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是件有意思的事,和普通的恋爱有三点不一样。 第一点,其他的恋爱方式都不是以婚姻为指向的。你认识一个男人,对他感觉不错,但最后的火花要到某一时刻才迸发,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亲却是直接切入主题。 第二点,相亲对象不是你选择的,而是你的父母、亲人、朋友、同事、婚介为你选择的。他们以他们的标准来衡量是否合适,也许一见面,你就会哑然失笑。你未必清楚你在对方眼里的形象,倒是可以通过此途径很清楚地了解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 第三点,行或不行,双方都可以直来直去,或者干脆向中间人表个态,免去很多麻烦——不伤感情,不背包袱,不毁面子,一拍两散,相忘于江湖,节省了很多成本。一般的恋爱好比逛商店,挑挑拣拣很从容,还能侃侃价。相亲就是把你往超市里一搁,就这货,就这价,行就行,不行拉倒,讲究干净利落脆。 很多人都不接受相亲这种形式,觉得自己是被挑的那位,其实挑是互相的。还有人会想,两个完全不搭干的人被生生放到一起直接上床生孩子不别扭么?但它的好处在于,你可以认识你生活中根本不可能遇到的人,谁又敢说,这不是一次奇遇呢?相亲不是两个人的事,其他人也能掺和进来,这太能满足周边人的围观八卦心理了。要不怎么“非诚勿扰”那么多人看呢? 带点娱乐的心情去相亲吧。现在有很多二十出头的小姑娘都忙着征婚相亲,娱乐性质远远大于实用性。不管年龄多大,只要是单身都可以参加相亲,就当是业余活动吧。也许呢?万一呢? 有趣的是,相亲者中有种老油条——他们常年参加各种相亲活动,出入于各个婚介机构,任何联谊会只要有可能就去参加。这也有不小的开支,但他们都学会了节省。 几年前,我的单位有一个婚介机构,举办活动的时候我曾经观摩过。会员们一起打保龄球,每个人交50元钱就可以玩上一下午,之后还有茶会供大家私下说话。最后是抽奖,有电影票也有餐券,还有一年的时尚类杂志等等,中奖率百分之百。反正自己在外面花50块钱绝对玩不了这么多。就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绝对值回票价的活动,有位会员却坚决不参与,他和工作人员一起站在门口眼巴巴地往里看,一边看一边嘟囔:“新人不多啊。” 他竟然在门口溜溜站了三个小时,看别人玩,自己不进去。他说:“要是没有我心动的人,我就不买票了。” 和别人不认识不说话,怎么就能确认不心动呢?这样的人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认为自己真是一个挑选者,还得尽量节俭地挑选——他忘了对方也是人,也忘了不能单从“包装”入手。我们可以称这种人患有“机械婚介症”,他是好几家婚介所的会员,持续了多年。当初和他一起入会的,都有生孩子的了,他却还在门口观望呢。 这样的人忘掉了婚恋的本质是交流,是唤起感情的冲动,而把它纯当做事务性的程序去完成。他的这种行为很像一些爱泡医院的大爷大妈。医院本是看病的地方,这些大爷大妈有事没事就去医院呆着,拿些药来,为了消耗医疗报销的额度,不来他们就不安心。这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乐子,不可或缺。 还有一些男女热衷相亲,他们往往在短时间内大量相亲,之后同时和许多异性保持联络,一一比较。货比三家的确很实惠,却有一个缺点——难以取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缺陷,你应该选择那个最靠近你的,而不是最完美的。反复拿起放下的结果就是,过多地消耗了自己的热情,即使决定和某个人相处了,在未来也会经常后悔:当初我要是选择A,而不是现在的B就好了。或者,我怎么瞎了眼,选了这么个人。 不专心的态度会让你面临情感上的失败,让相亲变得了无意趣。正确的做法是,确认和A没有发展空间了,再去进行和B的相亲,要明确向对方说明。也是为对方负责,免得人家依旧抱有幻想,耽误青春。 相亲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别端着。衣装正规就可以了,不要化很浓的妆,没必要在谈话的时候故意压倒对方。有人总想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让对手彻底折服,这没起什么好作用。你这一次镇住对方,下一次却未必,还会让对方有对你不准确的印象。不如相亲时大方准确地把自己平时谈吐怎样,本性如何直接表现出来。 没有人统计过相亲的成功率,相对而言,相亲是一项短平快的感情运动,并不像以前人们说的那样只适合大龄男女,任何年龄都可以尝试,只要你愿意,很多形式都能让你获得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