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雏形是一篇语录体文字,叫做《写在三十岁到来这一天》。 30岁生日那天,我嫌麻烦没像往年那样在夜店举办PARTY,到了晚上又觉得有点不甘和寥落,觉得怎么也要有所表示,于是挪到计算机前写了一篇经验教训总结。脑子里闪出一条写下一条,然后拼接整理成几个章节。写完以后发给几个闺密,是以为记。 几个月后,我开始陆陆续续收到许多来自陌生人的电子邮件。来信者基本是适龄女性,邮件内容均为有关工作、感情和外貌的种种迷惘,其中既表达了对《三十》一文的认同,又希望我能够对她们的困惑提供意见和建议。我于是搜索了《写在三十岁到来这一天》,才发现网络转帖数量已逾百万,吃了一惊。 仅仅几十条的语录体文字,不足以覆盖和解决更多的困惑。我开始在此基础上添枝加叶,回顾各种激发思考的事件始末,把前前后后的挣扎和纠结重新逼问出来,整理出24个故事。 故事中所有的情节与结论,都来自我和我身边姑娘们的真实生活。 从少女时代起,就有这样一批对自己有高标准、严要求的特有主意的姑娘,在自我塑造、职业道路和人生伴侣上,都早早就给自己勾画了美好的蓝图,且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与自己暗暗较劲,矢志不渝地等待和追求着蓝图实现的那一天。 然后,这批姑娘陆续进入了社会大课堂,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和男人,然后在与各个岗位和男人的周旋中,继续朝着自己的蓝图摸索前进。 若干年下来,姑娘们都多多少少栽了跟头,也尝过甜头,但是脚步始终没停下来过。在经历了难挨的失望和迷惘,经历了种种的思考与追问后,痛定思痛,终于开始理出头绪,安静下来重新审视了周遭与自己。这时候,周围的一切像褪去了雾气般渐渐明朗起来,生活终于在她们眼前露出了本来面目,姑娘们开始明白了。 这本书所分享和探讨的,就是那些难挨的失望和迷惘,种种的思考与追问。重点在于姑娘们痛定思痛后理出的头绪。 其实在数年走向明白的过程中,很多愿望的达成要仰仗闺密小团体的智慧,在无数个夜幕降临后,几个姑娘纷纷从各种岗位和男人那里离开,聚拢一处,汇报近况,交换心得,谈人生,谈理想,谈爱情。每每有成员伤心失意,其他成员决不采取常规而无效的表面安抚,也不走“我曾经更惨,我理解你”这类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情路线,因为事实说明,这些方法没有用,问题完全没得到解决。解决必须是本质的,必须经过对问题的剖析和解构,必须形成对问题真相的认识,必须在认识之后有解决方案。 我们闺密小团体的交流方式包括:当头棒喝,冷静分析,无情追问,肆意嘲笑等。许多问题都是越追问,越清晰,当事人往往会在过程中猛然惊醒。多少犀利的语言机锋和一针见血的总结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我们将这种交流方式称之为“灭绝师太式”,有别于无知少女时期毫无头绪的瞎讨论,进而称我们的小团体为“灭绝组”。“灭绝组”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令人爱恨交加,欲罢不能。 客观而残酷地说,每一个女性在25岁以后,容貌总是会与岁月的增长成反比,如果以时间为X轴,以容貌为Y轴,就形成一条向下的抛物线;然而,往往在25岁以后,当女性经历过生活中的种种百转千回,她的智慧与信念随着时间的增加反而越发明朗和坚定,呈现一条向上的抛物线。也就是说,在这个数学模型里,必然存在一个理论区间,在这个区间中便是一个女性容貌与智慧的综合最大值。今时今日的都市里,有一大批女性就正处于这个区间中的峰值上。要形容起来,这个区间的女性就是:外表仍美丽,内心已明白。厚此薄彼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不能教训都白受了,一把岁数依然是银样蜡枪头;或者是内涵有了,眼袋却已然耷拉了。 每一个怀揣着美好愿望的姑娘,都是在向着“明白”的目标前进,每一个存有困惑的姑娘,都需要一个类似“灭绝组”的闺密小团体。而你现在翻开的这本书,就是你的“灭绝组”,当你坐下来,静静翻开,就像是坐在了我们中间,和我们一起,当头棒喝,冷静分析,无情追问,肆意嘲笑。 明白要趁早,早了早托生。 谨以此书,与众姐妹共勉。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