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q 今天是药师佛圣诞。借此殊胜的日子,和各位信佛的朋友探讨一下药师佛及其发大愿建立的东方净琉璃世界。 我们身处娑婆世界,面对着生老病死的种种苦恼,这些苦恼引发着我们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我们身处这个世界,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手之所及,无不是自身和共同业力的体现。佛教认为,六道众生皆是带着业力到来,所以众生皆苦。而人道虽然是六道中的善道,但是一样有种种痛苦,比如说生老病死。正是因为六道皆有苦,所以我们会向往更美好的世界。 所以,真正信佛人都有一个共同目标——离苦得乐。 而这种离苦得乐,促进了我们对于佛法的修学,也使得我们对于佛陀所说的净土世界充满着祈盼。 净土作为大乘佛法的重要特色,为我们提供了修学上的目标,常见有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药师佛之东方净琉璃世界,还有弥勒佛之兜率净土等等。而九月三十,作为药师佛的圣诞,也促使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向药师佛祈求着现世安乐。 药师佛,又被称作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如来、十二愿王。因为药师佛过去世修行时,发下十二大愿,希望能够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其诸根具足,并依此而成佛,安住在净琉璃世界。 那么,这个琉璃净土世界,与我们所熟悉的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不同呢?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为什么将药师佛净土称为琉璃世界? 佛法中的琉璃被翻译为远山宝,是青色宝。我们抬头所看到的青天,就是须弥山(佛教中认为最大的山)的琉璃宝光,反射在虚空当中所显现。这代表了药师佛在平等法界中,显发出无边光明的清净功德。 所以,东方净琉璃世界,表示佛陀证得无上菩提的德行,有着宁静与清凉的特质。药师佛在因地“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以种种佛法之药,医治众生的身心病苦,并且立足于有情当下的安乐生活,进而引导众生圆满菩提。以此看来,称呼这尊佛为药师佛相对于娑婆世界的众生而言,是十分相应的。 在《药师经》的诸多译本中,以玄奘法师翻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与义净所翻译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影响最大。不过这两个译本不太一样,玄奘法师的译本只有一尊药师佛,而义净三藏的译本却出现了七佛药师的本愿。如果有去过西藏拉萨大昭寺的朋友会在某一个佛殿中看到这七尊药师佛。在七尊药师佛的本愿之中,虽然另外六位如来也各有着自己的愿力,或是八愿,或是四愿,但是只有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本愿最为殊胜。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药师佛十二大愿,主要是以玄奘法师的译本为主。 在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中,有关东方琉璃世界的本愿只有第一、二愿,其他的愿力大部分是关于现世安乐。 中国佛教发展到今天,虽然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已经成为了主流,但是从佛教的整体性和时代性来考察,似乎应该有所补充。这其中,药师净土在现代社会,可以提醒佛教徒,应该在念佛修行求死后安乐的同时,去随心随力地尽一分自己的现世责任,这才是一个达成佛教徒应该有的担当,甚至应该成为今后佛教的主要方向。 最后,附上药师佛十二大愿,祈愿所有的善心人离苦得乐,生活美满幸福! 1、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世界,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 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2、愿身如琉璃,内外清净无垢,光明过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 3、愿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受用无尽。 4、令行邪道者,皆安住菩提道中;行二乘之道者,亦皆以大乘之道安立之。 5、于我法中修梵行者,一切戒不缺减;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6、诸根不具、白癞颠狂,乃至种种病苦者,闻我名皆诸根具足,无诸疾苦。 7、众病逼切,无护无依者,闻我名,众患悉除,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菩提。 8、若有女人愿舍女形者,闻我名,成丈夫相。 9、令众生皆脱魔网,置于正见,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10、若为王法所缚,身心受无量灾难煎迫之苦,此等众生若闻我名,以我福力,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11、为飢渴所恼而造诸恶业者,若闻我名,我先以妙色香味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 12、贫无衣服者,闻我名,我当施彼随用衣服,乃至庄严之具,皆令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