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跋山涉水,一个男人碰到喜欢的女性,从历经第一眼的外貌过滤(望),到对女性整个仪表仪态的感知(闻),再试探性地旁敲侧击来验证对方冰山一角下的人生真相(问),终于到了“切%“切”是个什么玩意儿?可以说“切”这个东西,比之前三个都要玄乎,完全没有硬标准可以参考,却是男人最后决定“以哪种模式和你”交往的最终判断。 什么叫以哪种模式和你交往? 是这样的,我们一般的传统佳话和关乎爱情的想象,是男耕田,女织布,互相平等、友爱、团结、互助,谓之人生伴侣。在这样的标准下,男人都把自己收拾得衣冠楚楚,斯文有礼,女人都把自己弄得温文尔雅,时髦知性,看起来是一种特别美好的配对模式。徂在实际情况中,男人和女人在择偶标准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男人就想找个妈,女人就想找个爹。 鲁迅说过,女人本质上是没有妻性的,只有母性和女儿性。女儿性就是从小长到大,只要张口哭,就能要来想要的东西。考试不及格,对着父亲啪嗒啪嗒流眼泪,老爸非但再没力气责备,甚至有可能带你出去吃顿肯德基,告慰你受伤的心灵(对母亲一般不好使),然后摸摸你的头说“下次考好点儿就行啦。”所以在女人眼里,男人理所应当就应该什么事都让着她,什么事都想着她,凡是有要求,必满足,凡是犯错误,必原谅。 这也就是大家一直说的“疼我”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找爹。 在下数年前不慎——真是不慎,我至今都没想通当时是怎么回事——写过一篇小说《恋人》,另有一个耸人听闻的作品名为《爸爸,我怀了你的孩子》,大旨就是讲一个女孩儿管比自己大七八岁的男朋友叫爸爸,男的对她宽容溺爱,然后两方不离不弃,分手后还撕扯纠缠的故事。故事大受欢迎,直到现在,七八年过去了,凡是遇到看过这本小说的女孩子,都会跟我说一句话,“这写的不就是我吗?” 尽管她们长相千姿百态,性格有的甚至跟女主人公完全不搭界,她们还是信誓旦旦地觉得这写的就是自己,这就是恋爱中的心境完全被投射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女孩子越来越喜欢比自己大的男人,大个十岁二十岁跟玩儿似的,为什么?大叔是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跟他出去什么都不用担心,全部操办好了。你要做的,就是负责享受,并且时不时地“作”一“作”,然后换来一个摸头宠爱的笑容,“别闹啦,带你去吃好吃的。”于是牵着手蹦蹦跳跳地走了。 这就是女儿性,等到女人结婚生了孩子,这下子又是母性大爆发。所有头像统统改成儿子的照片,你要说一句她小孩长得不好看,她能跟你拼命。这就是与生俱来的母性。 在这中间,妻性是什么东西?没有,没听说过。尽管大家都说老婆应该怎样怎样,但没有一个女人能真正做到,大多数是在这两个模式中摇摆。 男人也是一样,从小到大,衣服脏了妈妈给你洗,肚子饿了妈妈给你烧东西吃,铺床叠被,嘱咐你天冷多穿衣服,世界上还有什么女人会比这样的女人好啊?于是找老婆,绝大多数男人心里想的是这个标准,我们流传千年的好老婆的标准,也是这个。 这么一排比,是不是绝望到爆?男人找妈,女人找爹,是不是找不到一块儿去?所以情侣吵架,女人觉得你什么也不让着我,男人就应该无条件纵容;男的想你怎么那么作,整天没事找事。没办法,没有一个妈会对着儿子作的,所以双方都觉得瞎了眼珠,尽管深爱着对方,但对方的行为怎么跟自己期待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呢? 所以在恋爱中,男女都要修炼的一项本事,不是把自己提升为模范丈夫(男朋友)或模范太太(女朋友),那都是童话里的,没用。最关键的就是本能地“切中”对方现在所处的是什么模式,并且马上对自身进行转换。也就是说,女孩子一旦处在女儿模式,撒泼打滚,梨花带雨,男孩子就马上切换到“老爸”模式,摸头,说好听话,吃好吃的,哪怕对你拳打脚踢,也要抱住她“乖,乖,没事没事,我一直在”就好了,“他不会抛弃我,就像我爸不会抛弃我一样”。一旦女方处在母性模式,比如你生个病来照顾你的时候,那就要充分利用,“我这也疼,那也疼,啊啊,要死了。”露出脆弱的小眼神,女人就会把你搂在怀里,爱死你了。 对女人也一样,一旦男人处在沮丧、不安、焦躁的情绪里,请切换到母性模式。在除此之外的正常态中,就尽情地撒娇好了,他会觉得有个骄纵的小爱人还是蛮幸福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最关键的是,男女双方身上的这两个模式是不断流动的,如何敏锐地捕捉到对方当下的模式,并且对自身进行切换才是要紧事。一成不变也不行,如果你永远做女儿,男人会烦死你。如果调整不对位,“你是爹的时候我也是妈”,两人就会变得暮气沉沉;“你是儿子我也是女儿”,你看吧,每天互相打的就是这种,请大家敏锐地玩好这个cosplay游戏,很好玩的。 至于男人天生有没有“父性”,我认为是没有的。父性其实代表的是掌控、操纵,这些东西在工作中男人完全可以得到更大的满足。所以“被当爹”也是件蛮无奈的事情,如果你的男人疼你宠你,请好好珍惜,因为这不是他的本性,只有一个原因,他很用力地在爱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