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上比“刀子嘴、豆腐心”更可怕的是“刀子嘴、玻璃心”,因为你根本不敢触碰...... 01 有一种人,叫玻璃心人 咨询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明明是他出轨,为什么痛苦的人是我,他却跟没事人一样? 明明是他错了,为什么他还是不知悔改? 明明说好爱我一辈子的,为什么却又出轨别人? 这些往往是他们的常用语。当关系中的一方过度强调自己伤得有多深,有多正确,有多需要被疼爱和理解的时候.....我们往往将这种人叫做“玻璃心”人。 就像玻璃脆弱易碎一样,玻璃心的人也是,他们是碰不得的。一旦别人碰到,他们的反应就会非常大。不能接受事实;有攻击性;孩子气,不成熟;这是玻璃心人身上显著的三大特点。 一段关系刚开始的时候,如果有一方是玻璃心,最开始她会表现的非常任性,另一方就要迁就她一些。时间久了,经常迁就的一方就会感觉疲倦,开始变的没有之前那么迁就了。 这时候,玻璃心的一方就会有特别大的反应,她会不断发出质问“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你现在是不是开始挑剔我了?” 实际上这只是玻璃心人对关系的一种求证,他们通过任性来确认对方的爱,确认自己的位置。因为害怕角色和位置被动摇,所以他们会不遗余力地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实践来进行肯定。 但是,接受到质问的另一方会感到更加压抑,他会觉得为什么你的不满可以随时表达,而我的不满尽管已经这么小心翼翼了,为什么你还要挑剔。两个人的关系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02 过度宠溺VS过度指责 玻璃心的人是怎么样形成的?这和原生家庭的两种极端抚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被过度宠溺 如果父母过度宠溺孩子,就像温室里的小苗,这个孩子一直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这个孩子就会形成一种认知,认为自己在某些地方是有特权和与众不同的。 就像你突然在路上摔了一跤,你以为别人都会看你,但其实没有人会看你;或者当你觉得自己没有做好某件事,别人都在议论你时,其实也并没有人在议论你,是你自己把自己想的太过重要了。 就算一个超级大明星,大家议论的时限也就只有两天,之后大家就又会被别的新鲜事物吸引走,更何况我们仅仅只是个凡人。 过度宠爱孩子的玻璃心纯粹是因为自己遇到的挫折太少,如果这样的孩子没有脱离社会太严重,也需要家长去正视。 如果家里人对她太好了,到了外边无论别人怎么对她,她都会觉得别人不如她的父母,她就会充满对这个社会和别人的指责和怨气。 在恋爱和婚姻中,经常听到很多女生说“你为什么不能像我爸那样对我好?”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玻璃心心理。 被过度指责 如果一个人从原生家庭里获得的认可不够,甚至曾经被过度指责过,这个人走进关系中就会很怕被指责,会无限渴求伴侣对自己的认可。 他们可以接受外边的人指责自己,但是不能接受亲密关系里的重要他人指责自己。但她们往往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习惯用自己曾经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伴侣。 这时被指责的伴侣就会觉得,别人都可以指责你,就只有我不能指责你。你对我和对别人是不同标准,但是我对你比对别人好多了。久而久之,如果不是一个内心非常有力量的伴侣,他的心理也会失衡,关系也会恶化。 但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是,往往处在关系中打转,指责最多的人却又是最离不开关系的人。真正能离开的人要么特别绝情,要么大气的已走开。 那些反复在说同样的事情,动不动就说“我很难过”,又会因为一点不满意就大哭的人,其实对对方来说也是很沮丧、很有压力的一件事。 03 生命重要的“三重肯定” 对玻璃心的疗愈主要来自父母、伴侣以及孩子的“三重肯定”。 第一重肯定:父母充足健康的爱 父母充足健康的爱是一个人最初安全感的来源。在健康的原生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不管遇到多大的打击,走出来都会特别快。 就像应对爱人背叛这件事,她会难过伤心,但她也会很快走出来,她会觉得自己只是运气不佳,倒霉了而已。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人身上耗费了一些时间和时经历而已。但是度过这段时间,她又会觉得,曾经拥有过,也是美好的。 相反,如果在原生家庭这部分爱给到的不足够,这个孩子就会过度向外界去求特殊性。 第二重肯定:伴侣的接纳和肯定 婚姻中,伴侣之间的爱是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的,这种唯一性和特殊性会让玻璃心的人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被接纳的,这也就开启了他部分受伤情绪的疗愈方式。 不过这对伴侣的要求十分高,如果伴侣本身不是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无法做到敞开内心全盘接纳,那么这段关系迟早会在不断地指责和试探中溃不成军。 很多时候,玻璃心的人觉察不到自己情绪带给他人的伤害,所以伴侣如果真实的坦诚自己的感受,寻求彼此都认可的沟通方式,或许会让双方的关系有一个转机。 第三重肯定:亲子给与的全部信任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唯一的。尤其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几乎将全部的信任都交到了父母的手上,这份巨大的信赖感会给玻璃心的人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写在最后: 不管是父母,伴侣还是孩子,跟玻璃心的人相处,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纳她,鼓励他轻松坐在地上,慢慢将自己的框架、铠甲拆开,因为玻璃放在地上,就摔不坏。但是对于玻璃心来说,疗愈的最好方式永远在自己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