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过《童年》这首歌,说的是一个小孩如何渴望长大,这首歌80后90后恐怕没有人听过了。但总的来说,小时候我们着急着长大,而长大了总想要变小,这就是人生的悖论。 很多女人委屈地说,我在冲他发脾气,其实我只是想撒撒娇,可是他为什么那么不男人,这点儿风情都不解?很多男人说,我在生闷气,只是想让她过来说句软话,我就可以原谅她了,奈何她就是不过来。 在咨询中,我经常看到夫妻们如此诉说,他们都多么渴望彼此能理解自己,可是却谁也无法认同彼此。他们都渴望对方多走一步,多说一句,多改一点儿,都渴望着对方可以成熟些,而自己已经做得太多了。 永远的小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看到两种人,一种是始终是小孩,他们根本就没有长大过;另一种则是假装大人的小孩,他们看上去非常成熟老练,但在亲密关系中就原形毕露。 一个人一直保留孩童状态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首先在他的家庭中必须要和自己的父母保持亲密的关系,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有一种“长大”的内疚,一般来说,我们的父母都会在人生的某个路口停住,他们无法继续带领我们前行,我们必须自己上路,寻找伴侣或者引导者,比如他们囿于时代所限,囿于自身的情商所限,无法继续给予我们更深更广和更有力的爱了。 但是告别是如此的艰难,以至于我们会担心一旦我们和他们分离,父母将无法生存下去,而作为我们自己也无法有效地活下去。这种双重的恐惧,让我们无法离开已经远远无法哺乳我们的父母,不断地吮吸着干瘪的乳房,一边催眠自己,让自己变小,以适合父母的水平来让这种分离不断延迟下去,又或者我们会跟他们抗议着,跟他们要求他们早已无法给予的爱。 而为什么这样的父母无法放手呢?因为他们彼此无法相爱,于是他们只有从子女那里才能获得温暖,而子女的离开,的确会让他们恐慌于一下要面对已经远远疏远的彼此。 于是很多家庭会在孩子即将长大的时候出问题,要么父母出事情,孩子不得不长期照顾父母的一方甚至双方,要么是孩子选择出问题,比如厌学、或者各种闯祸,保持小孩状态,让父母忙于救火同时也有事可做,维持着父母的过去的功能。 这是一种充满了痛苦的扭曲的情感,父母和孩子都要付出巨大的自我欺骗和长期催眠的努力,最终这样的小孩会尝试着长大,其中一个过渡期就是找一个有足够力量的伴侣,拯救他与原生家庭的火坑之中;当然也会有两个小孩,貌似要结合起来,来对抗彼此的父母。 前者就会发生婆媳之间的冲突或者婆媳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或者反过来,翁婿之间的冲突或者翁婿之间的亲密无间。总的原理是,一个想要离开原生家庭的窒息的亲情关系的孩子,会请一个强有力的伴侣,充当他的“打手”或者屏障,来对付高度控制性的父母。如果是他的妻子,可能为了维护小家的完整和婆婆背水一战,此时丈夫则在一边袖手旁观或者两边为难。 但总的来说,妻子帮他表达了他无法表达的很多话,但反过来他又可以指责妻子对自己的妈妈太不尊敬。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变形,婆婆和媳妇关系很好,他好像找一个小孩填补了高度控制性的父母,让父母有了另外一个孩子,自己则可以稀释一下浓度过高的关系。反过来,如果是女方也是如是。 另一种关系中,是两个小孩的结合,这种结合是家族式的联营,你看不到夫妻双方,你只看到彼此的两方家族的火拼。往往这种角斗从婚礼的时候就开始了,双方的礼金,买房买车的问题,你在这样的关系就会看到太复杂的利益纠葛了。最后你会发现那不是两个人结婚而是两辆公交车才能装下的家族在结婚。 这样的关系中,夫妻俩可以继续当小孩,但好处则是在潜意识中,他们可以借着对方的父母来攻击自己的父母,当双方的父母明争暗斗之时,也就是他们可以松口气的时候,虽然从另一方面也是他们手忙脚乱的时候,这样的婚姻,你会好奇,他们为什么要缔结,因为其不幸只是证明了一件事:还是不结婚好。 当然,永远的孩子还可以用另一件事来攻击自己的父母,那就是单身。这么多大龄男女青年的存在,是因为他们拒绝继续充当父母的育种机器。虽然在意识层面,他们也和父母一样焦虑,因为在他们看来,25岁以后就是女人的末日,30岁没结婚就是灾难的开始,35岁没孩子更是要作死…… 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的自我意识会反对这种流水线式的生命,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终其一生都要成为父母的棋子,他们从未为自己活过,每个深深爱着父母的孩子,内心都会有无法明言地对父母的深深的恨意。尤其在一些无法表达负面情绪的家庭中,这种恨意足以绵延一生,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损害着这种想要离开却无法离开的关系。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