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出轨,我们有三大难题要应对: 1.止血 2.清创 3.重生 一、止血:如何保持情感的堤坝屹立不倒? 什么是止血?出轨这件事一旦“东窗事发”,就很容易出现“雪崩效应”,被出轨方陷入情绪崩溃,三观塌陷,认知迷茫的境地,这往往会让我们进入到不择手段“撕逼”状态。 此时,最重要的是提供稳定的情绪通道和情绪急救措施。 有疏散的“泄洪口”,我们就不会情感泛滥,动用极端手段,为日后挽救情感留有余地;有基本情绪的急救,就可以不会让情感死于“二次创伤”。这些方法,我们都在之前的“外遇援助团”课程里反复讲过了。 二、清创:如何不让“钟摆效应”打垮我们的耐心? 如果你们的感情侥幸活过“震惊期”的情绪大洪水,就会来到出轨后的第二关——挣扎期。 所谓挣扎期,就是说夫妻双方都开始从情绪的疯狂中冷静下来,对婚姻的去留问题开始有了一种矛盾的心情。 被出轨方开始想:这段关系是否值得我付出这么大的成本和代价去挽救,这次能挽救,下次复发怎么办? 出轨方的心理则更为复杂:我想回归家庭,我对妻子还有情感;但我对女友还有爱,舍不得放手。 新欢和旧爱在心头反复拉锯,就会出现一种“钟摆效应”或“弹簧效益”:当钟摆摆到最高点的时候,往反方向的势能也会达到峰值——就像弹簧一样,当你越往外拉它,往回扯的力量就越大。 当一个男人决心回归家庭,越是想尽快斩断情丝,小三儿的吸引力对他越大。相反,当他决心到小三儿那里厮守的时候,对妻子的思念也会在他脑海里盘桓不去。 这就是残酷的摇摆期,很多婚姻就是在这个阶段因为承受不了反复的拉锯和大逆转的折腾,而彻底破碎。 这个时期,最受考验的就是我们情商的两大能力: 情感的韧性:你能否忍受这样反复拉扯? 情感的弹性:你能否在这样的拉扯中灵活行动,让钟摆最终停下来,停止这无穷的煎熬? 就像医院里的清创工作会遇到的两种死亡方式:一种死于大出血,另一种死于化脓。也就是说,虽然血止住了,但如果不及时消毒,就容易造成创口反复化脓,最终会让创口不断溃烂,以至于最终危及生命。 我们这次课程就是教会大家如何清创,让出轨方放下“新欢”,重拾旧爱。 那么我们该如何清创呢? 1.改变心态:受害者心态→解决者心态 被出轨方往往看到老公初次回归,会欢欣鼓舞,天真地认为问题已经解决,可以好好过日子了!或者开始要求老公承担“医生”角色,疗愈自己在出轨时受的创伤,开始他的“赎罪之旅”;或者开始心有余悸地跪舔老公,希望由此增强自己的信心。 我们没有想过,此时出轨方也遭受了巨大的情感创伤,他要断掉一个正在高潮的情爱关系,承受巨大的道德压力,在强烈的内疚中回归家庭。 最关键的是,他的罪人身份让他所有的伤害都不能名正言顺地得到理解和疗愈,这样“带伤回归”,自顾尚且不暇,还要承担对妻子的安抚疗愈的功能,自然更加力不从心。 此时,小三的好处就浮现心头,理智无法阻拦情感,往回的力量开始日益占上风,最终进入到“二次出轨”的恶性循环。 此时,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心态,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寻求可以疗愈自己的地方,比如心理咨询、宗教或者好的情感支持资源——亲友团。 了解挣扎期的本质,把注意力放在帮助丈夫疗愈情伤的工作上来,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正向循环。 2.改变情绪 此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丈夫进行有弹性的斗争。对翻篇VS不翻篇的战斗是必须要进行的。往往此时丈夫不愿意袒露心扉,不愿意谈过去的情伤,但如果不在此时进行有力的干预,很容易让细菌在他的情感世界里滋生。 进行一场触及灵魂的谈话是本课的重点。什么时候丈夫能够把痛苦说出来,什么时候清创工作才算胜利完成。因为男人就是很容易“行动化”的动物,如果不能哀悼他的创伤,他就可能用“狂欢”的方式来掩饰痛苦,你们的关系随时都会出现“反转”。 但这样的谈话难度极大,因为话题的内容充满了各种暗礁,随时会让双方翻船。这种交流的难度和挑战,需要我们情商有足够的成长和非常智慧的策略才能进行。 在本课,我会将十多年的独门话术披露给大家,你将了解到,一场真正解决问题的谈话到底是什么样子,而这会成为你走向高情商高手的开始。 3.改变自我 清创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取代小三在丈夫心中的地位,那么你就要接管小三儿在丈夫情感中的功能,这些功能可能你们曾经有,但后来失效了。也可能是从未有过,但需要你们重新创造。 你需要提升自我形象,让丈夫意识到他在过度“黑化”你的过程中,曾可能失去多么好的女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完成的就是两个工作: 呈现自己的情绪价值——帮助丈夫回归,完成哀悼和创伤的疗愈,放下对小三的情感 呈现自己的价值——小三可以做到的,我可以做得更好,让我们重新充满吸引力。 完成了这两步,关系才算能够真正稳定下来。 三、重生 这个阶段开始,我们才能一起合作深度疗伤的功课,因为如果不能摆脱小三的纠缠,真正的疗愈无从谈起。 出轨,是一场情感的结束,但也是另一场情感的开始。我们无论如何也走不到过去了。过去多么美好,也最终腐朽如此。但我们的未来,是由我们一天天走过去的,虽然无法影响过去,可我们能决定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