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璐: 你好! 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与朋友分离,尔后联系渐少,渐渐地两个人接触的世界变得不同了 ,生活方式也不同了,一些观念也不同了。偶尔联系的时候你会发现对方与你不再默契,好多东西都变了。 然后为了维持那份友谊,你需要小心翼翼不去碰撞,不去摩擦。曾经的好朋友变得不再那么要好,本来只要在一起谈天说地,乱扯就很开心了,现在却变得有些需要刻意找话题。 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你认为应该是继续辛苦维持友谊,还是就置之不理了。抑或是面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呢? 这个问题是很多人都会遇见的,可以说是一个通病,希望你能够回答我,谢谢! 祝笑口常开 。 回 信 困惑者,你好! 我懂得你的痛,走到今天,谁没有失去过亲密无间的朋友呢? 在中国文化中,从桃园结义开始,“义气”一直是朋友的中心精神。 既然是朋友,自然要上山下海,白首同归,肝胆相照,两肋插刀,如老酒,日久醇香。譬如摔琴的俞伯牙,刮骨的关云长,重义的宋公明…… 人生我们总会遇见很多人,但是能走进心里,被我们许可默认成为朋友的人却很不多。 因为成为朋友是要有条件的:相符的三观+消磨的时间,缺一不可。 条件越契合,友情越深,条件不符合,友情越淡,直到看不见人烟。 如果说人生一条不可往返的道路,对我而言,朋友就是走在路上,碰巧同行又聊的开心的旅伴。 既然碰上了,就做个伴儿;如果能够,就顺手帮一把。赶上吃粥,就吃粥,赶上晚宴就晚宴。轻轻松松,自自然然地并肩同行。 路岔开的时候,我们停下来道别,把回忆收进背包里,摇手再见。等到下次某时,如若同行,我们再开心再见。 一条路再宽也是有界限的,我们不可能留下所有的旅伴。只有人走才能有人来,来来去去,才不会成为死水一潭。 所以对朋友,最重要的不是两肋插刀一般的鼎力相助,也不是努力调整,相互束缚式的相伴长久。 其实在“义气”这个词成为友情标杆之前,庄子已经另有名言。 《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亲情,爱情和友情,之于前两个,我觉得友情最大的区别是:没有责任,没有义务,没有高下,没有需求。 朋友没有义务要借给我们钱;没有责任要陪我们伤心到明天;更没有必要,跟我们分口袋里最后的那块饼干…… 朋友们可以这么做,但是绝对不是天经地义应该的。朋友如果这么做,凭的是心中感情,却更是人生机缘。 我朋友一定是我的朋友,我却不一定是我朋友的朋友。反之亦然。 何必质疑,何必猜忌,何必计较,又何必评鉴? 大学宿舍无话不说的闺蜜结婚之后,变成了无话可说的路人。 纸迷金醉共同享受的知音败落之后,变成了刁钻刻薄的刺猬。 同甘共苦有难同当的哥们儿发迹之后,变成了张狂浅浮的傻冒。 不是世道变了,不是人心坏了,不是人情冷暖,朋友变了,我也变了。因为我们已经一起走完了,那一段同路的时间。 从生到死就是一个自然循环的过程,既来之,则安之,何须度日如年? 那些渐行渐远,日渐疏离的朋友,总有一天会如丹顶鹤一样会消散在风里。可是谁知道,在未来的某天某月某日,当我们在玫瑰金的暮色里面穿过一片水色连天的湿地,我们会迎头撞上那只曾经的丹顶鹤,这是人生馈赠的惊喜。 朋友也会渐行渐远,但是每一个和朋友分共同渡过的美好瞬间,都会凝成一颗圆润的珍珠,珍藏在我们的行囊里。 朋友要走的时候,一定不要挽留。斟一杯淡酒,在早春二月渭城的朝雨里。 一生很短,走起来却很长。这一路走过,总会遇见很多人,分享一段或长或短,或快乐或艰苦的时光。 深深浅浅,疏疏亲亲,这些都是我们的朋友,留在我的人生里。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