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部好看的电视剧。因为太忙,总是赶不上电视播出的时间,就买了碟,看完后,很唏嘘。故事经常提到两个字:“信任”——人与人之间,无论是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情人之间,真的有信任危机了么? 正好前几天跟同事聊起另一个和信任有关的生活小问题,有关“锁”:办公室的抽屉要不要上锁?家里的抽屉有没有必要上锁? 我生活在一个无锁的家庭,有一个无锁的童年和少年,也因此有了无锁人生观。 从我记事起,家里除了大门外就没有地方再有锁。所有的柜子都可以随手打开,爸爸妈妈卧室的抽屉曾是我觉得最神秘的一个角落,一样没有锁,我总是喜欢趁爸妈不在的时候偷偷拉开抽屉翻一翻,其实除了户口本,一些零钱,爸爸的笔记本,并没有其他。最小的时候,家里的主要家具都是爸爸和叔叔们自己打的,就没有安锁,后来,家里换家具了,从家具城买来的新家具通常都配好锁和钥匙,那些柜子上的钥匙就一直挂在柜子的钥匙孔上,一挂就是很多年。再后来,搬进新房子的时候,每个屋子甚至包括厕所,都是配了锁和钥匙的,每次都是搬家后第一件事把所有钥匙拔下来,集中一起扔到一个经常被全家人都再也想不起的角落…… 大学宿舍,没有用锁,小秘密就在自己的枕头下面;上班了,和同事一起坐大办公室的时候从不锁自己的抽屉,自己一个人坐进小办公室的时候还是没有锁。就是自己随身的包,我也喜欢不带拉链的大包,很多包上的锁,我更喜欢它只是个好看的装饰。等我自己有了小家,小家里依然没有一把锁。 不仅不喜欢锁,也特别不喜欢密码,可是,却发现密码无处不在银行卡要密码,电脑要密码,行李箱有密码,工资单有密码,甚至连手机,同事说也最好设个密码。不喜欢的东西就不入脑子,总是记错,于是我经常把密码设置成“123456”或者“888888”,不仅被朋友数落,有一次电脑干脆自动提醒:请您更改设置的密码,因为“容易辨识”。 在家里或办公室上锁,也许是为了“保险”,为了不让孩子看到不该看的东西(家里有多少东西是不能让自己孩子看到的?),为了家里和办公室的东西不丢……可是,想过么,那把锁防的是谁?自己的家人、阿姨、同事?每日里朝夕相处的最近的人需要这样防么? 每当看到办公室里有同事上趟厕所的工夫都不忘把自己抽屉“啪哒”锁上,然后攥着钥匙走向洗手间的,或是家里四处都是锁不说,还干脆搬个保险柜回家的,就忍不住撇嘴——“至于嘛!”然后我就特小心眼地想:肯定是个要么疑心特重要么有点自私反正不是那么大大咧咧的主儿……嘿嘿。 我的无锁人生观被朋友骂作“轻信”,总有朋友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的没有锁链的大包也丢过不止一次钱包……依然固执地坚持,锁这东西,锁的不仅是你想锁的东西,也锁住了自己内心对外面世界的信任。如果无锁,大不了就是吃点亏吧,人生这么长,偶尔被人偷被人骗被人误解,又能怎样?而如果你信任生活里和自己最亲近的家人和同事,信任朋友,信任合作伙伴,信任……生活真的很容易阳光明媚。 无锁只是相对的,我们的生活里几乎不可能没有锁没有密码,只是希望自己和大部分人都能拥有一种自己内心对外界信任的阳光的生活态度。相对于处心积虑防着别人明哲保身的人生态度(当然也没有错),我更赞成坦荡大方相信别人不计较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清楚地知道,我们不是天天生活在阳光下,才需要保持更多的阳光心态。 这“信”与“不信”,其实与别人无关,都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心思。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信,它就有;你不信,它就真的没有。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你先信了别人,别人信任你的概率也最高;你不信他人,你得到的信任也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