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爱网

[闺蜜生活]交流中的“你、我”真的有别?

2015-07-14 02:33   112215   1
慧然(高级会员) 关注
交流中的“你、我”真的有别?
              ——— 文: 贝加

    第一次认识到交流中人称的重要性是在魔鬼咨询师阮琦的著作《魔鬼约会学》一书中(见:065页,影响表达的关键词),书的作者是从日常搭讪中总结出来的陌生人之间的交流模式。对于人称的运用,作者总结了非常地道可行的一句话——有“我”有气场,没“你”没兴趣。令人折服。
    了解到人称的重要性之后,我才开始有意识地观察日常表达中的人称,慢慢地也接触一些案例,更加理解了人称的重要性。因为人称的转换,其实质更在于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的变化。
    说起一个场景,大家一定不陌生。比如在家中,我们经常听到妈妈的唠叨:
“你能不能别在客厅抽烟!”
“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桌面收拾干净!”
“你看不见我在打电话吗?电视声音小点……”
……
    这是家庭中常见的沟通模式。我们在这样的模式中耳濡目染长大,于是我们也世袭了这样的表达方式。
    妈妈的唠叨是出于妈妈对丈夫或者孩子的行为关注度很高,才产生了这样的“你……”、“你……”的表达,暂且称为“你语言”。和搭讪一样,男士害怕表露自己遭拒绝,所以关注对方“希望对方满足自己要号码的希望”。案例中的妈妈,也是“希望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但是,日复一日,丈夫依旧抽烟、孩子的桌面依然乱糟糟。
    肯定有人问了,那怎么办?就不关注了吗?可是看到他的一些行为,我实在很难受,我不说不痛快啊。事实上,我们不能不说,自制是一件非常消耗人体能量的事情,更何况强忍不欢更是消耗能量。
    这时候,就涉及到如何说的第一步:“人称”的重要性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面对对方的行为和自己的需求相悖,我们该如何表达自己很关键。抱怨从来都不解决问题,可是我们还是陷入无止境的抱怨中,因为我们没有别的方法。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最简单、最粗暴的指责。然而,指责往往起效甚微,甚至其反作用。于是抱怨者把这些问题归结到对方“死性不改”,然后自认倒霉。却从来不思考是不是自己表达的问题。
    在这里,抱怨者都在逃避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大家想想,生活中的抱怨者多数都是一定环境中的“弱者”,为什么?这是巧合吗?绝不是!弱者代表着“不安全,不敢,希望赐予而不是争取”,多半“弱者”口中不敢坚定地说出“我想要,我觉得”。也就是所谓的“没我没气场”。他们将自己卑微的隐藏,不敢表达“我”,所以只能将怨气指向“你”。

   上面的抱怨体现出哪些“我”的意愿呢?

“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桌面收拾干净!”——“我喜欢桌面是干净的”
“你能不能别在客厅抽烟!”——“我不能接受在客厅抽烟”
“你看不见我在打电话吗?电视声音小点……”——“我想要安静的环境接电话”

    其实,每句抱怨别人的背后,都是自己的希望,而希望背后又是自己强烈的感受。我们的文化理念里从来不擅长表达感受,于是我们面对内心冲突的时候,会跳过表达感受的环节,而直接从内心跳跃到外露的情绪。妄想着通过情绪的流露让对方从情绪中解读和理解自己的感受。比如,情人节男朋友没买礼物,女孩希望落空,感受很不好,但是很多女孩会跳过表达感受,而直接采取生气指责的情绪化表达。
    不是说“我特别想收到你的礼物,没有你的礼物我挺失落的”
    而是突然沉下脸,不声不语,
    有些人是将言语集中在对方身上,直接发飙“你就是不浪漫,你就是没情调….你就是不爱我”
    相信很多男人听到第一句话都会觉得女友楚楚可怜,自己做的不是。而第二句话,会觉得对方小题大做、无理取闹。
    每个人可以习惯不同、认知不同。但是人类拥有共同的感受:欣喜、快乐、生气、难过、悲伤,我们可以让对方理解我们的不是指责、而是感受。那么,最好的交流沟通的基础便是感受的交流。也许,“有我有气场”这句话,除了自信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自己的话语掷地有声,让他人“信服”。那么,如何表达感受呢?
    答案是:从人称转换开始。
    自己感受的主语一定是“我”。

“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桌面收拾干净!”——“看到桌面乱糟糟的,我的心情很不舒畅”
“你能不能别在客厅抽烟!”——“客厅的烟味让我觉得家里空气很糟糕,我很难受”
“你看不见我在打电话吗?电视声音小点……”——“嘈杂的电视声音让我接电话很累,如果你能调小一点,我会很高兴”

    指责和抱怨代表的是外在强势的攻击和内心的软弱无力,是一个弱者像一个强者开炮。在存在冲突的时候,是双方产生不安全感的时候,此刻,把话语从关注对方引向关注自己很重要,因为对方也不希望成为“消极关注”的集中点。这种转变可以让我们的外在话语变得柔软,让对方感到安全,避免防卫,才能静心接纳我们内心的强烈需求。
    在安全状态下,关注对方;在冲突状态下,关注自己。而关注自己,就从人称开始,从“我”开始。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微信查看情感资讯。
挽回男朋友、挽回老公、挽回爱情、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支持 反对



上一篇:女孩对邀约的常见回应——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男女交往不同阶段的消费方式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热门标签
相关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联系方式|sitemap| 美爱 ( 粤ICP备14021978号 )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01:13 , Processed in 1.504715 second(s), 86 queries .

Powered by 挽回男朋友 X3.2  Template by:挽回老公

© 2016-2024深圳市一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挽回爱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