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成了选择恋人的标准 阿玉是一名近30岁的女子,她刚结束了一场令她身心疲惫的恋爱。男友小邓小她4岁。除了年龄小,小邓的学历、工作和收入等各方面都不如她。 这一切也就罢了,最令阿玉不能忍受的是,小邓特缠人。因为做销售,阿玉常陪客户应酬,这让小邓非常不放心,他每天都会盘问阿玉“你去哪儿了”“和谁在一起”“做了什么”。 阿玉自认为没做亏心事,总是在第一时间如实相告。然而,小邓必然会说:“我不信!” 他从来都不相信她给出的第一个解释,一定会继续逼问下去,直到她编出一个更复杂的理由,小邓才会半信半疑地收场。 对此,阿玉说,她很痛苦。 “既然如此,为什么和这么缠人的小男孩走到一起?”我继续问她。 阿玉说,她一开始认为,他这么缠人,恰恰证明他爱她,所以很享受这一点,有时还为此感到一丝得意。等到后来他实在太缠人了,她才感到了厌倦:“太累了,每天都至少用半个小时解释,几个小时也很常见,有时得用上一个晚上,搞得两人都筋疲力尽。” “以前恋爱过吗?”我再问。 “谈过两次。”阿玉回答说。 “谈谈前男友吧。”我说。 她坦然地谈了起来。结果发现,原来她的三个男友都很缠人,不过前两个男友都好一些。初恋男友和她认识了半年后变得缠人,盘问了她两年后,两人分手了。第二个男友要更好一些,和她相处三年后才变得很缠人,以前从不盘问的他后来也变得每天都要盘问她。盘问了三年后,两人也分手了。第三个在缠人上最厉害,刚确立恋爱关系后就开始整天逼问她。 显然,第二个男友的缠人是被阿玉教会的。阿玉承认,第二个男友的安全感太强,很少特别关注她,这让她一度很不高兴,此后有意无意中,她和异性朋友的交往多了起来,而第二个男友最终也变得紧张起来。 有趣的是,这三个男子盘问她时所说的话几乎一模一样,都是“你去哪儿了”“和谁在一起”“做了什么”“我不信”。他们都不相信她一开始所给出的理由,他们都要阿玉说出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后才会停止盘问,而这个看似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却往往是编造的。 “没办法,我不想无休止地吵下去,只好编个理由让他们停下来。”阿玉解释说。 “更早的时候,还有谁经常盘问你?”我突然问她。 “哦……我爸爸。”迟疑了一会儿后,阿玉回答说。 原来,阿玉从小习惯了这种对话模式。小时候,爸爸要求她按时回家,一旦没及时回家就得接受爸爸盘问,而且盘问时爸爸说的话就是“你去哪儿了”“和谁在一起”“做了什么”。 一开始,阿玉总会如实相告,而爸爸也铁定会说“我不信”,于是阿玉不得不编造一些更复杂的理由,好通过爸爸的盘问。 和阿玉没深谈,不过我相信,当她爸爸盘问她的时候,意识上,她会觉得烦,而潜意识上,因为爸爸如此在乎她,她肯定会有一丝得意感的。 得意感是真实的,烦也是真实的。得意感,诱惑她一次次与男友重复建立了同样的关系模式,诱惑男友盘问她,甚至当第二个男友不这样做时,她还教会了他这样做;烦,则又让她渴望结束这样的关系,于是每一次这样的关系都不能持久。 表面上,在与三个男友的关系中,总被盘问的阿玉仿佛是一个受害者。这也是她身边朋友们的共同看法,她们都觉得,阿玉怎么这么惨,每次都找到缠人的男子,总是把自己弄得痛苦不堪。但事实上,这样的关系至少有一半是阿玉主动参与制造的。 她制造这样的关系,正是为了重复童年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