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福为什么还离不开?9个错误心态,你有吗? April 小的时候,如果我们吃到了不好吃的东西,就不会再吃了;如果我们觉得游戏不好玩了,就不会再玩了。看起来每个人都懂得及时止损,然而当我们长大之后,谈了恋爱,结了婚,却可能会长久地徘徊在一份并不快乐、幸福的关系里,这又是为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放开自己,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呢? 过日子过久了,就习惯了 小莉和丈夫从相识到现在已经8年了,当初相亲认识时,她就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只是觉得年纪到了,对方有能力,是个读书人,而且是传说中靠谱理工男,就不挑了,“就这个吧!” 日子过得久了,小莉越来越习惯这波澜不兴的生活,相敬如宾,各忙各的,彼此也从来不提要孩子的事情,仿佛两个人有了默契,打算就这么细水长流地搭伙过下去。可随着青春渐渐逝去,看着朋友圈里有的人不停地秀恩爱,小莉又隐隐觉得:难道这辈子我就这样了吗? 她只能把这份不甘心寄托在剧集里,美剧韩剧日剧,打开电脑,她成为星星眼的少女,合上笔记本,她变回面无表情的少妇,她羡慕剧中人物追求爱情的勇气,却不敢想像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 一次和闺蜜聊天,她透露出了不想过了的心情,闺蜜顿时花容失色:“你疯了吗?!你们家老袁多老实啊,又能挣,你不愁吃不愁穿,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瞎折腾什么啊?多少人羡慕你你知道吗?你老公不沾黄赌毒,也不花天酒地,你看看那些天天因为出轨打架的,你就知足吧你!”一番话说得小莉哑口无言,是啊,如果要离婚,好像连个像样的理由都没有啊!怎么和亲戚朋友交待啊?而且经闺蜜这么一说,真要打破现在的生活,的确是一件蛮恐怖的事情! 生活中像小莉这样的女人不在少数,她们难以做出决断的原因可能有3个: 1. 不想降低生活质量,希望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物质上的需求乃人之常情。出现这种心态通常是男方的收入更高一些,如果分手,不仅男方“能挣”的“福利”享受不到了,还缺了另一个人分摊生活开销,让女人不好接受。 心态实质:习惯于做被照顾的孩子,不肯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2. 担心外界的眼光,不知如何面对父母、亲戚朋友。有这样心态的女性心里有一句潜台词,就是离了婚的女人是“掉价”的,离婚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她们觉得婚姻是女人在社会中被看做“正常人”的必备要件,如果失去了婚姻这件外衣,当事人会觉得自己在别人眼中仿佛是不稳定的危险化学药品一般,总是不能让大家“安心”。 心态实质:太过依赖别人的认同,用他人的标准界定自己,没有独立的标准体系和价值观。 3. 无法想像离开现在的生活习惯、重建一个新家,无法接受生活发生重大改变。生活四平八稳,有规律,有熟悉的习惯,闭着眼都知道每天起床到哪里找牙刷拿毛巾,不用过多的思考,就可以平安无事的过一天,这样的日子,其实人人都不讨厌。毕竟,“熟悉”,“稳定”,是让人产生安全感的源泉。而很多女人一想到如果离婚,眼前这熟悉的一切就都被破坏了,生活要完全重建,这种感觉简直令人窒息!所以便能忍则忍了。 心态实质:拒绝走出“舒适区”,无法接受生活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内心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去探索新的可能,就像小孩子缺乏妈妈的温暖,便永远流连于妈妈的怀抱而不肯扭头看看外面的世界。 无论发生什么,我也要不抛弃、不放弃 珍妮是个“外柔内刚”的女生,别人都说她很温柔,很善解人意,标准的好女人,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其实非常倔强,认准的事情,别人很难改变她的看法。 珍妮的老公Peter长得挺帅,说好听点是“风流倜傥”,说不好听的有点像个“花花公子”,结婚前珍妮就知道他的情史一大堆,不过当时Peter对珍妮可是放了狠话:“这辈子,从今往后,我只对你一个人好!否则天打雷劈!”珍妮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笑出了声。能够收服一枚浪子,这是多大的成就啊! 结婚后,一开始还是很甜蜜的,可是两三年之后,珍妮便觉得Peter的心好像越来越少在自己身上了,每天抱着手机用微信聊个不停,对珍妮的过问也越来越不耐烦,甚至开始暴跳如雷。 珍妮现在常常对着墙上的婚纱照发呆,说好的两个人老了要一起牵着手在海边看夕阳,现在这梦想看起来怎么如此遥不可及了呢?珍妮转念一想,不行,我不能就这么败给那些莺莺燕燕,我的婚姻不可以失败,一定要进行到底!Peter 只是误入歧途,不都说男人永远是孩子吗?他不会一直如此的! 珍妮这样的女人在心态上主要卡在了这3个地方: 1. 想要拯救对方,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假以时日,对方一定会改变。很多女人特别善于捕捉男人偶尔对她们的好,因为这一时兴起偶尔为之的小温柔、小浪漫,女人就觉得这才是他善良的本性,于是相信他只是一时让油蒙了心,等他慢慢成熟之后,自然会知道谁才是对他最好的人,谁才是他最亲的人,自己一定会等来浪子回头、云开月明的那一天。 心态实质:缺乏边界感,固化于“拯救者”的角色,希望为他人的人生负责,把别人也看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她们可能曾在原生家庭中被赋予过多的权力,比如珍妮,一直把老爸管理得服服帖帖的,连老妈都佩服她,于是她会幻想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在婚姻中便失去了现实感,失去了全面、客观评估局势的能力。 2. 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不甘心放手。这种心态就像股市里一部分心存侥幸的投资者,总是等待着明天,等待着奇迹的发生,而无法做到及时止损。已经投入了这么多,现在放手,不就全白瞎了吗?可是她们却看不到,过去的日子已经是沉没成本了,盲目地继续投入,风险并不会减少,失去的不仅是宝贵的岁月,更可能是擦肩而过的更好的机会。 心态实质:像赌徒一样,寄希望于小概率事件,内心深处可能是过于自恋的,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可以自外于普世的规律,这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认知是扭曲的,缺乏理性是他们的死穴。 3. 笃信婚姻要从一而终,这样的人生才完美。曾有人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段圆弧,“不经意地”放在一群孩子中间,结果,看到这张纸的孩子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把圆弧补全,让它成为一个完整的圆,可见人类自身有着完成一件事的天然需求。但如果一个女人过于完美主义地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有一段白头偕老的感情,便是对这种需求的僵化,为了所谓的“信条”放弃了自己更加幸福的机会,无疑是可悲的。 心态实质:或是被传统文化洗了脑,或是为人本身缺乏灵活性和流动性,这样的人往往经历过严苛的家庭教育或竞争主义、单一标准的学校教育,视规则为一切,视100分为一切,把婚姻、把人生当成了一场考试。 离开他,我的世界也崩塌了 婉晴成长于一个传统的家庭,从小她的妈妈就告诉她“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女人一定要找一个好男人,这是女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虽说时代已经变了,但看看身边的姐妹们,嫁得好的活得风生水起,嫁错人的一地鸡毛,婉晴更加觉得婚姻对女人的意义绝对是非同小可。 更重要的是,按大众的标准看,婉晴长得不算太漂亮,脸上的雀斑有点多,鼻子有点塌,眼睛有点小,脸盘有点圆,总之,在强调“颜值”的今天,婉晴只敢给自己打3、4分,当她和高高大大的阿俊恋爱时,她觉得自己真是幸运极了。 和阿俊结婚3年后,他们有了孩子。孩子的到来让婉晴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进入到中年妇女的行列,天天穿着喂奶服,做着做不完的家务,再看看朋友圈里那些到处吃喝玩乐的“冻龄”美女们,她长叹一口气,“我就这样吧,反正也比不过她们,就踏踏实实过日子吧。” 可阿俊似乎并不想就这么“消沉”下去,他越来越多地忙于应酬,总是在外面吃吃喝喝,孩子也不管,回到家就是倒头大睡,好像只把家当成个旅馆一样。婉晴心里委屈,她妈妈却劝她:“过日子嘛,不都是这样吗,你看我和你爸,不是也没什么话说吗?这不也过了一辈子?你现在可是当妈妈的人了,你是有责任的呀,要现实一点,凡事要为孩子考虑,可不能一时冲动!”妈妈似乎话里有话,婉晴也只能在心里默念,是呀,我现在这个样子,带着个孩子,根本不可能离开阿俊的…… 婉晴们对于关系、对于自身的想法有3个误区: 1. 不相信自己能找到更好的关系,觉得自己也就这样了。有很多女人从一开始就受到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把自己的性别看低了一等,又过于夸大了自己的某些弱项而无法看到自身的优势,就更加看轻了自己的价值。一个不相信自己足够好的女人,又怎么会相信自己能找到更好的伴侣呢?她们甚至觉得能找到现在这个老公已经是万幸了,而故意忽视自己的真实感受。 心态实质:低自尊、低自信、低自我价值感,认同了父母或周围环境的判断而缺乏对自己的独立认知,头脑中充斥了对自己的消极的看法。 2. 认为自己无法离开伴侣一个人独立生活。与第一点相关,自卑的女性会将独立生活的困难夸张化,将自身能力的不足夸张化,将这个世界的可怕夸张化,她们会觉得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单亲妈妈很难生存,困难太大,同时她们也看不到自身的潜力,更不懂得如何利用好周围的资源,便得出结论,还是“凑合”下去损失最小。 心态实质:在心理上没有完全脱离原生家庭,仍处于做小孩子的状态中,这样的女性往往没有过完全独立生活的单身体验,没有过空窗期,就像温室的花朵一样,缺乏自我安抚和自我肯定、自我鼓励的能力。 3.为了孩子,坚决不能离婚。这个心态或许是最普遍的一种心态了,仿佛只要两个人有了孩子,再离婚就是不负责任,就会害了孩子一辈子。其实我听到过一个真实的事情,一对夫妻,长年恶吵,孩子看多了父母的争执,变得都有点自闭了,性格越来越古怪,后来两人离婚了,女方交往了一个男朋友,对孩子特别好,结婚后,慢慢地孩子再也没有自闭的倾向了,越来越开朗。你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生活在一个徒有其表,甚至冰冷、暴力的婚姻里,其实是更大的伤害。 心态实质:妈妈无法分清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将自身的脆弱感、无能感投射给孩子,明明是自己不敢离开错误的婚姻,却拿孩子做挡箭牌。 以上这种种心态,说到底,都是对变化、丧失和分离的深深的恐惧,带着这样的恐惧的女人对自我能力是不信任的,对外界的支持、对这个世界说到底也是不信任的。昨天还看到有人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近年和母亲关系逐渐变好,就没有再发愁,内心笃定上天会养活我。”在生命的起点上没有攒够温暖、肯定与确认的人,往往就容易生活在焦虑之中。 这样的人会将自己的需求投射给外界,期待别人来满足自己,其实这是一种内在小孩对理想化父母的期待,可问题是,我们已经长大了,时间无法倒流,我们又到哪里去找理想化的父母呢?这种期待最终总是会落空的。唯一的办法,是收回自己的期待,客观地认识到,这个内在小孩的愿望只能由成年的我们自己去搞定。 如何搞定?一句话,有步骤、有方法地,勇敢地走出你的舒适区: 1. 看清自己为什么留在这个关系里。如果你有着上述不成熟的心态,那么就大方承认,看到和承认了自身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就是说,你需要学习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估,包括内心的纠结点及其深层的原因,自身的优势和短板等等。这时,专业的帮助往往是必要的。也往往只有在专业咨询师的帮助下,你才能评估出这份关系是否值得继续留恋。 2. 找到、建立、加强你的社会支持系统。其实心理咨询师就可以成为你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一部分。俗话说,不怕神一般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如果你的父母、闺蜜的观念并不能帮助你过得更加自在、快乐,那么你就需要考虑找到新的圈子,比如我们的心悦会。 3. 学习、体验什么才是健康的关系。与第二点相关,当你或是在心理咨询中,或是在健康的朋友、师生等关系中体验到什么才是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关系时,你便会清醒的意识到,他对你真的不够好,你们的关系真的有问题,有了对比,你也会更加了解自己到底想要的、需要的是什么。 4. 尝试和体验让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你可以培养一些自己向往已久的爱好,或是来一场一直没能说走就走的旅行,总之,就像青春期的孩子一样,你需要不断地尝试和体验,才会慢慢找回自己。你可以试着短期离开一下现在的关系,没有人能“手里夹着烟把烟戒掉”,当你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才能有机会培育出与以往不同的视角和属于自己的力量。 既然是离开“舒适区”,那么这一切就可能会是不舒适的,不熟悉的,你可能会感到不安全,会感到一种想要重返舒适区的冲动。但你需要记得的是,所有的这些,最终让你收获的是“成长”,你内心的那个小孩可以在真正的意义上超越曾经的伤痛,长大成人。当你的内在完整了、愈合了,你便可以作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面对眼前的挑战,你将享受到的,也是只有成熟的成年人才能享受到的内心安定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