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杰 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一个可以一生一世一起生活的人;如果你有一个拥有他便对世界无所畏惧的人,这个人忽然有一天从你生命中消失了,或成陌路,这人生的空洞,该如何填补? 这次的心悦会课程,冯丹彤老师将带领我们解开“抑郁与哀伤”的面纱,让我们抽丝剥茧看一下,在情绪背后都是什么在左右着我们。 世上所有的“抑郁与哀伤”都与失去有关 “不再拥有”、“分离”、“机会错过”、“彻底消失”就是这几个词,让我们丧失了对这个世界的掌控感和存在感,我们原定的目标、我们最亲爱的人、我们满心满意的计划、那些曾经拥有的一切,在这些失去后,将深深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首当其冲的便是死亡 然而单纯的花开花谢,其实并不会让我们痛苦。中国传统所谓“无痿而终”、“睡梦中离开人世”、“寿终正寝”是最高理想。 比如日本电影《入殓师》,有个老奶奶,带着慈祥的笑容,子孙们甚至让人殓师为老奶奶妆饰欣然的笑容,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对死亡投注太多的痛苦与遗憾,而是接纳了自然的过程。 亲密关系的丧失 家人突然去世,会产生强烈的被抛弃感。很多话没说,很多纠葛没有放下,既自责,又害怕分离。 家人、朋友的意外离世,会带给我们很强的创伤感,不只是人去世了,而且关系中感受到强烈的被抛弃感。但是这时候,我们很难责怪“死者”,所以反而谴责自己太多工作、陪伴不足,或者自己粗心大意。 值得提出反思的是:如果我们面对不了父母、孩子、爱人的病痛,不断给呼吸机、起搏器,这个是否是真的好? 有钱、不缺钱、化疗等等,其实是在折磨生病的人,这是我们在面对不了我们情感上的分离、没有做好哀伤的准备,而用钱、用病人的感受,来防御地狱失去亲密关系的焦虑。 人活着,关系没了,曾经的付出烟消云散。 这个层面的彼此双方还活着,甚至可能因此活的更好但是曾经熟悉的,需要靠对方来定义自我的关系,没有了。自己是谁、自己曾经的情感依恋、情感依附从外部中断了。 这个层面的丧失感,是最常见的,也是咨询中最常见的涉及抑郁的问题。这个是重点。亲密关系往往让我投注了太多的情感,往往不只于一种感受的挫折与失去。 一位离婚后,又重新尝试恋爱的男士,很投入一段新的感情,深入去谈发现,除了情感的留恋,难以放下的还有长辈们曾经对他和前妻的祝福,让他觉得自己辜负了长辈们的期望。 身心健康的失去 意外致残、机能退化、病变的影响、自然的衰老。 时间是把杀猪刀,才华的枯竭,男性的生理机能,身体衰老,中年危机,更年期等等,都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不安。 女性随着衰老,曾经的魅力不复存在,还有绝经、子宫癌等等原因,失去了做妈妈的机会,都会带来非常残酷打击。因为从身体、到精神,都遭受了不完美。 姚明、刘翔、张国荣、王杰、海明威等等,这类的角色时常抑郁,因为都失去了些原本正常运作的东西。 社会角色的失去 社会认可的角色。退休了、被辞退了、被赶下台、贬职等等。过往的认同,奠基于工作的人,更容易如此。退休一两年,不知道自己是谁?反而不如以前平庸之辈的人活的充实和美满,导致很多的不适应。 乔丹、李宁是榜样,曾经是优秀运动员,现在成为商人。 改变一切,正念对于哀伤与抑郁的调节 掌握正念的技巧,有助于面对和调节抑郁与哀伤情绪。 正念是活在当下、觉察自我、搁置判断。在自由的体验下,充分觉察来自想法、情绪、身体、行动中的信息,单纯地感受自我、丰富当下的觉察,远离自我的苛责,升起对自我的慈悲、接纳,来达成自我的谅解。 当你想说“情绪低落时,只想摊着,不想动”,你要说“情绪躲都躲不开,我还怎么面对?” 活在当下:对于失去的人、失去的关系、失去的角色绐当下的压力,在当下的影响首先要承认。 比如家人去世,家属处理遗产、遗物,依然需要做,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孩子、照顾好其他家人,依然是当下的事情。 比如亲密关系的失去,当下需要工作、或者朋友来了,可以承认自己失去了亲密关系,但是可以压制自己,先进行娱乐;允许自己在两个维度之间体验,该孤独、该表达悲伤的时候,可以哭泣;照吃照喝、没心没肺一点。这其实是一种弹性,不要反复地揭起伤口。 觉察自我:每时每刻的想念、醒悟悔悟,都是新的理解,而情绪的冲击,的确会让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靠近自己的心,在体验到丧失、告别一段关系、或者告别一种角色的时候,有意地让自己慢下来,去看自己的心理活动。 因为即使是一段关系,也需要反复地咀嚼、回昧,表达与宣泄,才能最终走出哀伤。 搁置判断:意味着允许自己有感受,暂时捆置了道德与否、对与错的争论,从自然地感受、体验角度去接近自己、接近眼前的感觉。 放下对自己的戾气、暴虐,乐于在自己受伤的时候,即使别人伤害自己,自己依然自己耐心关怀。始终有份对自己的友善、关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个人的成熟就是越来越能接受现实,能决定和掌控自己的生活,并保持一份淡定的色彩。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