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青年的自卑心理 男青年很多会产生自卑心理,那么部分男青年的自卑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社会压力。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进入青年期后,随着自我意识的成熟和自尊心的增强,就不再像儿童期那样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了。他们会较多地考虑社会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注意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一些自尊心较强而个性又较内向的男青年,往往多愁善感。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一些弱点,尤其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遭受到某些挫折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对某些有竞争性的活动,就很容易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显示出一种自卑的倾向。 “男儿当自强”,我们的社会传统观念对男子的要求更高。从积极方面说,能促使他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而消极的方面无疑会给男子造成过分的压力。我们可从社会最小的细胞——家庭来看,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中,如果女孩子考上大学,男孩子却屡次落第,男孩就往往无地自容。如果一个家庭的女孩成就大于男孩,男孩多半很紧张,会加倍努力赶上。这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男青年承受着过分的压力并不是件好事。凡事“物极必反”,男青年在目标屡次达不到的情况下,会滋长自卑心理,成为他们各方面发展和生活的桎梏。也就是说,社会对男子的高要求容易使男青年产生逆向性自卑心理,使他们感到称不上男子汉,从而在伙伴及异性面前抬不起头。这种情况如长期持续,甚至可能完全摧毁他们的自信心。 (二)激烈竞争。心理学研究表明:男性智力发育很好和很差的都比女性为多。有人作过统计,1901年开始颁发的诺贝尔奖的98个年度中,有677人(其中男性651人,女性26人)和16个单位获奖;在中国近年来受表彰的科技人才当中,男性占了96%;在新出名的小说、戏剧、电影创作人员中,男性占了88.7%。上述这种男子的智力分布状况容易造成一部分男青年的自卑心理。由于男子智力高的人比较多,又造成男子智商较高者竞争激烈的局面。有竞争就有淘汰,最后站在各个领域最高点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很多男子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蒙上自卑的阴影。 有进取才有自卑,而无所谓进取似乎也就无所谓自卑。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男青年不求进取,自暴自弃,玩世不恭,甚至发泄破坏,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深藏着失败带来的自卑感,他们所做的一切从根本上说都是对自己缺乏信心的表现。 自大和自卑是一对孪生兄弟,有的男青年原来自恃聪明,眼里放不下别人,一旦竞争失败,又很快转入自卑。 (三)步入社会后的不适应所产生的自卑感。有一个待业青年在写给一家青年刊物的信上说:“我是一名待业青年,去年高考名落孙山,今年又在两次招工考试中落榜。看到伙伴们有的考上大学,有的进工厂当工人,我总感到比别人矮了半截。这一年,我很少上街。即使去,也是躲着熟人走。当别人对我投来冷眼时,我更受不了,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现在,我整天躲在家中愁闷。”这种自卑情绪是很有代表性的。 应当看到,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的男青年,不仅会使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而且也会引起生理发生变化。最敏感的是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这种不良心理应及时予以克服,措施有: 正确地估价自己。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比别人差,也不可能处处强于别人。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缺陷而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不如人处,还要看到自己的超人之处或过人之处,这才是正确的与人比较。按照社会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把成败得失归之于某种原因。许多男青年的自卑感实际上就是归因不当造成的。例如,有一些男青年被姑娘“吹”了,就叹息自己无才无识,被女青年瞧不起。其实这次恋爱受挫,说不定是由于其他原因,诸如性格不合、兴趣不同等等;有的男青年高考落选,就认为自己不是搞学问的“料子”。因此,正确地进行归因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正确地适时地“表现”自己。心理学家建议,自卑感重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即使很不显眼,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任何成功,包括一点点成绩都会增强人的自信,对于自卑的人尤其如此。 其次,要学会保持心理平衡。也就是要善于从比较中正确认识自己,善于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条件提出合理需求,善于及时地对自己的需求进行反思与调整。 再次,学会补偿。一是扬长补短,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伟人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奋斗史,显示了藉补偿作用而获得成就的可能性有多大。例如,亚历山大、拿破仑、纳尔逊,是因为生来身材矮小,而立志要在军事上获得辉煌的成就;苏格拉底、伏尔泰,是因为自惭形秽,而在思想上痛下工夫,结果在哲学领域大放光芒。二是笨鸟先飞,以勤补拙,明知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就下更大的工夫去弥补。 最后,培养自己坚强的性格。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有句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脚踏石,是弱者的沉渊。”有自卑心理的男青年应培养自己坚持性、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等优秀品质,鼓起自信的风帆,勇敢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