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到妈妈受奶奶欺负,爸爸没有挺身护妻,自己小小身躯又不足以保护她,于是长大后想要加倍补偿; 结婚后,怀着“我妈这么多年不容易”的亏欠心理,希望妻子永远和自己一个立场,再委屈也要让着婆婆; 在新一轮婆媳矛盾中长大的孩子,又像当年的自己,把妈妈的委曲求全看在眼里,渐渐长成别人家愚孝的妈宝或是不敢结婚的剩女…… 前阵子,有个刚生完孩子的新手妈妈在网上发帖子说,想请婆婆帮她带下孩子。 没想到婆婆提出:“带孩子可以,需要给每个月1000的工资”的回应。” 新手妈妈感到气愤,网友的反应却出乎她意料: “请月嫂一个月1000工资远远不止,你婆婆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婆婆没义务给你带孩子,你也没资格去指责婆婆。” “好好反思下自己,你是不是哪里惹到你婆婆了?”…… 暂且不说谁对谁错,可以看出,婆媳关系,真的太复杂。 婆媳相处难不难? 难。 育儿观念、金钱观念、性格脾性、生活方式等等等等,可能都不一样。 虽然彼此喊一声“妈”和“闺女”,但永远无法像真正的母女关系那样,毫无顾忌的相处。 原因很简单。 因为在你没进门的“前几十年”里,“婆媳”原是两个毫无关系的人,他们之所以住在一个屋檐下,只是因为他们爱同一个男人和孩子。 ▼ 改善婆媳关系,认知比方法更重要 改善关系最重要就是要学会聚焦,要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儿。 比如在花钱上的分歧,年代不同,婆婆节俭,媳妇相对来说大方,矛盾点其实就是“消费态度”。 类似的问题对应的核心词就是“公平”。 改善婆媳关系,如果一开始就寄希望于婆婆改变、丈夫改变,是不可能的。 那么作为媳妇的女性,如何来一步步改变这种状况呢? 首先是认知的调整。 对于消费态度、生活习惯类的分歧,我们必须看到背后真正的原因。 婆婆和儿媳妇,两个成年人来自不同的家庭,又是成长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两代人,在生活习惯、处事方式上的差异是必然。 当我们真正懂得了她的成长经历,理解曾经的物质匮乏给她留下的那份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就可以不因她的几句责怪而生出那么多的抵触情绪。 除了聚焦之外,还要学会把问题出在一个具体的点上,我们可以通过沟通进行调节。 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不太不爱收拾,经常乱放东西。但是我婆婆就习惯收拾得井井有条,所以我总感觉她是厌恶我。 后来我意识到:“她不认可我乱放东西的这一点,而不是我这个人。” 后来慢慢地过渡到,她再说我的时候,我可以坦然地接受:“我确实这点做得不好。” 当我在认知上有了转变,觉得在她的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积极的影响。 就这样,我和婆婆的关系更亲了。 ▼ 改善婆媳关系,收获不止是自己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其实和很多来访者面临的情况非常相似。 当婆媳关系缓和之后,三方(媳妇、婆婆、丈夫)都会觉得很自在、舒服。 之前我跟婆婆冲突顶撞的时候,也曾经拉着我丈夫来评理,希望他“站好队”。 有一次,他说了一句话:“老婆,我过不了这一关,你在我面前说我爸妈不好,我不反驳你。但是你让我站出来说我爸妈不好,我做不到,这是我底线。” 他的这句话,让我非常触动。 后来我发现,这也是很多中国男人的心声。当我明白这点之后,我知道,通过要挟男人,永远不可能达到目的。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现在女性越来越多地进入职场,婆媳关系调整好了,婆婆对孩子也会更加尽心尽力。 ▼ 婆媳问题解决的根本,在女性的自我成长 事实上,媳妇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要被认可的诉求。 而什么时候我们会想去求得外界认可?当我们自身力量不足的时候。 一个人自我不强大,一旦被别人说一下,就会很在意,会不由自主地把这种细微的不认可放大,本能的反应就是对抗,用对抗来保护自己。 反之,当女性自身的力量成长起来,自我强大之后,她就不会看重外界的看法,对于婆婆一些不太认可自己的语言,她就能做到不往心里去。 没有防御,也没有对抗,从而能够很好地处理关系。 道心的话 有一段话说的特别好: 婆媳之间是什么关系?无疑是亲人,是没有血缘的“母女”。 但当感情未曾升华到这一步的时候,婆媳关系,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利益共同体”。 基于对同一个男人、同一个孩子的爱,为了过好日子,而不得不产生生活交集的“共同体”。 你不必去计较为什么婆婆洗她儿子的衣服却把你衣服挑出来,也不必计较为什么婆婆总说儿子不在家就不做饭了将就吧—— 毕竟,爱儿子是婆婆的本能,爱儿媳却是一种被迫延伸。 婆媳之间从陌生到彼此认可、尊重,再到互相包容、疼爱是需要过程的。 要将这种延伸养成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也绝非一人之力。 拎清了这层关系,就找到了“求同存异”的点,只要站稳“都爱这个男人(孩子)”的立场, 其余的事情真的不必过多要求,不必过分计较亦不必过于着急。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所以让我们一起直面婆媳关系并正确的处理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