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江湖第一招,有泪不轻弹。” 这话,是不是特别硬气? 说这话的,是著名财经女作家梁凤仪,1月17日是她的生日。 行走人间70年,这个经常被读者拿来与亦舒比较的女子,身上贴着作家、富商、女性三张标签,留下的故事,比她笔下的小说更跌宕起伏。 身为前妻 爱情可以告别,亲情不曾消失 梁凤仪许多小说的封面题字,都出自同一人之手:前夫何文汇。 何文汇是学者,两人连初见地点都像加了文艺滤镜,相遇在香港中文大学戏剧沙龙,才子佳人的戏码。 本文配图选自梁凤仪资料图片,以及根据她小说改编的《女人本色》等影视剧照。 23岁时,梁凤仪嫁为人妇。婚后何文汇去英国读博,梁凤仪放弃香港电视台的工作,跟随去当陪读太太。 在伦敦, 梁凤仪过着家庭主妇的生活,洒扫、买菜、做饭。日子简单宁静,她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像汤少了盐,夜缺了梦。 过了两年,何文汇又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深造,薪水微薄不够养家,于是梁凤仪来到弗吉尼亚一家餐馆当服务员补贴家用。她还给电视台写了60个剧本,夫妻俩用这些钱买了房子。 27岁,在香港电视圈朋友的一再邀请下,梁凤仪回到香港,进入佳艺电视台当编剧和制作人。 28岁,梁凤仪做了一件在旁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成立碧利菲佣介绍公司,把家政领域最专业的菲佣带进众多香港家庭。 当时七姑八姨们还不能理解,堂堂一个留过学的女硕士,为什么做这样不够体面的行业? 但这个有头脑的年轻女子,成了商界的新锐焦点,新鸿基老板冯景禧热情邀请她去工作。 如果说成立菲佣公司是一只脚踏进财经界,那么入职新鸿基,就是两只脚都站在门内了。 一个矛盾的社会现象是: 男人事业有了大起色之后,对感情是加持,精英气质和经济实力的增强,都给男性魅力镀上了闪闪的24K金。 可女人越做越好,却要面临“兼顾事业与家庭”的力不从心。 在梁凤仪这里,也没能免俗。 何文汇远在美国任教,分居带来的疏离,让感情降温。 梁凤仪曾说: “职业女性的恋情,是沙场征战后的一个歇脚站,几时累极,几时就伏下去作小憩。只有极少数的情况,遇上的驿站风光如画,值得从此停下来,安居乐业,放弃再上征途。” 她自己就是那个迫切想要停下来的女人:不惜辞掉高管职位,陪丈夫从美国到加拿大。然而疏离之后的感情像隔夜的茶,再怎么也不是原来的味了。 离婚坦然且冷静,没有任何撕扯与不体面。 喜欢人间团圆,害怕中途走散,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才有那么多“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伤感。 事实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婚姻是个活体,而不是万年标本,谁能永远只如初见呢? 接受无常,是人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身为女人 让前后两任丈夫成为朋友,她凭什么? 46岁时,第二个男人走进了她的生活。 他叫黄宜弘,是香港联合交易所董事会副主席、香港永固纸业有限公司主席,法学和计算机双料博士。 梁凤仪第一次见到行业内这位赫赫有名的男人时,觉得“最恐怖的是他的胡子,像猫王一样和时代脱节。不过我对他印象蛮好,因为他的确风度翩翩。” 要知道,黄宜弘最心爱的就是这一把蓄了多年的大胡子,但为了让梁凤仪开心,他忍痛剃掉了,这个细节让梁凤仪非常感动。 有女记者问:他剃掉胡子您就感动了,是不是太单纯啊? 梁凤仪一笑:牺牲有轻有重,但一个男人肯为你牺牲他心爱的东西,就说明你在他心里的重要啊。 许多看遍人间繁华的厉害女人,感情反而简单质朴,因为她们不需要从一段关系中,获取除了开心以外的其他任何资源。 对于半路夫妻,前任总是绕不开的阴影,从经济利益到情感纠葛。有人反目,有人陌路,能相安无事已经不错。 但在梁凤仪这里却不知施了什么魔法。与黄宜弘结婚后,夫妻俩分别将家产赠予了各自的前夫前妻。 最罕见的是她前后两任丈夫,像好友一样惺惺相惜。 一次梁凤仪遭遇意外,独自在家时遭遇劫匪入室抢劫,被绑8小时才平安逃脱。 事发时黄宜弘在美国出差,得知此事赶回来,心疼得流泪:“一个男人没有能力去保护心爱的人,就没有资格说爱她。” 后来劫匪落网,你猜黄宜弘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他对梁凤仪说:“赶快打电话告诉何文汇,让他不要再担心了。” 梁凤仪对人说,他的心胸让我感动。 何文汇书法写得好,后来梁凤仪写书,他就为她封面题字。发布会上,何文汇也来友情站台。 只见他礼貌地浅浅拥抱一下前妻: “(结婚)几十年,我都没能从凤仪身上偷去半点才华,当然也没能把她的坏脾气据为己有……她的小说为什么卖得这么好?肯定是因为封面上,有黄宜弘跟我的书法。” 台下笑声一片,圈粉无数。 梁凤仪有一件憾事就是不能生育,先后人工助孕7次依然没能成功。缺憾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弥补,黄宜弘的三个儿子待她如同亲妈,孙子孙女也十分依恋奶奶。 身为作家、商人 七分靠勤奋,三分靠机缘 梁凤仪说自己是“一流商人,九流作家”,虽然粉丝们严重不同意。 出版一百多部作品,销量超千万本,身兼大约20个社会职务……众多光环之下,她反而更喜欢家常日子:“作家、商人、家庭主妇,这三个身份里我最喜欢的是后者。” 她年轻时在《明报》的专栏,以及后来旗下的文化产业集团、媒体服务公司的名字,都叫“勤+缘”。 这贴地气的名字,是金庸先生给取的。完全不像金大侠潇洒出尘的风格,不是吗?但真的特别适合梁凤仪啊——七分勤奋,三分机缘。 梁凤仪的人设,从来就不是高冷的女神。 她书里有一句话写透世情:三世公侯,始知穿衣吃饭。人间多少大事,终归还是要落实到每个平凡人衣食住行这些小事上。 “勤+缘”成了梁凤仪的专属LOGO,她的专栏越来越圈粉,写得不过瘾,又开始写小说。40岁时,梁凤仪发表了第一部《尽在不言中》,之后一部接一部不可收拾。 这个中年女子,仿佛一夜之间红了。 可人世间所有“一夜之间”,背后都是无数个不眠之夜。 她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打理生意,在那个“时间管理”还没成为热词的年代,她就很会管理时间了: “上天是很公平的,每天给你24小时,给我也24小时。那么我少玩两个小时,少睡两个钟头——时间不就有了?” 梁凤仪是行走的招财猫,能赚钱,对钱看的却淡。“我得到的,已经超过我应该得到的。”年纪大了,她把转让股份所得全部捐出,仅母校香港中文大学就捐赠了2000万。 她的金钱观也让人折服: “不努力赚钱,肯定无产;赚了钱乱花,会破产;赚的钱死活都不花,早晚变成遗产;只有赚的钱花得其所,那才是你的资产。” 走红之后,常有人把梁凤仪和亦舒放在一起比较。 身为同一时期的香港才女,两人有相似之处,不过亦舒多几分女性的狡黠华丽,笔下主角常常是猫一样善走捷径的女子;而梁凤仪更愿意直面惨淡的人生,就算言情小说,也没有几个霸总爱一个女人的玛丽苏戏码。 梁凤仪看人,入骨三分又豁达体谅:“所有身份都有难处”。 就像她笔下的那些女子,是世俗的、烟火味的,有权衡有交易,有妥协有迁就,但骨子里总是铮铮的硬气。 外在圆融,内在硬气,就是女性行走人间的法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