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毕业季:有一种爱情,叫相见恨早 青春年少时的我们,对爱情的认识总是浅薄的,这种浅薄体现在,总觉得自己的爱情过于浅薄。 关于爱情,我们总是先于真正的体验而认识它。书本之中的描述都是夸张玄妙的,好像真正的爱情总是有关生死,有关无可避免的离别,有关泣泪泣血的疼痛。父母口中传授的爱情又是过于复杂的,好像爱情总是与诸如年龄、身份、智商、金钱、家境等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紧密相连。于是,在真正体验爱情之前,我们就先入为主地认为,爱情是一样沉重而巨大的事物,真正的爱情,只有当我们真正“长大成人”,拥有了完全的自由和深刻的思想之后,才会徐徐到来。在此之前经遇的感情都不过是爱情的掠影,具有它类似的形状,却缺乏爱情真正的灵魂。于是,我们怀揣着羞愧的心情,像一个三流作家羞于将自己的作品公诸于世一样,对自己的情感遮遮掩掩,恨不能让它永世隐姓埋名。 于是,那样一种观念一早就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随着自己慢慢长大,从校园里毕业进入人潮汹涌的成人社会,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必然有更多合理的爱情与合乎口味的爱人,而只有在经历过社会的洗礼并且家当齐全之时生发的爱情,才有可能谈及婚嫁,开花结果,终其一生。到那时,我们便会发现眼下年少之时的爱情多么幼稚可笑,不值一提。 年少时我们对自己的爱情时常地抱有一种不信任感,就连自己都说不清喜欢对方什么,或许只是因为莫名其妙的一次对视,或许只是因为班里疯传的谣言,又或许只是因为他投篮的样子比较好看。这样的感情真的能算作爱吗?爱情真的能够这样简单吗?抱持这样的疑惑,势必会轻易放走一段情感。 于是,在毕业之时,面对各奔东西的局面,没有人愿意奋力地争取,更没有人愿意做出过分的妥协。在争吵之时,没有人愿意先人一步低头,更没有人愿意倾其所能地挽救一段感情。校园当中的那些爱情,看起来总是轰轰烈烈,然而说散也就散了。因为我们总是隐隐地觉得,年少之时的恋情不过是一场关于爱情的操练。 然后,我们就真的孤身一人走入了社会的洪流。在办公室里,在朋友的聚会上,在五光十色的娱乐场所之中,一次次地相爱,再一次次地离散。终于,我们能够理直气壮地恋爱,能够用自己赚的钱给对方买任意的礼物,能够不和任何人告假就外出约会。再后来,开始有人逼着我们恋爱,逼着我们相亲,逼着我们快点儿结婚。直到若干年后,身心疲倦,我们慢慢地发觉爱情可以与婚姻并无关联,于是找了个合适的但并非相爱的人嫁了,娶了,生了孩子。婚礼虽是隆重,爱情却格外潦草。 夜深人静,追忆往事,最爱的那个人,竟然是最当初在校园里携手漫步,分吃一份早餐的人;原来是那个只牵过手,却声声叫自己老婆的人;原来是那个一无所有,却整日幻想有两个人的未来的人;原来是那个学习成绩不好,却总觉得能干一番大事业的人。 爱情最奇妙之处,就在于它会远在我们懂爱之前,就已提前到来。 原来有一种爱情,叫相见恨早。 真得活到一定的年岁才能懂得,认为爱与年龄环境有关,是成人沾染了风尘之后对爱情的偏见与误解。认为爱情必须跌宕起伏才足够深刻,则是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对其进行的捏造与幻想。真实的爱情,完全可以是简单的,为着一个极为简单的理由,或者根本没有理由地爱上一个人。真实的爱情,完全不必生死离别,再深厚的爱,也可以用极平缓的方式存留于每一个平凡的时刻里。真实的爱情,更没有时刻的区分,它并不依照时光的流逝而渐入佳境。 所以最残酷的是,年少时就遇到最爱的人,而自己却天真地以为,时候尚早,后面的人会更好。可惜啊爱情,从来都不是熟能生巧。 到底有多少人,轻易地放走了在校园里恋上的人,在生活的洪流中辗转反侧,按照世俗的爱情定义努力地一爱再爱,却一错再错,当已被深深禁锢在一段失败的婚姻当中之时,却想有机会试一试,年少时私定下的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