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朋友说自己的婚姻故事,她说自己是博士生,老公是大专生,当初因为朋友聚会认识爱的火热,结婚后发现因为学识教育经历不同,话越来越说不到一起,感情危机让她感觉很困惑,是不是学历悬殊大的夫妻婚姻就不容易过好? 我个人觉得只要有话聊,对方能接住你的梗,那便没什么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看看知乎网友是怎么回答的呢? @匿名用户 个人认为学历只是一种帮助大家达成目的的手段,说白了,大部分人上学不是为了实现什么自我追求,最终都还不是为了找工作,养家糊口? 所以,高学历的人并不比低学历的人水平高、有追求。 只不过每个人的理想工作不一样,我想进高校当教师,所以必须读博,并不完全是出于对科研的热爱。 如果我的目标工作是银行职员,可能本科毕业就不会再继续深造了。所以没必要把学历当成是什么重要的筛选条件。 有人认为学历不同,会导致兴趣爱好、三观不一样,没有共同话题,无法一起生活。我非常不认同这种观点。 首先,说白了,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群众,谁的生活不是柴米油盐。就算你的兴趣爱好再高大上,终究还是脱离不了吃喝拉撒。 如果不能在高级趣味上志同道合,两个人可以在低级趣味上寻找共同爱好啊。比如我从来不跟我老公讨论什么写论文、建模、调研之类的问题,但是我们晚上下班和周末会一起追剧、看电影、运动、旅游。我觉得我们的生活也算有声有色。 其次,即使是学历相同的人也不见得兴趣爱好和三观就一样啊! 我的博士同学同事们,有喜欢追美剧的、有喜欢看日韩剧的、有喜欢乡村爱情的、还有喜欢看抗日神剧的。 三观方面差距就更大了,三观不正的奇葩到处有,感觉这种东西跟学历没什么必然联系呢,受原生家庭的环境和条件影响更多吧。 再次,对婚恋要有正确的预期,无论是跟谁谈恋爱结婚,都不可能找到三观完全相符、兴趣爱好一致的人,不要太过理想化。 婚恋都有一个不断磨合、相互迁就的过程,这跟学历无关。我一开始也觉得要找学历相当的人,也是见识的奇葩多了之后才明白,学历也只是对漫长人生中一小阶段的认证罢了,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还是两个人的相处最重要,感觉对了就好。 所以,能不能有前途看两个人的心态和相处吧,太把学历当回事、不把对方当回事,这样的感情没前途。 @YorN 虽然自己在读博,但我不认为本科和博士之间算“学历悬殊”。本科毕业之后,读硕、读博更多是一种人生和职业的选择,不像高考那样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 回到这个问题:代表学历的那一纸文凭本身不是什么大问题。 甚至文凭给你们带来的后续影响(工作、头衔、待遇……)也不是大的问题。 潜在的危机是:悬殊的学历,很可能意味着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差异,以及由此根植的观念差异。 相较于学历本身,环境和经历的差异,更有可能导致三观不合。 就像在面对一场考试时,你在纠结选B还是选C。 而另一个考场的人,做的全是填空题,他们从没有想过有ABC这些选项。 还有一些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场考试。 简单地说:不怕两个人对同一话题看法不同(选B还是选C),就怕两个人压根没有共同关注的话题。 @老崔临走前 提到这个话题,我想起了姜子牙夫妇,诸葛亮夫妇,胡适,鲁迅,杨绛,杨振宁夫妇…… 胡适与其妻江冬秀,一个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一个不识字的小脚夫人。 学历相差大也许不能反映什么,但换成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高度、阅历相差太大,那未来也许会矛盾不断。 你下班抬头看了眼火烧云,发条朋友圈:“困人天色,醉人花气,难得准点下班。” 她回:“下班啦?就厉害!棒棒!” 其实你更想听她回:“暮霭沉沉楚天阔”。 你俩旅游,你费劲心思帮她拍美照,结合风景构图,色彩平衡,光影焦点。 她在酒店浴室、自助餐厅45度角自拍,然后美颜磨皮修图不亦乐乎。 你说体制只是低档的稳定,是稳定的“平穷”,趁年轻要做自己。她说赚再多又有什么用,还不是打工买不起房。 逛muji你联想到日本性冷淡风格品牌的崛起,由此联想到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你讲,她听。然后她聊起整人大赏,李狗嗨,她讲,你听。 直到有天你们发生了争吵。 你心平气和,轻声细语地解释、道歉。你用的词汇是:“咱们能不能”“是不是”“我建议”“我们也许”…… 然后没等你讲完,她用一个高八度的音调歇斯底里。 当然,就算学历差距大,也敌不过最真挚的情感。 看过一个故事,讲特殊年代有个青年下乡插队,过了很多年回城无望,便娶了个农村女人。女人下地干活,挑水做饭,丈夫总嫌她不懂诗词歌赋。 有个城里姑娘看上了他,许诺把他弄进城。男人犹豫再三,不忍心当面说,最后还是写下一纸休书放在床头。 临行前男人还是决定回家看一眼。推开门,只见桌上摆好饭菜一切如常。并不识字的妻子已经把休书折好,放进抽屉。 “见你床头有两页写满了字的纸,应该是重要的东西吧,我放进抽屉了”,转身递上盛好的饭。 男人放下行囊,掩面流泪。 所以,学历确实反映不了什么,但两个人的经历、习惯、表达、思维、意志、想法却千差万别。 而这些差别,才是影响你们未来的重要因素。 @匿名用户 对于这个问题,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简单的用二元对立的思想来思考。 在学术领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简化问题;但是在生活中,这种方法会使人陷入盲目。 在生活中你面对的每一个问题,都不会是单一的,事物与事物之间通常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你不能仅仅用学历来预测你的爱情,更何况,爱情是一个无解的命题。 所以在你提出这个问题时,无论如何,你都没办法得到一个答案,因为提出这个问题时,思维就已经被僵化了,问题是某一种人与某一种人能否有未来,但实际上每一位答主,都只能够从个人角度来回答你。 他们的答案只能是,我和恋人学历相差很大,但最后还是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或者,我和恋人学历相差很大,我告诉你吧,最后都得黄。 可是,个人的经验并不能代表你的结果,无论你的生活怎样,都会存在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那么,如果从社会角度来看,用某个统计数据来告诉你,学历的差距会对两个人的爱情产生多大影响,又能够使你信服吗? 并不能,因为数学中存在一加一等于二这一事实,但生活中却没有,生活中只有难测的因果,一件事会对另一件事造成多大影响。 假如我说:“学历差距大的人99%都得黄。” 那么,你怎么知道你不是那1%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