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妈妈型”的妻子 不做“三转”女人和“三等”女人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中国女人只有母性和女儿性,缺少妻性。”大学时代读他的杂文集,这段话早就耳熟能详,但鲁迅先生为何如此评价中国的女人?小小年纪的我却一直不得要领,近些年,做了不少情感节目,才恍然大悟:中国女人太喜欢扮演母亲的角色了,不仅在孩子面前,甚至在丈夫面前也是母亲的感觉多过妻子的感觉。 很多结了婚的女人贤惠勤劳,对待自己所爱的男人宽容大度。这本身没错,但凡事过犹不及,你处处以他为圆心画圆,甚至以母亲的眼光看待问题,化解矛盾;以母亲的心态看待婚姻,看待男人;像母亲溺爱孩子一样忍受他的懒,他的坏习气,他的挑三拣四……我把这种妻子称为“妈妈型”的妻子。母性泛滥的结果好比洪水泛滥,婚姻这个堤坝哪怕再坚固,也会逐渐坍塌。 对于这个问题,奥地利心理学家奥托•魏宁格在他所著的《性与性格》中是这样阐述的:“具有母性素质的女人,与其恋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有趣。这种姑娘往往会用做母亲的态度去对待她所爱的男人,尤其是那个日后将成为她孩子父亲的男人。事实上,从某种更深刻的意义上来说,那个男人就是她的孩子。” 女人把男人当孩子,男人渐渐也把女人当成了第二个“妈”,于是,古时候的男人就去纳妾狎妓,现在的男人呢,就去外面找“小三儿”包“二奶”,本质上都一样:谁叫老婆都成了“老妈”?都熬成了“黄脸婆”?当然,老婆熬成“黄脸婆”,过去现在,原因各有不同。过去,黄脸婆是过多的生育给逼的;现在,则是过多的家务给害的。过去,再美丽再娇贵的女孩子只要一结婚,准保变成“三转”女人(围着丈夫转,围着公婆转,围着孩子转);现在,“三转”女人又与时俱进,成了“三等”女人(等老公下班,等孩子放学,等电视剧开播)。 情感节目做多了,我发现,无论是恋爱中的女人还是已经结婚的女人最要命的一点就是:有事没事地老守在电话机旁,等对方的电话。前者傻到常常因为他的一个电话而随意改变作息时间,后者则干脆把自己变成了一块“望夫石”,每天就守望在家里客厅挂着的那口大钟下面等丈夫回家。男人有时候还真挺坏的,他一旦知道你在等他,就更加肆无忌惮,反正他知道你会一直等下去,要不然有一阵子林忆莲的那首《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怎么会这么流行?既然你心甘情愿地等,他就心安理得地晚归。男人就跟孩子一样,不能老惯着,你越惯他,他越来劲。记住,在男人面前,与其做个失去自我的“三转”女人、“三等”女人,不如做个保持自我的“三不”女人。 大家都听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吧?狼在猎人的追杀下,走投无路,哀求东郭先生救它一命。东郭先生犹豫一下,但经不起狼的哀求,在猎人到来之前,将狼藏在书袋里,并骗过猎人。但狼得救后,恩将仇报,竟要吃东郭先生来充饥,幸亏被路过的一个农民及时打死。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还被编入了小学教科书,中心思想是批判东郭先生不分是非,滥做好人,结果好心没好报,差点儿自食恶果。 其实,在现实的婚姻中,也常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景:妻子无原则地包容和放纵丈夫,就像东郭先生,丈夫不仅不感恩戴德,反倒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好比那只狼。于是,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我有个表姐,对丈夫那叫一个疼,结婚十五载,家务活都给她承包了。除了洗衣做饭,连搬家装修这样的大事,都“独立自主”,丈夫基本上成了“甩手大掌柜”。为此,她给出的理由是:“他工作忙,应酬多,我不想他回到家还觉得累。”她倒挺替他着想的,可我这位表姐夫呢,就像那只被东郭先生救下的狼,不知感恩也罢,反倒更加蹬鼻子上脸,后来他连袜子内裤都不洗了,回到家往沙发上一躺,就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爷”,而我表姐忙前忙后端茶递水,连拖鞋睡衣全都供应上来了。外人看到,还真以为我表姐就是一个保姆。无私奉献的结果呢,表姐夫无情地出轨了。 在两性关系中,有一种天平理论是这样说的:爱情是一架巨大的天平,中间是爱情的基础,两边的托盘,是彼此爱的砝码。本来感情的付出应该是对等的,这样天平才能维持一种平衡。当一方对另一方好一点儿的时候,便是在自己的托盘里投下更重的砝码,天平的另一端就会相对感觉轻飘飘的,天平便向自己倾斜了过来。或许对方也会对你好,也会付出,但是当他的付出远远不如你的时候,你这边的托盘便会因负重而沉下去,他反倒轻松了起来。从同一水平线上看过去,他就像在云端一样轻飘,你却像坠入了无底的深渊。换句话说,负重者在爱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此时,爱情的天平就会陷入一种严重的不平衡中——“三转”女人也好,“三等”女人也罢,都会导致天平出现令人痛心的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