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会对爱情不信任,对爱情心存莫名的恐惧呢?很多美剧中当我们看到男女主人公恋爱失败时,总会有个心理医生走出来对着他/她说:“哦,亲爱的,这是你儿时的经历导致的……”其实,如果一个人对爱情总是抱着莫名的畏惧,这还真可能和幼年时期依恋情感的形成有关。 依恋的形成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研究依恋情感是如何形成的。 假想一下,现在有一只小猩猩,因为各种原因它和妈妈分离了,那么如果我们给它一个能养育它但是无法给它拥抱安慰的假妈妈,再给它一个能给它拥抱安慰但无法给它食物的假妈妈,小猩猩会怎么选择呢? 科学家就是这样做的,他们把一只出生不久的小猩猩和两个假妈妈(一个是浑身缠满柔软棉布、但是无法给它提供食物的“软、穷妈妈”,另一个是只有食物,但是浑身都是铁丝的“硬、富妈妈”)放入一个大房间,想看看小猩猩到底会怎么选择。 你能猜到结果吗? 小猩猩还是很聪明的,它只会在吃食的时候爬到“硬、富妈妈”的身上吃食,吃饱之后的其他时间它都和它的“软、穷妈妈”在一起,后来,它慢慢地对“软、穷妈妈”形成了一种长久持续的情感一依恋。所以,“有奶便是娘”在小猩猩身上其实是行不通的。 三种类型的依恋关系 加拿大发展心理学家安斯沃斯设计了一个“陌生情境”实验,观察母亲和儿童之间的依恋关系。她首先将儿童放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 母亲和儿童一起留在房间里,儿童慢慢地离开母亲开始游戏; >陌生人进来,与儿童一起游戏; >母亲离开,留下儿童与陌生人在房间中游戏; >母亲回来,陌生人离开,母亲和儿童在一起; >母亲离开,留下儿童单独待在房间中; >陌生人返回房间,与孩子一起留在房间中; >母亲返回,与孩子重聚。 研究者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儿童的反应,发现孩子们会有以下三种类型的反应: 有70%的儿童当母亲在场时,自信地离开母亲,愉快地游戏;母亲离开后,虽然有些伤心,但是没有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情绪;母亲返回后,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寻求母亲的亲近和安慰,平静下来后重新开始游戏,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这类儿童我们称之为安全型依恋儿童。 有20%的儿童对母亲漠不关心,不理会母亲是否在场,一个人在那自娱自乐,甚至在母亲想要与其亲近时表现出回避行为,对陌生人没有特别的警惕心,但常常表现出回避和忽视,这类儿童我们称之为回避型依恋儿童。 有10%的儿童当母亲在场时也表现得非常焦虑,害怕母亲离开,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出极度的悲伤,但当母亲返回时表现出矛盾心理,一方面对母亲曾经离开表示不满,试图留在母亲身边,但对母亲的亲近又表现得很抗拒,这类孩子被称为焦虑矛盾型依恋儿童。 为什么会有这样三种不同的反应呢?通过对家庭情况的研究,安斯沃斯认为主要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影响了孩子的依恋情感。 安全型依恋孩子的父母——我称之为有求必应型——总是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出现,如当孩子感到害怕、饥饿、尿床或恐惧时,孩子就会很舒适地享受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觉得他人是安全的和亲切的。当孩子长大后,会喜欢与人交往,很容易与人发展出信任的关系。 回避型依恋孩子的父母——我称之为敷衍无耐心型——对孩子心不在焉,勉为其职,甚至有时敌对凶狠,孩子就会觉得他人是靠不住的,容易猜忌生疑,不容易形成信任和亲密关系。 焦虑矛盾型依恋孩子的父母——我称之为情绪波动型——对孩子有时候非常热情关注,有时候心不在焉,甚至不理会。那么在孩子长大后,较容易对他人产生冷漠、复杂的感情,变得紧张和过分依赖,表现出对他人过分的要求。 好,现在让你做一回占卜师,排除那些极端的干扰因素,让这三类孩子正常长大,你猜猜他们将来在遇到爱情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表现?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