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反观自己,去看一看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有哪些“钩”,有哪些“饵”?在对方投入饵的过程中,我们接不接?如果我们接的话,那么这个游戏的结局已经被设定好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做什么都无法改变了。 这就好像下围棋,下围棋有很多的定势,是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对某些固定的下法进行尝试,最后发现只有这种下法才能解围,你只要进入这种模式就会死得很惨。这已经是经过无数人的尝试了,所以你基本上就不用再尝试了。除非你想拿自己的人生再进行一次小白鼠实验。 所以,当我们对自己的觉察越来越及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一些预测,比如说当我们开始投入饵的时候我们会意识到,当对方投入饵的时候我们也能很快的意识到,那么我们就可以不接收这部分,那么这个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 当我们用既定方式投出饵的时候,就决定了我们吸引到什么样的鱼,也就是说,如果你用鱼饵,那么你只能吸引到鱼,你吸引不到羊,因为羊是吃草的,羊对吃鱼饵没兴趣。所以你说“全世界的动物都吃肉”其实就是不对的。你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你抓到的配合你的人总是这个类型,你就会一再重复这个模式,除非你抛弃的你的饵,重新认识,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不光有狼,原来还有羊,不光只有吃肉的动物,还有吃草的动物,甚至还有吃废物的动物。因此,我们只有带着一种觉知去审视自己,才能够真正地跳出这个游戏,重建一个游戏。 具体地讲,你要去觉察,在亲密关系中你经常扮演的是施害者、受害者,还是拯救者呢?我们首先要成为自己的观察者,也要成为他人的观察者。第二,我们要成为理解者,能理解自己也能理解他人。第三,我们要成为支持者,能支撑自己,也能支撑他人。第四,我们需要成为探索者,能去挑战自己和探索自己,探索挑战者,能够迈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做一些尝试,去创造一些安全,我们要走出一个P(父母)和C(儿童)的世界,能够做一些A(成人)的工作。 比如说如果他用受害者的方式来指责你,其实他就变成了施害者,如果你接了他的招,你就变成了受害者,然后你们就会在彼此的施害受害中不断地循环。你要跳出这段关系,就要成为一个观察者,不投入到这种紧密的关系里面。 观察者不是一个冷漠的观察者,观察者会细细地体会自己在做什么,他可能是有一种情怀的。比如说他能够观察到一个施害者内心的那些痛苦。例如一个人总是把自己当作小孩,总是在指责别人,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那么他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禁令?也许他有一个不能够作成人的禁令。 这时候,当你在细致的观察自我,观察他人的时候,就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你反而更有情感,你反而不会成为一个冷漠的观察小白鼠一样的人。当你观察的时候,就不会被那种表层的情绪所裹挟,而是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体察。 而你在做拯救者的时候,内心往往会有一个作为受害者的小孩,这时你就要体会体会,可能很多时候是因为你自己无法接近自己内心那个受害者的自我。可能在你接近那个受害者的自我的部分时太难受了,所以你才会把这个部分外包给别人,让别人来承担这个受害者的部分。 比如有的妈妈希望自己做拯救者的角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再也不遭受自己过去的罪,拼命给孩子喂吃的,把孩子喂的像个小肥猪一样,实际上就是因为她过去小时候吃的太少了。 其实这里要说的就是,我们需要反求诸己,需要去看看自己受伤的那个部分,只有当我们能接触这个部分的时候,我们才能减少把自己不能接受的部分放在他人身上的这种冲动。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