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小舟 新婚姻法颁布之后,我那些学法律的朋友忽然成了朋友圈里的红人,近几年来都经久不衰。 围着他们转的基本都是和我们同龄的女生,一旦在群里聊起明星婚事八卦,尤其涉及婚前财产认定、离婚财产分割这类问题,女生们的热情总要大大地压过男同胞: “他们那房子算是婚前财产吗?” “如果只是给了首付,双方共同还款怎么算?” “怎样界定才叫共同还款啊?” …… 我敢肯定,这群女性朋友此刻肯定拥有她们学习生涯中最高的热情,其严肃认真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而一般在这个时候,我那些学法律的男性朋友,也会摆出一脸秘而不宣的表情,跟我们这些称兄道弟的人说: “需不需要我告诉你一招,怎样才能让你的老婆分不了你的财产。” 我想我妈肯定对我跟这种朋友混在一起嗤之以鼻。 有那么一次她只是循例关心起我的婚事,不知怎的我下意识地聊到夫妻财产,并且提了一句,“万一以后离婚了怎么办”——她立马用多年的人生经验打断我这种“歪念”: “你结婚是为了离婚的吗?” 我只好闭嘴。 其实我妈并非懵懂到不去区分什么是“她的”财产,只是对于他们那一辈人来说,双方结合,建立家庭,是一件和和睦睦的好事——这种好事意味着夫妻的最好状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诚然,如若涉及到物质,他们也会介意彩礼的厚薄。能够遇到一个愿意为自己女儿买房子的女婿,他们更是会觉得多了一份踏实。 只不过,这种踏实更多基于人情上的“馈赠”,如果你要跟他们解释:什么是女性独立的必要性,什么是婚后权益的保障,估计这些概念离他们遥之又远,指不定,他们还要说你,“太算计了”。 直到我的小舅在四十岁出头的时候离婚了,身为姐姐,我妈对此操碎了心,也是在那时候她才第一次走进过民事法庭。 打那之后,她才大概有点懂了,原来“算计”是人生不测之事的提前演练。 从我妈到我那些严肃认真地探讨婚前财产的女性朋友身上,我清楚看到了两代女性之间的差距。 喜欢看国产婆媳剧的我妈,拥有权衡处理家务琐事的微妙智慧,在她的眼里,财产纠纷实在是一种不够体面的话题——只要有可能,都应该用感情和耐性去抹平其间的锋利。 而我的同龄女性朋友,她们早已在美剧里看过一千一万次离婚。对于她们而言,假如事无可免,这也并非什么需要压低音量的家事丑闻。 也许她们还够不上独立,仍然多多少少地指望在婚姻里换取日后生活的资源;但要说到婚后财产,她们可也不会一股脑儿的把赌注都压在另一半的男人身上。 老话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法律总是教会我们在再亲密的关系里也要保有清醒,以及敏感。 这会导致一个情况:过去我们认为婚姻总是纯白的浪漫,男人单膝下跪,奉上戒指,女主角含泪答应,然后成就一桩美事; 现在的情形很可能变成是,含泪答应完再要补上一句:“不如我们去签婚前协议吧!” 无怪我一个同样是学法律的男性朋友说,遇到肯和你签婚前协议的男人,赶紧嫁了吧。 当然了,你也可以说这只是一个男性角度的自嘲说辞,这种潜意识里依然假定,男性的经济地位总是高于女性的。 只不过今天的两性战争已被法律套上一件温和的外衣,通过财产分配去表达“忠心”,是我们最能接受的文明停战协议。 而如果一个男人的未婚妻是日进斗金的顶级歌手,我们认为就算没了他,于她的独立生活也毫无障碍。这个时候他还对自己的财产模糊其辞,进行不了必要而又合理的处置声明——那我们就更有理由怀疑他的忠心了,像他的未来岳母一样。 明星家事总能撩动大众神经,这是我们对自身处境的焦虑投射。 某个意义来说,这种投射也是一场富有时代精神的“普法”活动: 在今天的婚姻里,仅仅相信爱情是不够的。尤其我们还从中找到了各种蛛丝马迹——这到底是不是爱情,还另说呢。 唯独在铺天盖地对双方财产如何分配的操心里,张同学的回应令人莫名唏嘘: 存款和房产都不是我的安全感,“我有我想要的方向”。 这个声音,比起我妈那种观念要更为独立一些;比起我那些女性朋友,又更为冲动一些。至于这到底是不是“理智”,我却说不上来。 如果我们想在婚姻里要理智,法律和财产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答案;但处在标准答案之外的,恰恰才是人生最复杂和吊诡的选项。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