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生就像是一款电子游戏,在每一个关口都会有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去化解。 当我们已经在婚姻中的时候,会有不同级别的难题在前面等着我们。在融合期,我们处于高度一体的时候,往往会偏执地认为我们已经到达幸福的彼岸,其实我们只是在幸福的超市免费试吃,真正要买下幸福,需要很大的成本。我们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能够慢慢地给自己的爱“下台阶”。很多婚姻因为夫妻双方都太理想化这段关系,而无法接受婚姻进入到现实的样子,结果不得不结束关系。 在蓝图期,我们需要整合的是婚姻这艘船的航线,很多人因为在根本方向都没搞清的时候,就匆匆出发了,结果走到中途才发现双方南辕北辙,因为无法调和这个问题,于是婚姻就此终止。 在自我肯定期,婚姻才真正进入到关键时刻。为什么说是关键?因为这个时候,我们会尝试着把一直无法放到婚姻这个容器中的自我放进去。以前我们或者是因为幻想,觉得婚姻已经容纳了我们彼此所有的部分,或者因为害怕伤害关系,而把自己的一部分放在婚姻之外,当我们真正进入婚姻中来的时候,就不得不解决这个问题,婚姻到底能不能接受我的全部?也就是说,当我们真正产生分歧的时候,婚姻有没有足够的空间和弹性加以处理?很多婚姻也在这个阶GAME OVER了。当然,也有一些婚姻也在维系,但它的存在是以降低双方的需要为前提,也就是我们必须将我们的需要一点点地切掉,当我们投放到婚姻中的需要渐渐被蚕食而收回以后,婚姻也就日益空壳化了。 现在到了默契期,婚姻将抵达它的终点站,那就是双方通过婚姻实现了人格的整合以及丰富。如果没有这个部分,婚姻只是一系列的重复工作。我们漫长的积累,只是为了最终实现这个质变。什么样的质变?还记得我之前所说的“木桶理论”吧,木桶的水位高度取决于最短的那个板。而当我们经过长期探索自己的短板,我们可以将短板的长度増长,于是我们的幸福的水位也就会随之而上升了。 这个说法可能有些虚,那我们就更具体一些吧。我们的人生有许多节点,这些节点其实就是我们一生的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些节点上我们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因为那些时刻需要我们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来形成新的循环。 总的来说,如果在成长中前一个任务没有完成,我们就无法进入到下一个关口去。 比如在当下的中国,很多人都会抱怨婚姻出现了大问题,小三盛行,外遇不断,大家都会产生一个疑问,难道这个世界不存在幸福这个东西吗? 其实,我们在情感中遇到的问题从某个角度上看,就是无法完成“分离一个体化”的任务。通俗一些说就是你的心是在原生家庭,还是在你自己的家里。有人虽然貌似生活在现在,但他其实还活在过去;有人貌似生活在人群中,但其实还是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在一起,因为他们会把所有人都“张冠李戴”成原来的家人。有些人看上去非常社会化,可是那只是他的一部分人格面具,实际上他真正的内在重心可能还在和妈妈纠缠不休,或者和爸爸撕扯不断。 比如一个男人如果还在男孩的世界挣扎,那么他会在功成名就的时候重返他生命的“短板”。因为以前他以为只要成功,自己就会超越自己男孩期的困惑,当他感觉到自己强大的时候,就可以不用面对自己的孤独和脆弱,但事实是,成功后的他发现自己并未获得想象中的自在。比如他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妻子,她是那么强大,以至于无论他拥有什么,被外人如何看,他还是感觉到自己被这个女人牢牢控制在手心里。在中年这个节点上,他想寻求真正的突破,那就是在情感的世界找到一个真正可以理解他的人,一个不会控制他而真正给他温暖和支持的人,这个时候,他身边就会出现这样的善解人意的女人,于是外遇发生了。 或者一个女人,一直都浑浑噩噩循规蹈矩地过了三十多年,忽然有一天,她明白了自己原来一直都在给自己催眠,让自己可以不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太早就埋葬了自己的梦想,因为她一直生活在充满压抑的原生家庭里,即使是离家万里也是如此。她选择了一个没有情感和没有色彩的婚姻,是因为她一直都不能相信自己真的可以获得幸福。直到她发现自己已经年近四十了,女人的魅力已快失去了,她开始不甘心就这样完全把自己放弃掉。她想追求一种有梦想的生活了。此时她开始难以忍受之前觉得还不错的婚姻。 或者一个男人之前都一直顺风顺水,事业上很吃得开,就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忽然一个晴天霹雳,他失去了个重要的机会,仕途上很难再有发展。这个时候,他人生的支柱可能就此断裂,同时他忽然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于是以前一向忽视的家庭生活和一个知冷知热的女人对他来说变得重要了,他开始反思这些年一直追逐名利,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又或者一个一直热衷于家庭生活的女人,在孩子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世界,丈夫也有了精彩的个人生活之后,一个人寂寞地翻着IPAD,她会忽然问自己,我在干什么?为什么我不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让我好像生活在自己的囚笼里,为什么我不能绽放自己,不能追求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生活?为什么我总是生活在低自尊感之中? 等等等等。 这就是我们的人生的第二个时机,早的会在三十出头的时候,开始发现自己真正想要过的生活,这叫“三十而立”;晚的会到四十岁左右,开始怀疑自己已经拥有的意义。再迟一些,可能会在退休之后,这时候就是对一生总结的时候,开始思索如何面对一种渐渐消退的生涯。或早或晚,这都是我们再向成人迈进的一种觉醒。 那么什么才是成人?并不是年满18岁而已。真正的成人就是在没有超人的世界,依然可以生活的人。什么意思?如果我们还是小孩子,那么我们要么活在小孩子的被拯救的角色里,要么活在超人的拯救人的角色里,或者我们一直寻求着某个人可以将我们带走,离开火坑。我们一直无法内化一个强大的自我,导致我们总是“外求”,而无法“内求”。关于这个部分,很多人都会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要么是一个哭喊着要奶的孩子,要么就是无欲则刚的超人,其实一个人的强大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压抑和控制出来的,而是一个人可以内化一种温暖的关系,真正内在拥有了强大人格之后的结果,这是无法速成的。 什么叫作“内化”?“内化这个词决定了我们的一生。所谓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我们的人格的强度和幸福度都来源于这个词汇。当我们是小婴儿的时候,妈妈是几乎24小时和我们在一起的,所以我们会有足够的安全,而当妈妈离开我们的时候,巨大的空洞感和虚无感就会袭来。 但同时,另外一种力量也在推动着我们,那就是自我的力量。当我们不再依赖妈妈来认识这个世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便不断改变,我们可以越来越自主地探索这个世界,我们的“自我”开始诞生了。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在我们世界所占的比例开始慢慢缩小,慢慢地,我们从妈妈的怀里走出来,我们可以让妈妈在我们的身后保护我们,而我们则成为自己世界的主角。 此时,妈妈在我们身后的位置决定了我们可以进入到这个世界有多远。比如一个小婴儿可能无法容忍妈妈不在视野里,因为没有妈妈,就意味着他的安全感丧失;渐渐地,当他可以把妈妈这个形象装进心里的时候,就可以容忍妈妈在厨房,而他在客厅里玩这样的场景了;但如果时间稍微长一些,这个影像可能就会有些模糊了,它是有时效性的,于是孩子就会玩一会儿就找妈妈一下,这样就可以确保妈妈的安全影像在心里可以持续“保鲜”。随着我们的长大,妈妈的影像在我们内心中的保鲜期会越来越长,这样我们就可以离开家门,到外面的世界去探索,甚至可以自己建立家庭,并把这个影像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这种安全感是无条件的、无理由的一种安定的感觉,不随境遇的改变而改变,无论发生什么,无论身处何境,都会有一种没有由来的稳定的、连续的、整体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已把妈妈代表的安全感内化为我们自己的力量,这力量就是我们人格结构的基础。 什么叫作稳定?就是在面对危机的时候,还能保持冷静而不被情绪裹挟而走,有时我们会把冷静和麻木混淆起来,其实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在感知自己情绪的同时还能保持一定的心理功能,还能保持足够好的沟通的能力。而后者则像是半身不遂一样,失去了对自己的觉察,这时很容易不去真正解决问题,而选择某种程度的回避,试图通过搁置问题来得到喘息之机。 什么叫作连续感?就是我们能在痛苦的时候,还能从自己的世界出来,自我观察自己,以及观察环境的能力。当一个小孩子遭遇地震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只是哭泣,他把自己隔绝在世界之外,哪怕山崩地裂,他也无法感觉了,因为这时一切的反应已经超出他的承受范围之外了。而一个和自己的母亲有足够好的依恋关系的人,有能力和世界保持连续连接的能力,而不会因为一些情绪的波动和别人隔绝开来,沉浸在自己偏执性的情绪中去。 什么叫做整体感?就是能感觉到这个世界和自己是一个系统,也就是不会因为失去某个人或者某个关系而失去了整个世界。他有能力在一段关系结束,完成哀悼后,进入到一段新的关系。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不应该是我们的爱情的范本,其实它只是爱情的一种极致,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这样的关系没有带来和世界的联系,反而造成和世界的隔离。这就是活在碎片化的情感之中。碎片化的情感就是要么天堂要么地狱的二元逻辑,而实际上如果从整体来看,不存在这两者,只存在人间。人间是什么?人间就是天堂和地狱的混合,浓度都降低了的灰色地带。而一段好的婚姻,就提供了我们成为“成人”活在“人间”的支持与场所。无论我们的第二次时机出现在何时。 夫妻在一起的内在动力性就在于,我们可以互相把对方拉出妈妈的怀抱,并行走在属于自己的生活中。可是这不是可以勉强的,因为没有准备好之前,没有人可以面对悬崖,说跳下去就跳下去的。有的人的问题是已经有了飞行器,也有了飞翔的能力,但就是不敢下去,那么他需要的就是屁股上被踹一脚,有的人则还需要培养到有能力才能飞翔。 婚姻的难度就在于我们如何相互扶持着帮助彼此都能拥有飞的能力,当我们共同飞行,这就是默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