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需要情绪价值? 这个问题本来很容易理解,因为情绪价值本身绝对是好东西。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说,除了第一层生理需求不太能扯上关系,往后的每一层,基本都有情绪的参与。 安全需求,不仅意味着我能平安活着,也代表我的生活需要点“安全感”吧? 让你站在悬空的玻璃栈道上,告诉你这玻璃可以同时承载三个200斤的胖子,你还是害怕。 这种恐惧的本源是“安全需求”没有被满足,但事实上,这已经涉及了情绪层面。 再往上的社交,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几乎都和“情绪”密不可分。 马斯洛说,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的需求,吃饱穿暖之后,才能出现较高级的情绪需求。 放到恋爱里也一样,结婚需要爱情,浪漫,仪式感这些东西,基本都是最近几十年才普及的观念。 往前推几代,不会有人跟你扯这没用的,除开吃穿不愁的大户人家,普通人的婚姻,就是女人求生存,男人求繁衍。 为什么这几十年,我们开始追求“爱情的感觉”了? 底层需求满足了,人要往高处走。 从这个角度说,渴望情绪价值,追求情绪层面的满足,精神的快乐,本来是件好事。 只是过犹不及,为了情绪价值,一叶障目,把别的东西都抛到一边,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为什么又会出现这种极端? 也很简单,因为缺。 缺衣少食,吃不饱饭的时候,我们可能一辈子就追求吃饱,但吃饱吃好了,我们也自然会发现新的缺乏,产生新的追求。 我是个90后,根据我的观察,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人之前,“情绪价值”在人际关系里,都算奢侈品。 最近有个讨论比较多的话题,“中国家庭式不好好说话”。 @衣锦夜行的燕公子 举过一个例子。 非常典型,你说不出这里面的人有什么明显的恶意或者语言暴力,但就是会本能地觉得,整个对话让人浑身难受。 评论区很多人表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这和黄执中的观点很接近,相当一部分长辈,会把担心,忧虑,失望,不舍等等一系列其实很柔和的情绪,都包裹在“愤怒”下面,向晚辈疯狂输出。 这种“不好好说话”,“无法照顾情绪”,背后隐藏的,往往是疲倦和无奈。 电影《狗十三》里面,小女孩丢了宠物狗伤心欲绝,她的家人也帮她找,也安慰她,哄她。 但最后实在找不到,又禁不住她不依不饶,父亲还是忍不住打了她一耳光。 这一耳光,不是长辈管教晚辈,相反,是一个中年男人在女儿面前,承认了自己的无能。 每个小孩成长中都听过一句话,你为什么这么不懂事? “懂事”这个词通常暗示,我没有办法照顾你的情绪了,你可不可以把它收起来。 我并不是声讨原生家庭,我知道这不是一两个,甚至一二十个家庭的问题。 人的精力有限,父母作为成年人,真的很难做到一边承受着社会生存的压力,一边还要给家庭成员大量供给温柔。 这只是一个事实,绝大多数普通人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 我们或许没有经历过物质上的严重短缺,但情绪层面的匮乏,几乎人人都体会过。 年少的“匮乏”被刻在骨子里,让我们在长大之后依然被困顿其中。 很多年轻人说自己“缺爱”,坦白讲,真的没有人爱我们吗?父母,朋友,伴侣,他们都没有给过我们爱吗? 不太可能吧。 大部分人所说的“缺爱”,本质上就是长期遭遇情绪层面的忽视之后,极度渴望这种忽视能够被弥补。 “缺爱”,基本可以直接翻译成“缺情绪价值”。 更麻烦的是,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情绪缺失能被弥补,却很少有人能想到,主动去弥补别人的缺失。 没有人教我们这件事。 尤其在很多男生的观念里,会说好听的话,逗女生开心,带女生去做浪漫的事情,是“渣男”才做的,“好男人”不屑这种“形式主义”。 在女生的视角里,就变成了这样—— 小时候,我需要父母给我情绪关怀,他们没有,长大后,那个说着很爱我的男人,也没有给我这样的关怀。 但我心里知道,我就是很缺,很想要。 这成了“情绪价值”这个词产生的土壤。 “价值”是怎么来的?一个东西你需要,同时又稀缺,对你来说就是高价值。 这一点,在很多自身相对独立,能基本照顾好自己的女生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别的我都不缺,我给得了自己,唯独“爱情”(情绪价值)我不能自给自足,谁能填补我这块空缺,谁就是我最爱的人。 这局能破吗?不容易。 情绪价值本身是个好东西,又是需求层级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是很多人从小到大刻在骨子里的匮乏。 让人把这么一种重要的需求完全摒弃掉,实在不符合人性。 那我们不妨退一步,追求情绪价值可以,尽量不要被它所蒙蔽就是了。 分享一点自己的思考,希望对你们有用。 首先,解构。 需要情绪价值,就比需要实际利益更高级吗? 道德层面或许是,我们总觉得,要男人的爱,比要男人的钱更高尚,更纯粹。 但本质上说,要爱和要钱,都是索求。 既然是索求,就需要交换和舍弃。 你愿意付出什么,来交换这个男人提供的情绪价值?或者,当他给你情绪价值的同时,你能放弃什么其他的利益? 我相信,如果周扬青和罗志祥继续在一起,他会继续给她浪漫和惊喜,温柔地陪伴她,每天深情告白——他已经坚持了九年不是吗? 但周扬青必须舍弃的,就是罗志祥可能永远爱玩,永远“多人运动”。 你喜欢大海,他喜欢浪。 这还算比较好的结果,不太好的结果是,给爱(情绪价值)和给钱一样,都是变量,今天给了,明天可能就没了…… 解构,有助于我们恢复理性,从“坠入爱河”,头脑发热的冲动中解脱出来。 然后你要说,我理性了,但还是很心动,还是想要情绪价值。 也可以。 我曾经把情绪价值比作过山车,你坐在上面尖叫连连,下来了还是忍不住再来一局。 但注意了,玩过山车是玩刺激,不是玩命—— 上车之前要不要检查装置是不是安全?要不要试试安全带够不够牢固? 说得再极端一点,我们追求刺激会玩过山车,不会跳楼,对不对? 想要刺激的前提是先衡量后果。 爱上一个会提供情绪价值的男人之前,要不要审视一下,他安全吗?你能承担“爱他”之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吗? 有人说,他会伪装啊,先骗我爱上他,知人知面没法知心啊。 我承认男人会伪装,但我也相信,都是心智正常的成年人,很多伪装不是无法识破,而是我们不愿承认。 有人问,为什么相对而言,贪图情绪价值的女生比男生多?按照前面说的,男人和女人一样,都是在情感忽视里面长大的不是吗? 是的,男人也被情感忽视,而且事实上,男人也需要情绪价值——很多“钢铁直女”没有所谓“坏女孩”受欢迎,也是因为“坏女孩”擅长提供情绪价值。 只不过,男人的情绪价值,只有比较少的一部分来自于“被女人爱”。 事业上的成就,同性的尊重,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处于更高的社会地位,都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爽感”。 这都是他们情绪价值的来源。 我们一直提倡“女生独立”,不仅是女生要自己赚钱,不靠男人养,而是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向男人学习,把“情绪价值”的需求适当分散。 拿我自己说,读书的时候我成绩差,和同学也处不好关系,还面临着父母和老师的压力,那个时候我极度在乎男朋友够不够关心我,是不是真的爱我。 因为当时我能抓住的,只有他的爱。 但现在,我写的文章被认可,我解答读者的困惑,和你们共同成长,都会让我在情绪上满足。 我也就不会再单纯地被一个男人会哄我开心,让我情绪上很爽而打动。 我们拥有的越多,匮乏自然就会变少。 甚至,当你拥有得再多一些,自身的能量更高,力量更强的时候,你还能够把多余的部分拿出来,分给别人。 你会成为“提供情绪价值”的一方。 还记得前面说的吗?情绪价值是绝对的奢侈品和稀缺资源。 当你是掌握稀缺资源的人,你就成了别人眼里的高价值者。 成为强者,是最终极的“反制”之道。 动态黑色音符 想让男人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爱自己,给予自己满满的情绪价值,是每个女人梦寐以求的,但是调教一个男人是需要引导对方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而不是用一个技巧就能让他瞬间改变。 能让直男想要“每天开口说爱”的女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训男技法”。 当你正确的引导男人之后,他势必会做出一些改变,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及时抓住正确行为,尽情的“夸奖”他! 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当一个人获得对方的信任赞美时,就会非常怕对方失望,从而更加努力的达到对方的期待。 所以我们需要利用这一点来对“喜欢的事情进行奖励”对“不喜欢的事情进行惩罚”,当然要是甜蜜的“小惩罚”哦~ 这样的“双向甜蜜暴击”,男人怎么可能不听话?只会每天想着怎样讨你欢心!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