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成功的相亲 怎样的相亲会_称为“成功”?这是我最近的一次演讲题目。相亲之后,是不是只有终成眷属,才能算作成功?那么如果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彼此不合适呢?如果结婚后因种种矛盾离婚呢?这些是否都可将当初的相亲归结为“失败”? 如果你对“成功相亲”的标准如此之高,那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你几乎不可能成功。因为即使一见钟情,如胶似漆,也不能保证你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不止一个男人和我抱怨过,他们不愿意相亲,是因为整个过程实在太枯燥太机械了,像两个人在谈生意——“女人总会拐弯抹角地询问我的经济状况,如果女人够美还稍微可以容忍,但无论如何,和一个初次见面的女人不停讨论自己的经济状况之后,实在很难再有谈情说爱的兴致。” 更有一名男性朋友在相亲后愤愤地对我说:“她以为旁敲侧击问我住在北京哪个小区,我就不知道她的想法了吗?她不就是想知道我住多少钱的房子吗?何必耍这些小聪明呢,还不如直接问我的年收入呢!” 无独有偶,女人们对相亲的抱怨也很类似:相亲太枯燥了,男人们一板一眼,毫无生趣——“除了说工作、介绍彼此的家庭背景,就再也找不到其它话题了。就算我想浪漫一下,也没有切入点啊。” 听起来相亲的遭遇真是悲惨啊。每次听到这些抱怨,我都对那些红娘员工抱以深深的同情,她们的工作真是艰巨,要一次一次地撮合如此枯燥无味的相亲。 但这是为什么?是相亲本身就这样刻板且无聊吗? 在欧美国家同样有相亲,方式也没太大区别,朋友介绍、报纸、网络、电视台等等。但是在那些地方,相亲是一项大家热衷的结识异性的方式。适龄男女如果没有爱人,都会选择定期参加各种不同的相亲活动。相亲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交方式。 那为什么同样一项社会行为在不同的国家,遭遇却如此迥异呢?我们不妨先来比较一下二者的差别。 比如一则普通的美国报纸征婚会是这样: “嗨,想认识免费为你修理电脑的IT工程师吗?一个年轻力壮,周末只能钓鱼登山打发时间的优秀工程师正守在电话旁边等着呢!如果你也喜欢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我想我们一定能聊得很开心。如果你恰巧还是金色头发——我的天啊,求你现在就给我打电话吧!(电话xxxx)” 感觉如何?是不是一个活泼生动的小伙子简直呼之欲出?再来看一则典型的中国式报纸征婚: “女,29岁,未婚,1.64米,北京户口。公司文员,身体健康,肤白显年轻,文雅娴熟,兴趣广泛。欲寻觅30~36岁,1.73米以上,有稳定收入,有独立住房,品貌端正,无不良嗜好,成熟稳重之京城男士为伴。有意者请联系xxxx。” 这就是迥异的民族文化。在欧美国家,相亲的社交功能更突出,双方不成爱人也可以做朋友,甚至有同性年轻人看到有意思的征婚,也主动电话,相约一起出去游玩。而中国的相亲目的性太强,不成夫妻即一拍两散。这就导致我们在相亲中,不会想“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而是想“他是否适合结婚”。 当你限定了唯一的目标,又怎么能怨过程枯燥乏味? 一次成功的相亲,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社交性。现代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圈子都微小而局限,相亲是我们认识不同人群的一种方式,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你可能发现有钱的男人竟然谦卑有礼,税务所的公务员非常风趣幽默,而孝顺父母的乖孩子可能不懂得尊重女性——这些对于人的认知,都是相亲的收获。 其次,相亲是我们了解自己的方式。在相亲这面社会大镜子前,你可能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丽,或者发现自己耿耿于怀的粗小腿根本没人在乎。你甚至会发现,不仅男人们和你想象中不同,连你自己都和原本对自己的认知不同。 姑娘们,当你抛掉那赤裸裸的目的性,心怀认识世界的喜悦去相亲时,你大度从容的气质将于无形中显露无遗,哪个男人能逃脱这样的吸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