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顿海鲜、去趟酒吧、和领导吵一架、到北京看看红叶……三个月内做十几件简单的事情,有效地改变了一个自杀者Anne的心态,让她觉得生活如此美好。 你内心最想要的是什么?你是否更在乎别人的看法,譬如丈夫,譬如领导,哪怕自己最简单的愿望都不会去追求?这是典型的外在评价系统。 因为这个外在评价系统,Anne对别人的看法的在乎远远超出了对自己内心的感觉与体验的在乎,所以她总是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迎合丈夫、迎合领导、迎合其他人,其中丈夫是最重要的,成了她的支柱。丈夫一离去,就相当于她整个外在评价系统全崩溃了,而且也意味着,整个外在评价系统对她作出了最严重的否定。 遇到丈夫出轨全然崩溃并且自我否定的你,是否可以思考到什么? 但是,这十几个简单愿望的实现,让她发现,原来别人的看法并没有那么重要,“我行我素”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譬如,以前她把和领导顶嘴当成是灾难性的,刻意压下了自己心中很多怨气,但和顶头上司吵了一架后,她发现天没有塌下来,反而为自己赢得了不少好处。对她来讲,这完全是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这个体验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她在工作领域的外在评价系统。 你是否可以通过你的内心,构建一套全新的内在评价系统? 简单地说,就是,Anne的工作与生活不再以其他人为圆心,而是以自己为圆心。这种内在评价系统不是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而是最健康的人的心智模式。 我们为什么不敢做自己? 看看Anne,她极端地压抑了自己内心的体验与感觉,不去吃海鲜,不去北京看红叶,每天晚上10时30分之前一定回家。这是典型的外在评价系统,她这样做,含义就是“我要做一个好妻子”,就是为了得到丈夫的认可。为了做好“好妻子”这个角色,她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需要。 舒俊琳说,通常情况下,这种极端的外在评价系统都是在童年形成。父母,最可能是父亲给的她一直是有条件积极关注,“你必须做一个听话的乖女孩,我才爱你”、“你必须做一个传统的女孩,我才爱你”、“你要围绕着家为核心,否则就不是好女孩,我就不爱你”、“家里就是男人说了算,所以一定要听爸爸的话,否则我不爱你”…… 结果,这种有条件积极关注塑造了Anne极端的恋家模式,她对丈夫言听计从,她完全以丈夫为圆心,彻底忽略了自己的需要与感受……因为她潜意识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的爱”。 我选择,我负全责 “成为自己”意味着更健康,但“成为自己”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它意味着自由,但也意味着完全的自我负责——“我选择,我负全责。”在这条路上,一个人的内在评价系统经常会发生动摇,要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需要克服一些最常见的障碍。比如说,为了得到某些人有条件关注而给自己伪装的人格面具,这种伪装和表演有可能入侵为真实自我的一部分。 譬如Anne不只是有“完美妻子”的人格面具,还有“听话的好员工”的人格面具,她以为戴着这些面具可以更能适应家庭、单位乃至社会,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舒俊琳说,受外在评价系统支配的人,他的方法是理性,是缜密地去计算成败得失,但受内在评价系统支配的人,他的方法是直觉,是倾听并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不再迎合别人的期待 从现在开始,我就是我——不管富有还是贫穷,好还是坏,理性还是非理性,合乎逻辑还是不合乎逻辑,名声好还是不好。” 真正“成为自己”的人,不希望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样子,无论那些规则是父母制定,还是由文化制定。他们不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一种可能纯粹是为了取悦他人的形式。 日本动画片导演宫崎骏说,他不写剧本,“在开始拍片前,我并没有一个已完成的故事……我们从不知道,我们的故事会走向何方……(故事)有一个内部的秩序,就是故事本身的需要,它可以把我带向结局……不是我制作了影片,而是影片自己完成的,我没有选择,必须服从。” 并且,宫崎骏从不考虑观众,也从不考虑市场,他只是听从内心的指挥去编故事,但是,他的动画片又是最有市场最受欢迎的。这证明,那些真正“成为自己”的人,他的世界其实是和别人最息息相通的。 如果一个人开始去做自己,他就会发现,除了敌意、贪念、愤怒,他还有关爱、温柔、体贴与合作;除了懒惰与冷漠,他还有激情、热情、好奇……如果他能以亲密、接纳的态度体验自己这些复杂的情感,他就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和谐的人,而不会走到一个无法无天的邪恶道路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