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非常恐婚,觉得所有爱情都终将无可幸免地被婚姻带往荒芜苍凉之境。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问及许多已婚者的爱情状况,他们的回答竟然惊人的一致:“嗨,什么爱不爱的,都习惯了。” 这一句“都习惯了”,让我的心冰冷至极。 都习惯了,不就是麻木了吗?失去了感觉和兴趣,对方就如同道路两侧的小草般可有可无地存在着。这样毫无知觉、毫无感动、毫无心跳的生活对我而言如同梦魇。 然而,随着年岁渐长,也随着我亲自参与到婚姻生活中来,我对于爱情、对于习惯,慢慢萌发出全新的观点。 我不再排斥习惯,甚至开始期待起规律的生活来。每天早晨七点起床,拉开厚重的窗帘,将窗户大大打开,吹散一夜沉淀下来的浑浊空气。在八点半到达单位开始工作前,一边喝咖啡抖擞精神,一边大致浏览固定的网页。每个周六都照例约上朋友去爬山或者逛街,疏散一周的压力,改变生活的韵脚。这样的习惯不胜枚举。我开始明白,生活正是被这些大大小小、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习惯勾勒出了轮廓,正是因为生活有了轮廓和边境,我们才感到安全和踏实,也才会觉得在这些习惯之外的变化较为精彩。 我们会在生活中寻求刺激和浪漫,但是在人生大部分的时光里,我们追寻的其实是安全感。一个我们习惯了的爱人所提供的安全感,是其它习惯所望尘莫及的。与出生之年离得越久远,生活就变得愈发沉默和坚硬起来,从中渗出难喝的苦水,让我们常常感到对生活难以下咽。它远不如我们最初设想的那样简单和平稳、鲜艳和明快,于是,我们就更需要一个人来为我们抹平、至少是暂时遗忘生活带来的创伤,具有这样能力的人,远比能够带给我们浪漫和刺激的人重要得多,同时也难得的多。如果有幸得到,便再无嫌疑的理由。 被我们习惯了的人,就如同另一个自己,一个在游戏中丧命后还能复活的机会。即使在平素的日子里他们略显单调,却能够带给我们细水长流的满足感,扩张着我们的生活边境,填充着其中的内容,即使不是亲力所为,也是他们的存在给予了我们这样的胆量和心境。就如同年幼时父母不离不弃地陪伴,让我们愿意探索和挑战这个世界的未知。被我们习惯了的人是健康且幸福生活的起源,正是因为有了他/她的存在,我们才有心境品一杯咖啡的浓香,才能够聚精会神地阅读书本,才能够保持整夜的好睡眠。 那个被我们习惯了的爱人,继续完成着之前由父母达成的使命。 习惯一个人,并不是爱情的倒退和萎缩,而是爱情更加深入洗练的阶段。不爱的人,无法接受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变成一种习惯的。如同喉头之刺,总会感到它的格格不入与难于消化。只有愿意彼此接纳,并且在精神层面上大致欣赏的人,才能够慢慢融合,对方的存在也才能够转化为一种习惯。两个人放弃之前各自的习惯,慢慢形成一种默契,形成一种共同的生活模式,形成对生活一致的审美,甚至形成共用的语言系统,没有比这更为深刻隽永的爱情了。只不过它是一种以低调姿态存在的深刻。激荡起伏的感受,深受感动的瞬间,说到底不过是爱情过于初级的形态,它并不能完整地说明一段感情。 我经常能够在同一时间,在楼下的公园里看到一对年迈的夫妻。他们在夕阳的映衬下散着步,也许这已经是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了。每天在这个时刻走出家门,彼此不言不语地散着步。两个人并不牵手,或许是已有的年岁使得他们羞于这样做,也许是他们已经太习惯彼此的存在,而觉得再无牵手的必要。然而他们的步履却完全一致,不仅是走路的速度、姿态,甚至是左右脚都惊人的一致,即使停下来,再踏出步子时,还是能够保持同时迈着左腿或右腿。我不禁羡慕起他们来,能够找到一个人,彼此接纳与习惯,同步着一种生活,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地迈进着。我想,有这样一个伴,即使心知肚明这方向的终点是死亡,心中也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与遗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