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个活在朋友圈里的虚伪女生。” 我看着手机弹出来的消息哭笑不得,憋了半天憋不出一句反驳的话,只能划拉划拉屏幕,把微信那头的哥们送进了黑名单。 前两周一个朋友找我,说她一个七舅姥爷的大侄女的妹夫的啥啥家的表哥想做自媒体,看了我的号觉得不错,想跟我学习一下经验。 要说我这个人有什么显而易见的缺点吧,就是不经夸,能专门来找我学习,这个啥啥表哥可以说是非常有眼光了,于是我非常真诚地准备倾囊相授,并答应他找个周末见面聊聊。 事情就是从见面开始变得尴尬的。 在我落座的瞬间,该表哥眼神里写满了质疑,同时非常勉强地扯出一个假笑:“你...你跟微信上长得不太像。” 而我的内心竟然还有些高兴,发在朋友圈的自拍都是找角度一小时修图两小时的成果,要是跟我真人长得一样,那简直是对ps和美图秀秀的侮辱。 聊完了工作,大家客气地告别再见,还没到家该表哥的微信就跳了出来。 “说实话,我感觉自己被骗了。” “看你的朋友圈晒的都是西餐厅、健身房、英文小说,我以为你是一个很有品位的女生。” “可是你走的时候,竟然去路边摊买了份麻辣鸭脖,这跟你的形象太不符合了。” 为了麻辣鸭脖们的名节,我试图跟他解释鸭脖真的很好吃,并且朋友圈的我和路边摊的我都是真的,我只是选择在朋友圈发更装逼的内容而已。 他仍然坚持自己受到了欺骗,于是留给我开头那句话加一大堆哭脸emoji。 翻了翻自己的朋友圈,我不得不承认,“活在朋友圈的虚伪女生”这个定义也有点道理。 朋友圈的照片,经过了精心化妆修图,确认了每个毛孔都完美无缺,才能放心地发出来。渐渐大家都以为我长得就是那个肤白貌美的样子,我也在不断的被点赞中,产生了一种“自己真的很美”的迷之自信。 偶尔吃个高级餐厅,食物的照片肯定是要加上好几层滤镜,就算难吃到心碎流泪,也绝不能说“卧槽什么破玩意”,而是留下高冷的嫌弃,表示这个高级的食物并配不上更高级的自己。 要是出国旅行了,那简直就是朋友圈装逼届的期末考。每张看似漫不经意的抓拍,都是从几百张照片里挑选出来,搭配的文字写写删删,圈里四行字,圈外半小时,完事还得加上全英文的定位,才算是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自我升华。 在朋友圈里,我选择性地展示出了比较优雅的那部分我,不是爱吃麻辣鸭脖爱看乡村爱情的我,而是看小众文艺电影喝冷萃咖啡的我,这是虚荣心的表现吗?是。 但这又有什么错? 我在现实里算是比较不外向的那类人了,任何社交场合,开口说话都跟让我表演胸口碎大石一样困难,更别说怎样巧妙地展现出我的内心小剧场。明明想好了话题和梗,总是无从表达。 很多次想扯着别人的领子大声咆哮:你快看啊!我是个挺好玩的人!快来了解我啊! 最后我咆哮的方式,就变成了发朋友圈。朋友圈成了我最喜欢的,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的方式。 我就是想要别人觉得“哇,这个女生好有趣啊”,想要每件努力的事情都被认可被赞美,也想偶尔被人说漂亮。这是每个人再正常不过的精神需求。 其实“只分享好的”这个习惯,来源于羞愧致死的QQ空间回顾。 有一回心血来潮翻到了初高中的QQ日记,一个明媚忧伤的烦人少女形象呼之欲出,每天都是抱怨和碎碎念,内容之闹心,要是能穿越回去,一定忍不住抽自己两巴掌。 真的很讨厌那个每天宣泄负能量的自己,越是自怨自艾就过得越不开心,陷入恶性循环。 无论是以前的QQ空间还是现在的朋友圈,发出来的内容不仅是给别人看,也是给自己看。我们分享的是接触过的世界,也是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而我选择让自己做个开心的人。发掘出生活里最好的一面,记录下自己年轻可爱的脸,几年后再回来看,都是些美好的回忆。 当我尝试发一些fancy的内容,也会得到别人的正面反馈,有人点赞留言说照片拍得不错,我回个可爱的害羞脸,成为互相欣赏的点赞之交,彼此都获得了一次愉悦的朋友圈社交体验。 这算是虚伪吗? 我倒是觉得这样挺积极向上的。 朋友圈里出现的每张照片每句话,也许都是以这样的心情被生产出来,成为每个人对于最理想生活的描述。 所以当一个人经过了精心编辑,分享出好看或好玩的内容,随手点赞是最基本的礼貌。 简单来说就是:朋友圈里的亲朋好友,请记得给我的自拍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