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陪孩子看了一部影片《无敌破坏王2》,对其中的某些桥段印象深刻: 主人公拉尔夫是一名外形强悍的男人,却特别粘人,也缺乏勇气。当他遇险时,美丽柔弱的公主们,脱下漂亮的裙子,穿上休闲装,一个个化身战斗女神,拿出各种本领,托住了看起来强壮却脆弱的拉尔夫,最后帮他化险为夷。 虽然这只是电影的一个桥段,却给观众传递出一种信息: 男人并不总是看起来那么坚强和勇敢。 现在影视角色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女主: 她们不再是“依附、柔弱、等待被拯救”的代名词,而是“有力量,有追求、有承担”的形象。 与此同时,正如拉尔夫一样的男性角色,开始不断地展现出“脆弱、胆小”的一面。 也许这种画面让某些男性感到不适,但这种变化具有某种积极的意义: 女性能从更多的角色上看到独立、积极、勇敢的一面,男性也能表达自己的脆弱、无助,越来越像个“人”。 若水姑娘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刚刚休完产假回到单位上班,她非常疲惫,也很嗜睡。 有一天,她起身喂奶时,发现丈夫不见了。然后满屋找,最后在卫生间看到了他。 整个卫生间烟雾弥漫,他双眼布满血丝,看上去十分憔悴。 她突然感到大事不妙,果然,丈夫沉默了很久说,“我们离婚吧。”若水一下子就懵了,自己跟丈夫感情不差,生活里里外外都是自己一手在打理,她以为丈夫外面有人了。 仔细问下来才知道,丈夫炒股把积蓄全部输光了,还欠了五六十万的外债。自觉没法直面妻子,他就想到离婚,独自来承担债务。 听完这些,若水当时特别的生气,一方面是因为钱没了,另一方面又觉得丈夫怎么这么没用,遇到财务危机就想逃跑。 她忍不住又哭又骂,大吵大闹了好几天。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这场危机才得以化解。 “你知道吗?我妈一句话就点醒了我。她说,你为什么要把男人想得那么无坚不摧,他只不过跟你年纪差不多大啊?” 加拿大心理学家Eric Berne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PAC人际交往理论。 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父母”(P)、“成人”(A)和儿童(C)”状态。 “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家长制作风。 “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 “儿童”状态,表现为喜欢即兴的、冲动的、感性的行为,当C占优势时,往往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肯放开自己,很容易吸引别人的好感。 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分。 这意味着,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并不是总以成人的姿态出现,而是有时是父母,有时又会展现出儿童的一面。 这个时候,伴侣的应对模式,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比方说,若水的丈夫在钱财亏空之后,一改往日的A的模式,呈现出C的模式(像犯错的孩子一样),这个时候,若水也用了指责、教训、抱怨等孩子气的C模式。 这就让丈夫陷入更低落或者愤怒的情绪当中,两个人就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差点离婚。 庆幸的是,妈妈帮助了他们,没让危机进一步扩大。 既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高低起伏,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伴侣感受更好呢? 去性别化看待彼此 身边有一对夫妻,妻子在外企做高管,年薪百万,性格风风火火。他的丈夫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性格很温和。 夫妻俩分工特别明确,妻子负责挣钱,丈夫负责接送孩子,辅导孩子作业,再请一个钟点工负责做饭。 尽管外人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他们夫妻一直很恩爱,从来不会因孩子的事情而吵架。 丈夫一直为妻子感到自豪,妻子也对丈夫的支持心存感激。 随着现代女性在经济地位上的崛起,精神层面开始逐渐苏醒,婚姻的内核早就发生了变化。 传统婚姻中,女性依附性明显,她一生的幸福和家庭兴衰全部都依靠男性。 现代婚姻是,男女共同携手,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家庭中谁有力量,谁可能承担更多。 现代女性,受过良好教育,经济独立,男子力(坚强)越来越常见。 而男性在养育过程中普遍磨练不足,经历单一,勇敢、冒险、强大等传统男子特征略显不足,反而“温柔、胆小、脆弱”等阴性的品质越来越突出。 这就是为什么,女人们经常自嘲“总是渴望男人遮风挡雨,最后发现风雨都是他给的。” 如果遭遇很大的现实困境,我们可能需要去性别化地去看待彼此。 有时,不要将对方看做一个“全能的,刚硬的”男人,而是看成一个婚姻合伙人。 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对彼此的期待也会发生变化,还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和能力去分工,也更能理解和包容对方的错误和负面情绪。 允许他表达脆弱和沮丧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父亲脾气暴躁,很少顾家。 当她跟老公闹离婚时,她突然看到父亲拿着烟,蹲在地上一口一口地吸,抬起头看她的时候,不好意思地擦去眼角的泪水。 那时她突然意识到,沉默寡言的父亲,这辈子不知独自默默地承担了多少苦楚。她曾一直在心底,怨恨父亲不够关心妈妈和自己,但那一刻突然就原谅了父亲。 中国式夫妻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女人负责抱怨,男人负责逃避,女人觉得委屈,男人觉得烦闷。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彼此都缺乏表达脆弱和沮丧的空间。由于文化的原因,男性在这方面的空间更少。 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在传达,“像男人一样去战斗”,而不会说“像男人一样去哭泣”。 当遇到解决不掉的问题、难以理解的苦楚,男性通常选择喝闷酒、打游戏、找第三者的方式来转移。 而很少在信赖他、依靠他的人面前去袒露自己的无助、脆弱和其他负面感受。 这样就导致,夫妻之间缺乏情感上的共鸣,也无法缔结深层次的关系。 其实,如果男性敢于袒露自己(C的部分),女性也能允许自己的先生表达无能,疏解压力(女性展现出P的部分去接住、宽慰),彼此能更好地相互理解,夫妻之间的链接会加深。 在关系中灵活去承接对方 大s和汪小菲在节目互动时,经常有网友批评大s太作,这样的女人不值得爱。 可是,汪小菲就吃这一套。 当大s展现出小孩子气C的一面时,汪小菲就会扮演体贴疼爱她的P的角色; 当外界开始攻击大s时,汪小菲又开始展现出非常理性客观的A的一面,同时也发挥了P的一面保护了妻子。 反过来,大s同样会在关系中,客观分析夫妻所处的局面,展现成熟的A的一面,时而给汪小菲做早餐,关心照顾他,让他撒娇,以P来应对他展现出来的C模式。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平静理性的时刻,也会有情绪化的时刻。 比较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大家都是A居多的相处模式,彼此能做深度了解的情人和亲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我们需要灵活地承接对方的模式。 C需要P模式来回应,P也偶尔需要C模式来配合。不能寄希望,对方一直处在一种模式里不变。 最后,希望我们都可以在关系中袒露真实的自己,也可以缔结深刻的亲密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