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卢悦(微博@卢悦卢悦) 离婚对孩子最大的伤害莫过于父母的分裂。但是父母的分裂不一定以离婚为始。 什么叫做父母的分裂?父母之间有无法解开的仇怨,而且难以一起合作。这就是一种分裂。这种分裂的最大的坏处就是让孩子无从学习在亲密关系中如何合作,而父母是他内心的最原始的夫妻模板,这个模板将会对他长大后的亲密关系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很多人都告诉我,无论他多么不认同自己的父母,但他们悲哀的发现,自己长大以后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这就是因为我们作为孩子,必须要靠认同自己的父母才能存活。 在咨询中,在我的人生体验中,我从未见过任何一个可以通过否认自己的父母来获得人生的幸福的案例。 心理咨询有一个任务就是探索你的原生家庭,这不是因为我对你的家庭历史有兴趣,而是因为,我需要知道你人之初时,当你像一张白纸的时候,谁在这张画笔上涂鸦。 我们在上篇文章说过,孩子因离婚受伤排名第一的就是孩子置身于父母的战场或者隐形的战场之中;排名第二的就是父母的分裂,因为离婚,孩子失去了父母其中一方或者和其中一方反目成仇。 离婚后,我们该如何做父母?这个问题,在离婚的双方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让我难过的是,很多夫妻在离婚的过程中始终都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之中,或者拿孩子来攻击对方以及挽留对方,但是在离婚的过程中始终没有解决好善后的事宜,这个善后的事情,就包括:离婚后,我们该如何做父母。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离婚后,战争还在继续。 第一种战争:明争——妖魔化对方 我经常听到的抱怨是,如果是母亲带孩子的话,她会不断吐槽,告诉我这个男人是多么的人渣,不光是抛妻也是弃子,所谓带孩子出去玩,其实只是把孩子扔在家让他打游戏;男人则会向我抱怨,前妻是如何娇宠孩子,孩子10岁了,还要妈妈喂饭。 他们的战火并未因为离婚而终结,反而变成了漫长的消耗战,孩子更明显地从父母双方接受这样的灌输:你爸爸是人渣。你妈妈是傻瓜。他能向谁认同呢?只能拥有一个人渣和傻瓜的内在客体,而且他还要成为妈妈的小棉袄,或者爸爸的小同盟,被迫扭曲自己对父母一方乃至双方的依恋。 很多人会告诉我这种离婚后的战争对他的伤害。有人告诉我,她小时候在爸爸家里,因为想妈妈而哭泣,被爸爸看见,爸爸愤怒地砸盘子,她吓得浑身哆嗦。她陷入了困境,在爸爸家,她必须表现得像蜀国的刘禅那样“乐不思蜀”。长大后,她的痛苦在于没法真正地和人亲近。 或者有的孩子陷入到另外一种困境里,他必须对其中一方效忠,而背叛另外一方,在去爸爸家的过程中,他声嘶力竭地大哭,表达自己多么不乐意离开妈妈家。但他长大后向我承认,其实他还是更想在爸爸家呆着,因为起码不用看着妈妈天天以泪洗面。而他如果有这个想法又会深感内疚。 这种分裂会让孩子把很多精力都用于压抑种种内心的冲突,让他们无法有更好的能量成长。于是他们的情商的发展就滞后了,这就让他们难以完成和原生家庭的分化,无法形成真正的自我,孩子的自我总是和父母的自我融合在一起,在人生的每个重大的决定中都无法拥有自己的声音。 第二种斗争:暗斗——创造伟大的让人流泪的父母 离婚可能是人生最重要的挫败之一了。因为它对我们是如此沉重的打击,我们很少有人可以从容面对。当我们吃不下这么多的痛苦的时候,我们就要吐出来。 人应对外界的打击,往往和我们吃东西相似,我们吃东西如果吃不下去了,就会吐出来。吐出来的东西,大多都是发臭的让人恶心的东西,我们吐出去以后,看都不想看,也不会承认那是从我们肚子里出来的东西。 我们面对痛苦的时候,也会有如此的反应。 我们面对痛苦的时候,如果无法消化,就会吐出来,最好是吐在别人嘴里,然后认为是别人的东西,就好像是一个小孩撞到桌子,不会认为是自己走路太急,而会认为是桌子拦路。 自己是最清清白白的,天下第一窦娥。 全世界都是变态的,自己是白雪公主,到处都是毒苹果,自己是最干净的。 这样的世界观的好处是可以得到暂时的安慰,自尊不用受伤,但代价是全世界都要迫害你,全世界都是脏乱差,因为你把所有的垃圾都扔到屋子外面,然后你被垃圾山包围了。 很多时候,我们在遇到大打击的时候,就会有一段时间表现得像一个小孩一样——被打回原型了,我们会被迫用一种“被害妄想”的方式保护自己,但人格水平高的人会在随后的日子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会开始反思:我到底在这个关系中做了些什么,我对今天的失败的局面有什么贡献?我的一些做法对“前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需要在我的人生中做哪些改变和调整?我是否需要成长? 但如果一个人的人格水平没有那么高,他们会继续选择这种闭着眼睛的方式来否认自己的失败,而坚持认为这个男人乃至所有的雄性都是变态的,或者干脆这个世界都是变态的。 所以男人对女人的妖魔化在于:你们女人永远都是欲求不满的,像是黑洞。 女人对男人的妖魔化在于:你们男人永远都是始乱终弃,是动物,是吸血鬼,是冷酷的冰墙…… 男人妖魔化女人是因为他们否认自己的幼儿化需要他人的部分;女人妖魔化是因为她们否认自己是可以像成人一样拥有更独立的自我的。简而言之,男人禁止自己做小孩;女人禁止自己做成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说离婚后父母之间是如何暗斗的吧:比如周末孩子要去另外一个父母家了,妈妈可能就会在孩子临走前说,孩子你放心,妈妈一直等着你,你需要我的时候,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了,我爱你,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孩子,然后很长久的带着泪地紧紧拥抱孩子。 如此沉重的分别本身就会让孩子很焦虑。孩子接受了妈妈的暗示:1.妈妈会因为没有自己而受到严重的伤害。2.他去的地方一定不如妈妈这边好,他过去是受罪的。 有时妈妈甚至会给爸爸打电话建议他该如何和孩子相处,甚至会把午饭都做好了,把他们要出去玩的地方的攻略都下载了发给前夫,如果前夫“配合”地拒绝了她,她就可以终于继续收集到了前夫是如何地冥顽不化以及粗糙对待孩子,对孩子有多么恶劣影响的证据。 我们的婚姻文化中也会有一种倾向认为:妈妈是受罪的,爸爸是不负责的。《爸爸来了》这个节目让很多妈妈有机会指着电视镜头来教训爸爸。 我们的文化一方面赋予父亲很多暗示:男主外女主内,同时现代文化又赋予女性地位,男女平权,这就让很多男性无所适从,一方面他们在带孩子方面手足无措,当他们尝试的时候,就会受到女性的奚落。事实证明,单身爸爸带孩子和单身妈妈带孩子对孩子的精神的影响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们的文化似乎进入到了一种恶性循环,对父亲越多的贬低,会让父亲们更怯于进入一个他们不擅长的领域。 从心理层面,父亲在孩子2岁之前,基本就是一个背景,他的更多任务不在于照顾孩子,而在于照顾妻子,只有到了孩子3岁以后,父亲的重要性才开始凸显,但往往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被戴上不适合做父亲甚至没有责任心的恶名,他们对于家庭的疏远也许就是对他们的可怜的自尊的一种自我保护。 离婚往往会加剧这种对父亲们的攻击。他们是不够好的丈夫,似乎可以推论到他们也是糟糕的父亲这个结论上。 如何帮助前夫成为更好的父亲方面,对深受离婚伤害的男女都是巨大的考验。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