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化”和“感性”,“敏感”,“情绪强烈”都不一样。 最本质的区别是,正常情况下,再感性的人也是人控制情绪,情绪化,是人被情绪所控制。 被控制的时候,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出现偏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吵架和跟喜欢的人聊天,事后总觉得“没发挥好”。 这两件事情最容易造成情绪反过来控制人。 感性和敏感都不是负面评价,但“情绪化”一定是。 那既然情绪化这么负面,而且很多人肯定都因为情绪化,“没发挥好”而吃过亏,为什么还是会有这么多人被情绪所控制? 也很简单,因为情绪占主导的时候,凭本能,凭最“底层”的意愿做事,最轻松。 网上有一张图,大概就是,左边的困境基本都可以直截了当地用右边的思路解决: 或者按照这个连线的方法,统一吃火锅解决也行…… 这些解决方法就是纯粹凭本能意愿,喜欢一个人,想见他,就要立刻约,甚至立刻表白,至于现在是不是最好的时机,会不会被拒绝,拒绝了怎么办,不考虑。 心智水平稍微在线的人都知道不能这么搞,但被情绪控制的瞬间,人就有可能不管不顾。 (然后大概率失败了再上网求助该怎么补救。) 那生活中见到的,不那么容易情绪化的人是不是都没有情绪?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也许真存在情绪淡漠的人,但大部分普通人都没这么夸张。 也不要觉得“成熟”的人没有情绪,事实上所谓“成熟”,就是遭遇的事更多,负面情绪必然也更多。 不容易情绪化,让别人觉得“成熟”的人,通常掌握了两个思维方式: 第一,明确知道自己当下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第二,知道这个过程中不需要负面情绪的参与,负面情绪只会分散精力,干扰判断。 综述就是强烈的目的导向,一切以达到最终目的为标准。 举个例子,我之前写过知乎上有个女生把男朋友的博士论文粉碎了,问怎么才能让男朋友不生气,下面有一个答主是这么说的(原答案比较长,这里发精简版): 如果是我,根本就不会生气。 我会倒杯茶,立刻回到椅子上重写论文或者回到实验室重新采集数据。 并且告诉女生,不要缠着我道歉,我没有多余的精力谈我们两个的问题,因为我要重写论文,并且事后向你追责。 这就是“情绪化”的完全反面。 他看到“论文被女朋友粉碎”这一刻,马上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目的:重写。 至于“女朋友”也好,“感情问题”也好,此时是他达到目的的阻碍。 出了这么大的事,他心里一定会对女朋友产生愤怒,怨恨,甚至一丝丝报复心,但他不会被这些负面情绪控制,不是他念旧心软,而是因为“浪费时间”(答主原话)。 和女朋友吵闹,甚至动手,都对他“重写论文”的核心目的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浪费时间,所以他不会做。 他不是没有情绪,而是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当下最重要的。 也许论文搞定之后,他也会有自己排遣情绪的方式,但在此之前,情绪是被“后置”的,目的才是“前置”的。 多说一句,这种目标感极强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就。 我看了一眼这位答主的个人资料,是知乎认证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在读”。不意外。 终于到重点部分了。 坦白说我标题党了,目前我本人确实是……还没戒掉情绪化,直到现在写不出稿子还会哭。 但是,我作为一个资深的,情绪化到极致的人,最不缺的就是亲测心得。 说几个我试过最有效的操作: 第一,情绪可能失控的时候,反复确认“目的”是什么。 就是对上文“目的导向”的强化。 一部分女生会觉得影视剧里大女主撕绿茶小三特别爽。 现实中这种操作到底可不可行?看“目的”是什么。 如果目的是把喜欢的人抢回来,那么解决男人那边的问题,肯定比对付小三更高效,也更实用。 如果目的是报复泄愤,那么大家都在文明社会,也一定有比动手打人更文明,也让出轨渣男渣女付出更大代价的方法。 或者目的就是撕小三,打她一顿就爽了,别的我都不在乎,这……也行吧。 但要注意,之后你和这个男人是什么结果,你可能会面对什么其他的麻烦,都要考虑清楚,并且不后悔,再去做。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话本身偏负面,正向理解是,想做成一件事,所有“手段”都要为目的服务。 做任何事情之前多问自己一句,这会导向我想要的结果,还是只能让我现在爽一下? 第二,问题还没解决的时候,不要对无法提供实质帮助的人宣泄情绪。 我提到过男性的“洞穴时间”,说部分男人遇到压力,会把自己关起来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回避沟通。 回避沟通不是真的不想理你,而是他判断,你暂时无法给他实质性的帮助,一味宣泄情绪,可能会让负面情绪更泛滥,从而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 讲一件前两天刚发生的事。 我有篇稿子进展特别不顺,在配图的细枝末节上纠结了快一个小时,后面工作安排都被打乱。 很焦虑,也很挫败。 当时我完全是情绪化状态,给朋友一连串发七八条消息宣泄负面情绪。 然后我发现,本来也没【那么】委屈,一边打字,一边情绪越来越发酵得不可控,最后……就,哭,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陷在情绪化里面出不来,完全没办法安下心解决工作问题。 那天之后我就意识到,真正遇到困难和高压的时候,人需要“洞穴”。 别人的安慰和同情可以帮我们疏导情绪,但问题还在眼前的阶段,把情绪暂时“后置”,排除掉一切干扰项,是最高效的选择。 回到“目的导向”思维就是,当下的目的是解决眼前的困难,那么需要求助的,就只有能提供实际帮助的人。 如果没有,宁愿先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洞穴期”。 第三,日常生活中多思考,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 前两个操作适用于情绪已经濒临失控的阶段,最后这条更类似于有备无患。 人什么时候最容易情绪失控? 答案是,事情发展超出了掌控,简称,搞不定。 那么从根源上解决情绪化,就是尽量提高自己“搞定”事情的能力,没事多想一想,一件事可能会出现什么突发情况,该如何应对。 比如我做情感博主之后,见识的狗血剧情太多了,之后自己身上再发生什么事,大概都能有心理准备。 情绪该有还会有,但至少不是手足无措,晴天霹雳。 这也解释了前面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总认为,成熟的人不太容易情绪化? 因为见得多,想得多,遇到事情能拿出的解决方案也多,不需要“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的参与。 小两口生活,难免有冲突,这时候吵或不吵,成了一段感情能不能走得下去的关键。 不吵,憋着再憋出内伤,吵,万一吵坏了怎么办? 所以,问题就来了,怎么吵才能吵得恰到好处?进一步说,也就是怎么在冲突里进行建设性的沟通呢?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可以表达愤怒,但是不要愤怒地表达。” 为了避免无意义的恶性循环,你需要从指责中跳出来,尽量把自己的问题和需求说清楚,而不是指责、控制、抱怨、继续提要求。 那么,怎么才能把问题清晰而不伤人地说明白呢?这里有个套路可以供你使用,就是6+2+1话术。 也就是:行为+想法+感受+对自己的结果+对对方的结果+对双方的结果+(意图(提出目标)+建设性方案)+确认。 有了这个套路,就可以保证你在冲突发生时,不会陷入“情绪化攻击”的怪圈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