当年“大哥大”那样的奢侈品,却还不能做到人手一部,好巧不巧,我是“没有”的那一位。朋友住处倒是有一部座机,她说,只能打出去,不能接听,因为她是私自让我借住的,怕房东打电话回来时是我接听,那样反而不好了。 2004年的北京,还没有北京公交网,更没有百度地图,只有一张巨大的、比Z市足足大了三倍的地图。每次要去某个地方之前,我都要在床上铺开那张地图,核对半天公交路线,才能揣上零钱出门。 朋友住处没有电脑,于是我只能去附近的网吧上网。我把自己的求职意向定位为文字相关,主要是广告文案——那时候我甚至不知道民营书业的存在,总以为做编辑需要中文专业才有可能(我大学是学计算机的)。发出了几封邮件后,有一家公司终于回信,约我去面试。 在电话里敲定了面试时间,问清了地址,晚上趴在地图上查清楚了公交路线,第二天我去面试。 那家公司在小马厂,过去需要转车。我从地图上查出了对接线路,下车后找遍站牌,却没发现可以转的车。当时已经快要迟到,我急急打了辆出租车(对没毕业的我来说,完全是极端奢侈,心痛得要滴血),赶忙奔过去。 到了之后,是一位年轻的男士面试我。他让我简单介绍了下自己,然后给我出了个题目:如果让你用广告的方式来介绍自己,你会怎么说? 我思考了5分钟,就准备开口。他很诧异:“你可以多思考一会儿,没关系的。” 但我大概是害怕被别人认为反应太慢,不够聪明灵活,还是当时就回答了。不用说,因为答得匆促,根本未有完整的创意核心,说到后来,甚至有点磕巴起来。 他看了看我,说,嗯,那你回去等通知吧。 这个通知,我等了三天,根本没有来,连邮件通知都没有。 之后,我的北京之行就这么夭折了。 我再也没有去参加过第二次面试。每天无非窝在住处看看电视,再出去溜达一圈。时值早春,北京尚且春寒料峭,万物不发,并没有太多可以看的景致。过了没多久,我便收拾行装,打道回府。而再次跟北京相遇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年。 其实,除去我那种毫无面试经验的生涩导致的各种错乱,如事先没查对路线导致迟到十五分钟,没留下自己可供联系的方式(虽然没有电话,也可以留个邮件),宁愿让面试官认为自己“聪明”而不懂留一段时间思考以便给出完整的答案等问题之外,最大的问题在于:我害怕。 对着这个陌生的、庞大的城市,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Z市在我的概念中已经够大了,北京却比4个Z市还要大。在这么大的城市里,我能活下去吗?我没有信心。 不只是对活在北京没有信心,甚至对在Z市找到一个适合的工作,我也缺乏信心。 也正因此,我着实过了一段困窘痛苦的日子。直到经过这些试炼,我终于发现存在于自身的力量,并凭借它,进入了真实的生活。 如果时间倒转到过去,只要我还是那时的我,一切就都还会发生。当时我对这世界的认知、我自己的知识结构、我对各个行业的了解、我接触到的人群,决定了我不会留在这里,不会从事其实很适合自己的出版行业。 当时的我,没有手机,没有别人能找到联系我的方式。 没有对出版业的基础认知,除了编校知识和文笔之外,对这一行一无所知。 没有任何朋友从事这一行,所以也没有人脉和相对准确的知识引领我进入。 当想通了这一点,我对自己过去所做的任何选择,都不再后悔。 那是当时当地的我,所能做出的唯一选择。 即使时光倒流,我也可能照样犯一样的错误,吃一样的亏。 而我从这样的生活里学到的另一个教训是,面对未来,不要害怕。 就是因为害怕,觉得自己做不到,所以我不曾动用基本的智力和勇气来解决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 没有电话,还有电子信箱。 第一次面试不成功,可以试第二次。 不知道出版业的存在,可以去做广告,一样是需要文字功底和创意的行业。也许在做广告的过程中,就会接触到出版,从而转过来。 是害怕,扼杀了这一切的可能性。 回到Z市的前两年,其实我对这世界还有强烈的惊惧之意,时常不自觉地逃避着。直到在家开饭店失败,我发现,自己已经避无可避,只能迎着劈面而来的巨浪冲向前去,勇气,才真正在心中扎根。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遇见的事,即使痛苦或悲伤,都不再导致绝望。 托尔斯泰的手杖上镌刻着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而卡夫卡的手杖上刻着的是: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 我想,我始终是,托尔斯泰那样的人。 我不要每一个障碍都粉碎我,我不能让任何一个障碍粉碎我。即使一辆自重1吨的汽车从我身上缓缓压过,我也要再度慢慢恢复,成为一个完整鲜活的人。 我不想扼住命运的咽喉,但我愿意跟它面对面,隔着几米远,对峙在冰雪荒原上。 又怎样呢,命运? 我不相信讲和,我不相信顺从可以换得垂怜。 哪怕若干年后我死了,我也想要你扔下白手套。 即使是一个普通的人,即使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你想要征服,也是不、可、能。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