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2018年结婚率创新低”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创下2013年以来的最低。 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结婚率越低,比如2018年上海、浙江结婚率只有4.4‰、5.9‰,为全国倒数两名,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结婚率也偏低。 不少网友都表示:“可能以后每年都会创新低......” 而就在前段时间,2018年上半年的离婚数据公布,全国有540万对新人结婚,193万对夫妻离婚,每天超过1万对夫妻选择分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 2016-2017这两年,全国离婚案中,73.4%是老婆要离婚。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结婚?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离婚? 婚姻不再是人生第一要义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无论是大哥苏明哲的婚姻,还是二哥苏明成的婚姻,都因那个各种作妖的父亲苏大强弄得鸡飞狗跳,再加上有一个「耍无赖」的舅舅,更是苦不堪言。 这让很多人都不禁感慨:“婚姻生活太可怕了,不敢结婚了!” 研究两性关系长达40年之久的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哥特曼曾说: “当我们选择了一个伴侣,我们就选择了一组问题。” 的确,当我们选择了婚姻,我们的世界里就不再只有爱情,我们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生活的琐碎:家务活怎么分配、和老人的矛盾怎么解决、孩子谁来带、工作和家庭怎么平衡…… 因此,害怕面对婚后各种复杂的家庭关系,以及无数个可以预期的家庭矛盾,成为很多人不愿走入婚姻殿堂的一个重要原因。 戚薇在《爱情回来了》里面有一段经典的台词: 钱我会挣,地我会扫,饭我会做,架我会打,街我会逛。 要是有个男人,我还要给他洗衣做饭料理家务,自己打游戏打得乐呵呵的,我都气得半死。 给我劈腿劈出个联合国,我还满世界给他灭第三者。 把他放进户口,我都嫌浪费一页纸不环保。 这段话说出了很多女性的心声。 独立,是女人最大的底气。 现代女性都越来越独立,她们不再因为年龄大了、父母催促就草率地结婚。 经济和精神上的独立,提高了更多女性结婚的门槛: 如果两个人在一起的幸福和快乐<2,那么她们宁愿选择做一个快乐的“自由人”。 前同事娜姐是个典型的女强人,她工作能力突出,入职一年就晋升为部门经理。可是家里人却一直催促她赶紧结婚,否则混得再好也是失败。 娜姐不仅不为所动,反而打算读博深造,她说: 我有自己的梦想和规划,缘分到了我不排斥,遇到合适的人也会考虑结婚,但我不会为此停留在原地,我还有许多事情想要去做,我的人生价值也不是靠婚姻来实现的! 越来越多的人不愿轻易结婚,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离婚,归根结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婚姻不再是人生第一要义,也不再是人生的必需品。除了婚姻,人生还有更多追求需要去实现。 有10000个理由离婚 却也有第10001个理由选择在一起 婚姻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感情还在,爱还在,即使有10000个理由离婚,也依然有第10001个理由选择在一起。 心理学上将婚姻分为七个阶段:激情期、磨合期、叛逆期、合作期、重组期、危机期、完美期。 在达到“完美”之前,两个人需要不断地磨合,婚后的生活充满了吵闹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纪录片《幸福定格》中,导演带着“婚姻中的我们究竟该如何相处”、“我们还要不要结婚”的困惑,用7年时间跟拍8对夫妻,见证了所有柴米油盐的爱情。 每一对夫妻在相处中,都面临着各种问题,有各种矛盾,各种吵闹,可所有的夫妻都没有选择离婚,而是通过不断地改变和磨合去追寻最后的“完美期”。 婚姻的经营,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也没有那么难。 好的婚姻,需要彼此成就,需要彼此成全。 好的婚姻,不要总让对方“猜” 爱情里,我们特别羡慕那种“一个眼神就懂得对方在想什么”的默契,感觉特别浪漫,于是结婚后,依然希望对方能够读懂我们的小心思。 可是啊,没有人会读心术,有时候,对方get不到你的点,也需要你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跟对方痛痛快快地说出“我想要什么”,是婚姻最好的粘合剂。 结婚前,我跟老公说,婚后一些重要的日子一定要送我最爱的百合花,结婚五年,每一个情人节、结婚纪念日、母亲节、儿童节……都会收到老公送的百合花,以及各种小礼物,特别开心。 或许日子久了,我们不需要再一遍一遍重说,但默契的培养需要长久的陪伴和了解。 在那份默契之前,请直接把你的需求说出来,不要总是让对方去“猜”。 好的婚姻,不要在亲密关系里找“父母” 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一书中写道: 我们常常会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到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这些需求都会得到满足。而这种投射,常常会把对理想父母的原型投射在对方身上。 电视剧《都挺好》中,二哥苏明成自小被母亲宠着,活成了一个还没有断奶的“妈宝男”。 在处理跟父亲的关系时,他常常把责任推到妻子身上,希望妻子能够妥善处理好。 父亲总是不洗澡,妻子让他去跟父亲说,他解决不了问题,就直接当着父亲的面跟妻子说“、”你别老让爸洗澡了”、“你别挑三拣四了”,激化矛盾,还冲着妻子大吼。 母亲在的时候,他几句甜言蜜语就从家里不断地拿钱,完全不考虑父母的生活。 后来,他把家里的钱全部拿去投资,不跟妻子商量,还不听劝说,期待着妻子能像母亲那样迁就他,最后闹到了离婚的地步。 我们的身上都烙着原生家庭的印记,无论是自我疗愈还是跟父母和解,都不要试图从婚姻中寻找“父母”。 好的婚姻,是做「家族企业」合伙人 经济学教授薛兆丰曾经在《奇葩说》中分享过一个观点: 结婚就是办家族企业,签的是一张终生批发的期货合同。 双方一起拿出自己的资源办企业,这个时候男女双方给出的资源包是不一样的,有身体、有生育能力、有容颜、有家庭关系、有自己未来的增长潜力。 双方资源发挥作用的大小和节奏可能会不一样,但不变的是,两人需要共同担起这个“家族企业”的责任。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奶爸黄凯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辞去外企经理的职务,专心做起全职爸爸。 面对外界的质疑,他说:“总需要一个人去关注家庭和孩子的成长,妻子赚钱能力更强,而我更有耐心,更愿意把家里和孩子的工作做好。” 在“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环境中,这位奶爸能够真正从家庭和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屏蔽外界的偏见,坚守一份“共担”的责任,为他的勇敢和魄力点赞。 每一段婚姻,都来之不易,从相遇的那一刻起,我们彼此怀揣着一份爱和憧憬,期待着牵手一生。 一路上有甜蜜,有幸福,也有各种磕磕绊绊…… 可既然牵起了对方的手,就不要轻易松开。 只要两个人能够携手并进,共担风雨,那么白头偕老就有望可期。 不是吗?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