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在依附之爱的视野里,泾渭分明,青红皂白是分得一清二楚的。在“迷恋之爱”的时期,我们会有一种幻觉一一我们是一体的,我们是重合的,我们起码是同心圆,到了“依附之爱”时期我们会理智地发现,我们并不是,我们只是两个相交的圆而已。我们会有非常好的交集,但也会有不少差异,这些差异会一直继续下去。 (2)必须得到补偿和回馈的良性循环 热恋时期的爱,往往会依从“牺牲”法则。但其实所谓的“牺牲”在我看来都是“长线投资”而已,一个人如果无限制地对你好,某种程度上,他多半也在暗暗期待你会如此对他,这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情债,要你偿还。而运用“依附之爱”的人则是做“短线投资”的人,“秋后算账”这样的事情,他们是不做的。在依附之爱里,两个人之间爱的回馈是一种良性循环,两个人会经常做一些让双方都获益的事情,更关注创造性的发展,而不是寅吃卯粮的零和游戏。 (3)小心“僵化之爱” 有美国心理学家对第一次前来做咨询的夫妻做了一个统计,他发现:有47%的受访者抱怨“热情不再”,43%的人说“我爱我的另一半,但我不再有在爱里的感觉,或者我感觉我的另一半不再爱我”。 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咨询原因反而比例较低:只有34%的咨询者提到金钱问题,31%提到了外遇问题,19%提到了孩子教养的冲突。 在选出让他们最难过的问题时,“我爱我的另一半,但我不再有任何在爱里的感觉(或者我的另一半已经不爱我)”成了这些夫妻的第三选择,占34%,仅次于排第二的占35%的“太多争吵”以及排第一的“难以了解对方观点”。 在中国,因为心理咨询尚不普及,所以很多到咨询室的夫妻的就诊原因可能和美国心理学家的统计比例会有比较大的差距,因为很多中国夫妻到咨询室的时候,问题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也就是所有调整措施都实施过很多次了,最后不得已“死马当活马医”,很多时候,咨询成了离婚前的中转站。 不过,细究之下,所谓的“金钱问题”、“教育子女问题”以及“外遇问题”往往都是结果或者说是一种“表象”,真正的原因就像电影《手机》里的那句经典台词:我对你的爱,犹如左手爱上右手。 这就是所谓的“僵化之爱”。当爱变成完全的“义务”和“责任”的时候,它就会丧失了真正的生命力。此时,最初的荷尔蒙代谢已经完毕,我们应该适时改变游戏规则,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们的舞曲已经改变了,还一味地用以前的舞步跳舞,结果就出现了心理落差。谁也无法永远生活在最高点上,再极致的高峰体验都有归于平淡的时刻,如何让平淡不致陷入僵化,如何让渐渐降温的感情再度升温,如何避免“左右手之恋”的产生,这些都需要两人共同管理一个有效沟通、化解误解和矛盾冲突的平台。继续用热恋的标准来要求彼此、要对方为自己牺牲而不是想如何成就对方、也成就彼此,这种零和游戏思维而不是双赢的思路导致了爱的日益僵化,造成了情感的日益耗竭。最终,情感的僵化枯竭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最常见的就是外遇事件,到那时,情感早已问题重重且无法再逃避了。 (4)“依附之爱”更注重的是合作和共存,而非牺牲与无我。换言之,“依附之爱”更强调的是“容纳”,而非“容忍”。 事实上,我们的婚姻也有一些机会重归热恋状态,比如小别胜新婚,比如我们在一次激烈的矛盾冲突之后,会有一种类似热恋的效应。但总的来说,一段好的情感,肯定不会经常出现非常销魂的场景,而是一直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情感中友谊的层面和合作的意味会更强烈一些。 “容纳”和“容忍”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首先,容忍的前提是我不赞同你的存在,甚至是强烈地反对,但出于大局考虑,不得不隐忍而为之。比如妻子非常不满意丈夫对婆婆的百依百顺,但却因为担心过多的争吵会引发婚姻的解体,于是只好将一切压在心头。可是,压抑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表达而已,而且,累积的压抑也会通过别的表达方式强力反弹。比如当这个媳妇感觉到委屈,她就会有意无意地迁怒,比如她可以抱怨丈夫不为她出头,可以对孩子管教比以前更严厉,可能对同事发火,跟路人怒目吵架。而如果连这一切出口也拥堵了,那她可能会将攻击转向自身,也许她的身体会遇到问题。总之,我们不要妄想可以忽略一件事的存在,它总会以不同的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痕迹,这就是所谓的“容忍”。 而容纳的前提是,我承认你的存在,虽然你的存在和我的是那么的不同,我并不觉得你的想法会毁掉我,我也不想让你完全认同我,我想要做的是三赢,你好我好大家更好。容纳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需要我们发挥更多智慧,具备较高的情商才能做到。当我们面对冲突的时候,很多时候会以本能进行反应,会把自己的某个角色套在对方身上,所以其实我们面对的,并非真实的对方,而是我们的假想敌。当我们能尊重对方有可能也是对的,学会从他的角度看问题,才可能以我们本能防御方式以外的态度来处理问题,从过度的情绪反应中走出来,来到适合解决问题的情绪状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