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与爱情 借这个地方,我想说下关系的分类。为什么我们有许多见异思迁还双输的故事?我个人认为是大家过于简单粗暴就“相信”了爱情,然后就以为爱情等于忠贞。 也许你相信的爱情,或者说两性相处的方式,和你想得不一样。 有一种两性相处的方式,是精神类关系,就是双方都不再认为对方以外的人是感情同类。他们很默契,成长的速度、彼此信任的能力、彼此抗压和解决对方需求的能力都恰到好处。这类爱情,其实样本并不多,但这类爱情是忠贞的,因为其他人已经完全都不是同类了。 接下来,忠贞程度高的是依赖型关系,一方由于自身的某种原因而主观或者客观地强烈依赖这段关系,这依赖方也是忠贞的,因为他不敢或者不能再有所选择。 有些人的爱情方式是守序型关系,这有可能是忠贞的,因为这个人守的是“这个规则我相信是对的,所以我遵守”。遵守忠贞条件的人,在古代也许就是自己不能生养而帮老公积极纳妾的人。不是所有守序型人都是忠贞的,有些人遵守的是“我是对的”的绝对正确理论,这种人很可能是不忠贞且毫无维和感的啊。守序型的性格是比较稳固的关系定态,因为他们的感情其实和另一半关系不大,这类人的决策基本完全和“我”自己有关。 大部分人,在恋爱的时候,是功利型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喜欢一个人的原因是比较现实的,可能是帅,可能是漂亮,可能是对方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可能是对方可爱亲切,总之是一种表象化的有利因素让我们对别人产生了想发生关系的动机。这个动机是表象的,是功利的,是可以比较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其实既没有精神类感情的忠贞,也并不能完全遵守守序型的忠贞。 有些人的功利型是单线的,他们会和一个人谈一段时间,然后分手,再找下一个。这样的好处是,我在功利型比较的时候,不需要对方同意,坏处是如果比较发现前者更适合回头,那就成本高性价比低。 另一种人是多线功利型,他们同时希望观察好几个,然后挑选合适的一个。 功利型关系的转折点就是:是什么动机让这段关系走精神型路线?我个人认为是交往中产生的重大决策,比如重大分歧的解决,比如比较激烈的互相试探后的互相信任,比如共同经济利益体以后的互相帮助和信任,或者加深了解以后某方面的互相欣赏。关系是会变化的,功利型关系会变化为精神型的,精神型的也会变化到功利型的。 网上也有人是这样的,属于典型的功利型感情,我相信不管网友怎么说,他仍然会去考察第三方姑娘。我还是建议他和自己女友说清楚,大方地去考察和第三方姑娘的互动,因为越在远处观察,判断越容易失误。我不建议隐瞒,因为一旦在关系里信息不对称,也会影响关系的变化。要知道,大部分非依赖型关系的人,最终两性关系的舒适感并不在于和一个人睡了、花对方的钱或者黏在一起而实现的,舒适感是来自于对自己的认同--对这段关系的认同,以及认同以后可以事半功倍地营造双赢环境的自豪感。一旦有所欺骗和隐瞒,就是对自我的否定。长此以往,有可能变成固执类的守序型自我,或者就是徘徊在功利型关系中。 我之所以写出来,是希望大家能正视自己在恋爱时的功利型关系,遇见功利型关系,不要采取蛇鸟政策。 这种鸵鸟政策经常表现出两种现象。一种多在于女生,大部分人其实并不是守序型,但她们强迫自己是守序型,这导致的结果是这类人非常需要外在的判断不断“激励”自己的守序思维。其实许多人刻意在乎盛大的婚礼,刻意炫耀老公对自己有多少多少好的行为,都是压抑恋爱时功利型的结果。因为在恋爱的时候放弃了选择,所以必须要有外力来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但我说过,人其实在关系里的满足并不是通过别人来实现的,最终,满足是通过对自我的努力而拥有的自豪感,不正视自己的关系,关系就会很难从功利型转换为精神型。有可能在婚前几个月或者几年的自我隐瞒和欺骗,造成的是婚后几十年的欲求不满。 另一种鸵鸟政策就是我知道我的感情是功利的,但觉得就这样吧,我有其他事情要做,比如赚钱、升官、买房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对我不重要。这类人表现在会刻意地顺从对方,或者逃避纠纷,用拉开距离来弥补在关系中的不满足甚至厌恶。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男人身上,他们觉得结婚就是到时候选个合适的太太而已。大家都是这样,不再相信感情的变化,刻意的逃避会导致互相的冷漠和不信任,而且在意志力薄弱了或者心灵空虚寂寞了以后,他们仍然会寻找其他的功利型关系。 而任何一种逃避,都会让人由于对自身欲望的不敢正视,导致对他人感情的刻薄、冷漠和粗暴。要相信大部分人不是圣人,不是禅师,人是有弱点和盲点的,是会冲动选择甚至会错误选择的,试错也是恋爱的一个目的。一开始,可能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我们渐渐知道什么是错的,然后渐渐培养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正如水木丁所说:“在恋爱时,挑选是一种权利。特别是功利型关系的双方,更要明白挑选是一种权利。只有正视自己的选择权和欲望,才有可能完善一段开始并不完善的感情,才有可能相信自己做出的决策,才有办法也有勇气保护自己做出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