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我们生命所追求的,无外乎两个东西:爱和自由。 太自由了,便太孤独,需要爱;太爱了,便感到窒息,需要自由。 爱和自由,到底能否兼得? 01 在我和男友交往的过程中,我常有不自由的感觉,我的不自由感,主要源于: 我总是围绕他的感受转; 他的事,我总是放在第一位。 就算这样,男友依然每天会问我几十遍: 你爱我吗? 你爱我吗? 你爱我吗? 我都事事以你为重了,为什么你还要问我爱不爱你。男友的这个“你爱我吗?”,经常使我很烦躁。 我到底在烦躁什么?我在害怕什么? 在我不断觉察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我深层的恐惧:我害怕被遗弃。 因为我害怕被遗弃,所以我要讨好你。 因为我害怕被遗弃,所以你比我更重要。 害怕被遗弃,似乎是我的一个情绪按钮。所以在和男友相处的过程中,我很害怕他不高兴,害怕他不要我,处处围绕他的感觉转,事事以他为第一位。 然而,处处围绕他的感觉转,事事以他为第一位,并没有换回他“被爱”的感觉。因为“处处围绕他的感觉转,事事以他为第一位”,并不是爱,而是恐惧。 于是我开始回溯我的童年,是什么早期经历,导致我害怕被遗弃的恐惧: 我的母亲很焦虑,她总是将自己陷入各种事务当中。我常常有一种错觉,母亲在我儿时,从来没有正经看过我一眼。 我的父亲总是在外边出差,偶尔在家,也多是在棋牌上消遣,我很少见到他。 小的时候,陪伴我最多的,不是我的父母,而是家里的遥控器。 很小的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在家看电视,看到很晚的时候,预估父母快要回家的时候,我才会爬上床睡觉。 其实,不是电视有多好看,是太害怕孤独了。 02 前两天,我因为要去海南朋友家探望一段时间,男友不能去,表示很难过。 看到他难过,我那个“处处围绕他的感觉转,事事以他为第一位”的爱的方式马上开始启动,我对他说:如果你不高兴,我就不去了。 男友说,你去啊,我没有不高兴,我只是嫉妒而已。就像我有时候去国外出差,你不能去,你也会嫉妒,但这并不代表你在生我的气对吗? 如果因为我,你感受到了嫉妒,你会不爱我了吗?我问。 不会,他说。 这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突然明白: 其实,我真的没有必要那么害怕做自己; 其实,我真的应该超越我害怕被遗弃的恐惧了。 当我意识到,我所有的不自由感只是害怕被遗弃的时候,这个伤口,就似乎已经被疗愈了一大半。 因为看见了,就不会再怕了。 恐惧,是因为无智。恐惧,是因为没有勇气去看见自己在怕什么。 当这个“害怕被遗弃”的伤口,逐渐被看见的时候,这个伤口便不再影响我。这以后,男友也很少问我:你爱我吗? 爱不是去牺牲,爱是足够强壮,这种强壮的力量,源自可以疗愈自己伤口的能力。 恐惧,是自由的最大束缚;恐惧,是爱的最大束缚。当我们不再因为恐惧去爱,这个时候才是“能够去爱”的基础;这个时候,爱里才有可能有自由。 现在的我,依然会照顾男友的感受,而这不再是因为我害怕,而是因为我爱他。 当我看透我的恐惧,我便不再事事以他人为重,不再害怕做自己,我感受到了自由。就是一种「在爱的关系中,我可以表达自己,我可以做自己」的感觉。 自由中若没有爱,便不是真自由,因你被孤独吞噬,何来自由?爱中若没有自由,便不是爱,以爱之名捆绑对方,难得滋养,何来爱? 自由,除了可以做自己的选择,还在于,我可以自由与身边的人发生连接,这种连接本身,就是爱的体现。 因为爱,所以我不拒绝你,不拒绝爱你,也不拒绝你的爱。 03 爱中,如果没有自由,便不是爱,而是恐惧。不自由,看起来是别人造成的,其实是出于自身的恐惧和胆怯。 真正的爱的关系中,不是捆绑对方来爱我们,而是可以建立在尊重平等互惠的关系,而这离不开自我的成长。 自我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去面对自己的伤口。 你是什么性格的人?讨好型,指责型,冷漠型,理智型? 无论你的性格是哪一种,背后都是出于对爱的防御。那么,是什么让你恐惧爱?什么样的早期经历,塑造了你的性格? 现在,是时候改变了,你可以拿起笔,一起做一次“看见伤口”: 第一步:写下早期的经历,比如,父母缺位; 第二步:写下早期经历给我们带来的恐惧,比如,父母缺位,造成的“被遗弃”的恐惧; 第三步:写下这个恐惧对你的亲密关系的影响,比如,因为“被遗弃”的恐惧,而变得处处以对方为重,自己感到不自由,对方感受不到爱。 这样,你会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状态。 当下次你的恐惧感袭来的时候,按照以下做法,可以使恐惧感发挥出正面作用: 恐惧感袭来:男友不高兴了。 情绪状态:“害怕被遗弃”的伤口隐隐发作 正视恐惧:嗯,他现在不高兴了,但这只是他的情绪状态,并不是我的过失。 情绪状态:自身情绪得到安抚,变得冷静 超越恐惧:他为什么不高兴了,我可以为他做什么? 情绪状态:开始建设性思考,而非逃避怯懦 坦然面对:即使问题仍未解决,至少对方情绪得到安抚,坦然面对,不内疚自责。 情绪状态:不惊不忧不虑 当你在爱的关系中足够强大的时候,不仅可以安抚自己的伤口,也可以安抚对方的伤口,你便感受到了力量和自由。 04 是时候改写自己的剧本了。 当你有了自信的能力,自由的状态,便可以改写人生剧本,可以不必在旧伤中一遍一遍的轮回。 我们如何在旧伤中轮回: 1.伤口是如何形成的? 父母的无意忽视,造成了父母不爱我们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断强化后,便形成“我不值得爱”的信念。 2.伤口是如何操纵我们的人生的? 带着这种“我不值得爱”的信念,我们会处处寻找证据。无论是友情或是爱情,我们通常都能找到“我就是不被爱”的证据。 这个内在的低价值感,会让我们以“作”的方式,来试探对方是否真心爱自己,只是不断的“作”,通常会使对方精力耗尽,从而放手。 此时,我们得出结论:“你看,我早就知道,我是不值得爱的”。 你觉得你美,你就美; 你觉得你受欢迎,你就受欢迎; 你觉得你值得被爱,你就值得被爱。 你为自己设下什么程序,就会收获什么样的人生。不要问我为什么,你先试试看嘛。 在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请为自己播下一个积极信念,嗯,就是现在: 我是一个****的人。(请拿笔完成这句话,并在心中无数次地默念。) 尤其当你在情感中受到挫折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写下的这句话,在关键时刻能带给你难以想象的力量。 05 克里希那穆提在《真正的爱与自由》一文中,更加深刻地讲述了爱与自由的关系。下面分享一段完整的文字给大家: 你明白爱一个人是什么意思吗?你爱一棵树、一只鸟、一只宠物,你去照顾它、喂养它、关爱它,即使它不给你任何回报,不跟随你,你仍然爱它,这种爱你能了解吗? 大部分的人都不是以这样的方式去爱,我们一点也不明白这种爱,因为我们的爱永远被焦灼、嫉妒、恐惧等所限,这意味着,我们在内心是依赖着他人的,我们其实是希望被爱。 我们并不是爱了之后,便把它留在对方那里,我们同时还要求回报,在这个要求之中,我们就变成了依赖的人。 文中指出了爱与自由,难以兼得的原因:因为我们内在的匮乏,所以我们依赖对方来满足我们,这种依赖便不是自由,也不是真正的爱。 爱与自由,说到最后,拼的都是人性,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 你明白什么是体恤别人吗?比如你看见路上有一颗尖锐的石头,它并没有扎破你的脚,但是很多人可能从上面走过,于是你把尖石移开了。 这不是别人要求你这么做,而是因为你能体会那些人的感觉,不管那个人是谁,也许你永远不会碰到他们。 你只是单纯地心疼身边的这个人,对方的难过使你难过,而不是对方未实现你的愿望,所以你难过。 所有的人际关系,拼到最后都是人性的善良。 比如一个优秀的母亲,在照料一个婴儿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除了因为“这个孩子是我的孩子”,真正能让一个女人坚持下来的,就是她的善良。 仅仅因为,“你是我的”,所以“我爱你”,是完全不够的。 最后,也将克里希那穆提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结尾,祝愿每位朋友都能轻松自在,活出爱,享受爱: 自由与爱是并存的。爱是不要求回报的,甚至不感觉你给予了什么,只有这种爱才能使你了解自由。只有那些了解并消除了内心依赖(匮乏)的人,才明白爱是什么,才能获得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