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个刚刚上大学的人,都容易“放飞自我”,花钱大手大脚。 当年离开家前,父母答应每月给我一笔固定生活费。想到以后花钱再也不用“申报”,心里格外高兴。 然而在第一个月还剩5天的时候,我就把生活费都花光了。室友小仪跟我的生活费一样多,月底时反倒还有剩余。 我非常诧异,因为平时我们一起吃饭,一起逛街,消费水平并无太多差别。 后来我想起:她在每次逛街之前,都拿出手机,把要买的东西列出来。 我看见后问:“咱们又不是要大采购,就那么点东西,还能忘记呀?” 她笑着说:“我这可不是怕忘了,列出来,才知道自己最需要买什么呀,免得逛起来,看见喜欢的东西都想买。” 第二天我们去商场购物,她的确按照清单上的东西来买。如果看到其他想要的东西,她会说:“下个月我们来的时候,要是还有就买了。” 而本来只打算买一双高筒靴的我,碰巧看到隔壁店里有件很好看的灰色大衣正在打折,穿着跟靴子配得很,就毫不犹豫地买了。 出门后,我发现大衣的领子不太挡风,又转回商场买了条围巾。 过了一阵子,小仪说:“你上次买的那件大衣,好像都没怎么穿过诶。” 确实,当时天气已经回暖了,再穿大衣已经不合时宜。围巾也没有其他可以搭配的服装,也就跟着一起躺在衣柜里。 回头想想,我需要的其实只是那双靴子,大衣和围巾都是一时冲动的消费。 自此之后,我便跟她学习,每次出门前都列购物清单。 并且把商品再划分为三类:必需品、不必需品、必需但暂时买不起的物品。 下次购物只买必需品。同时计算出每月存多少钱,才可以买到那些必需但暂时买不起的物品。 后来购物的时候,一旦准备掏出钱包付款,定会看一眼手中的清单,很多莫名其妙的消费冲动,由此烟消云散。长期坚持后,果然再也没“月光”过。 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曾说: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生活周遭的所有物品和我之间都具有‘故事性’。 身边只留下相处一辈子,一旦缺少,就会感到难过的物品。” 这些“一旦缺少,就会感到难过的物品”,就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生活需要做减法,钱包需要做加法。 查尔斯•狄更斯曾写道: “挣20英镑,花掉19.96英镑的人,留给他的是幸福; 挣20英镑,花掉20.06英镑的人,留给他的是悲剧。” 确实如此,有的人花钱,能带来自由与快乐,而有的人花钱后,会造成慌乱和不安全感。 究其原因,都是没有明确自己真正的需求,一味冲动消费造成负债。 要知道花钱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聪明的女人,只会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我的同事Kathy是个很“体面”的姑娘。 这种体面,来自于她那些各种价值不菲的大牌包包。 她也并不是什么白富美,只不过天生是个包包控。她可以节衣缩食一个月,就为了买下一季最新款的包。 她说:“没什么比包包,更能体现女人的精致感了!” 可是,她背着两万块的Chanel,却穿着几百块的衣服挤地铁。每天气喘吁吁得赶到公司打卡时,毫不精致。 在其他差不多岗位的同事都存了一笔小钱,研究买哪款代步车的时候,她在一旁不以为然。 直到有一天,她在公司突然晕倒了,被送去医院检查后,说是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 那个周末,我带一束花去家里看望她。 进门之后发现,各种款式的包包在半开放的柜子里“陈列”着,好不壮观。但是家里的窗帘和地毯都已经旧得发黄,屋子里不通风、特别干燥。 她说:“这次一病,花了不少钱,才发现有存款是多么重要,可惜上月的工资拿去预付BV新款钱包了……” 我本来打算给她做顿饭,却发现冰箱里东西很少,只有一排坏掉的鸡蛋和几袋装冻食品。 我建议她病好后做以下几件事: 1. 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和肉类填充冰箱,自己做饭吃; 2. 购置一台香薰机,不仅可以加湿,还可以除异味。 3. 把地毯、窗帘全都换一遍,特别是窗帘,要轻盈透光。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公司,在一个展览上偶然碰到Kathy。 我很惊讶,她手上只拿着个基本款的牛皮手袋,但身上穿着非常得体的小黑裙。脸上不像从前那样蜡黄,整个人神采奕奕,比以前精致多了! 她说:“那天你走后,我把用不上的包包都转手卖掉了。然后把床、沙发都换成了更舒服的牌子。 晚上下班回家,躺在软软的床上,舒服死了,连以前腰酸背痛的毛病都再也不见。 而且我买了一台榨汁器,早上榨一杯果蔬汁喝,不仅能健康瘦身,整个人状态都不一样了。” 通过Kathy消费观的变化可以发现: 奢侈品再好,也只能给我们短暂的陪伴。 聪明的女人,更愿意购买常用、实用、可以提升生活品质的商品。 与其省吃俭用去买一件昂贵的东西,还不如把钱花在最常用的物品上。 因为它们带来的幸福感,远比大牌奢侈品多得多。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用的笔记本电脑性能很差。 打开浏览器需要一分钟;只要软件崩溃就会导致卡机;运行程序一旦超过5个,就能听见散热风扇呼呼响。 那时候我还在安慰自己:只要能省钱,没什么大不了的。 直到有一天,老板召开紧急会议后,急着要一个企划案。当我敲完PPT最后一个字时,已经临近晚上12点。 然而就在点击保存的时候,光标停在那里怎么都动不了,无奈之下只得关机重启,又耽搁了20分钟。 我提心吊胆、生怕文件损坏,可怕什么来什么——再次打开PPT,发现仅剩最开始做的那两页,瞬间崩溃得想要砸电脑。 重新做完企划交上去的时候,老板说:“时间就是金钱啊,再迟一点,就被对手抢先了!” 第二天,我立马买了个性能更好的笔记本电脑。 从此以后,写方案时再也不会无缘无故出现bug打断思路;因携带方便,外出时遇到急事,也能随时找个咖啡馆解决。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只一星半点,连上班的积极性都增加了许多。 如果早点换电脑,将省下来的时间看更多项目资料、跟更多专家交流,带来的收获,肯定远比电脑本身的价值高得多。 时间如此宝贵,只要有能用合理价格买来的、用来提高效率的产品,就不要用免费或廉价的替代品,去浪费时间。 相信每个人,都曾在商场看到人们排着长队,等着参加优惠活动。并且一眼望去,多是年纪大的人。为什么? 因为对工作繁忙的年轻人来说,排这么久队就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性价比太低了。 朋友也跟我说过一件事,她的妈妈酷爱收集各个超市的优惠传单,摆在一起对比哪家更便宜。 结果买完东西回来,反倒抱怨:“那家超市竟然这么远!东西买得多了提不动,打车回来多花了60多块钱,算起来,还不如去家门口买呢!” 钱只是工具,花钱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加便捷舒适,千万不要干舍本逐末的事儿。 聪明的女人要明白:与其花时间省钱,不如花钱省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