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女人恰恰是心不够“狠”的女人 某些女人的强势是一种过度防御的心理模式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女白领订婚了,她春风满面地在公司里宣布,大家纷纷前来祝福。一位老大姐忙不迭地把她拉到一旁,语重心长地说:“婚姻大事可马虎不得。我得提醒你,这男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跟他们在一起生活,千万别大意了,一定要明察秋毫,坚持自己的立场。就拿大姐来说吧,从结婚的第一天开始,就让我的丈夫戒烟戒酒,不准玩牌,不准去酒吧夜总会那种地方,不准乱看别的女人,不准跟别的女人说话,身上带的钱不准超过十块,出门得告诉我去哪儿,下班后不准到外面闲逛,必须马上回家。” 女白领一听,佩服得五体投地,忙问:“大姐,您这几招还真厉害!效果一定很好吧?” 这位老大姐轻轻叹了口气:“可能是我看得还不够严吧,头两年他还很听话,接下来这几年我就基本上找不着他了。所以你要继续加油,把你的那位看得紧点儿,别让他跑了!” 这是我在情感咨询中听到的一个真实案例,它至少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有些女人爱上男人,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一条绳子,捆住这男人的脚。而男人呢,就像个狡猾的兔子,老婆越想拴住他,他就越想挣脱锁链。你盯得越凶,他就越想从你的眼皮子底下溜走。正应了那句老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妻子喜欢盘查丈夫,其实有的丈夫也爱盘查妻子,动不动就猜疑“她是不是又去找她那个老相好”了,总觉得自己随时有可能会被戴上“绿帽子”。正所谓:我耕田来你织“帽”,你“出墙”来我浇园。这样的男人女人,一是不自信,二是没安全感,三是占有欲太强,四是以上三个特点全都有。不过,从各方面的调查来看,妻子猜疑丈夫的比率要远远高于丈夫猜疑妻子的比率,这跟男女不同的思维模式有关。第三章提到,女人天生是弥散式思维,一旦陷入情网,会情不自禁地痴狂,会疑神疑鬼地不放心,会患得患失地闹情绪,会无理取闹,会喜怒无常,会担惊受怕,甚至会歇斯底里,那是因为她的不安全感在时时作祟。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种“妻管严”式的夫妻相处模式,妻子把家当成法庭,总是在扮演警察、法官、陪审团等多重强势角色,亲自办案审案,丈夫出门在外,就实行紧逼盯人的战术,丈夫一回家,就没完没了地刨根问底,基本上已经把他当成了“犯罪嫌疑人”。 在一期情感节目里,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位“嫌疑犯丈夫”。他告诉我,自从十年前买了手机,这日子就没一天安宁过,妻子每天给他打电话都是“老三篇”:头一句问“你在哪里”,第二句准保是“你干什么呢”,接下来那句“你跟谁在一起呢”一定会紧随而来。丈夫觉得这结婚怎么跟进了“劳改营”似的,老婆基本上成了“劳教干部”,自己要随时随地报告行踪。每天一到下班时间,她就给他打电话催他回家,还没回,她就继续打,他关机了,她就给他所有的朋友打电话。就因为他喜欢跳交谊舞,经常参加单位组织的周末舞会,他那位性格强势的妻子受不了了,居然跑到舞会上大吵大闹,还当着众人的面扇了他的舞伴一个耳光,回到家里还让他老实交代生活作风问题,甚至让他去医院查艾滋。丈夫觉得人格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在一次激烈的冲突之后离家出走了,他宁可睡在单位的传达室,也绝不回家。这种冷战已维持快两年了,他想到了离婚。而那位看上去非常强势的妻子则坐在一旁,哭得跟泪人似的,她说她那么做全是因为爱,她太在乎他了,她不想失去他,更不想离婚。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女人够狠,可事实是这样吗?在跟这个妻子的交流中,我发现她的强势只是一张面具,面具下面是一颗敏感脆弱的心。她十岁那年,因为父亲外遇,母亲自杀了。破碎的家庭诞生的是一颗破碎的心,一个不健全的人格,一种严重的不安全感。如同一个不慎落井的人,看到了一根绳索,就要死死抓住,生怕它会被外面的人扯走,她对丈夫的严防死守无疑是这种内心极度不安的外在表现。换句话说,她的外表强势掩盖的是她的心理弱势。 在很多类似的情感咨询中,我感受到了一个普遍的规律:那些看起来很蛮横很强悍的妻子,其实都是有强烈不安全感的弱势群体。所谓外表的强势,只是一个姿态,一种过度防御的心理模式。她们外表“狠”,心理却很“弱”,不是真“狠”,而是装“狠”,正如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往往会用表面的自负来遮掩。跟男人相比,女人先天缺乏安全感,这是导致她们在婚后容易扮演强势角色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安全感似乎是某些女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病,只要没钱没感情的时候就会发作,有时候感情越深,发作得还越厉害。大致说来,能治愈这种病的唯一药方便是结婚,但是结婚之后,又会旧病复发。 这种外表强弩出来的“狠”,结果导致她们在家中的地位越发不稳。 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女人的不安全感从何而来?在两性关系中,女人为什么总是反复强调安全感的重要性?我在《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筑巢动物》一书中分析过,女性从小就有“分离焦虑症”,怕黑,怕鬼,怕独处,怕坏人……这点跟三岁以前的儿童很像,大家知道,儿童都有“分离焦虑症”,一旦离开母亲的怀抱,就会烦躁不安,甚至又哭又闹。女性的这种不安全感我们从《创世记》的神话里可见一斑:夏娃是来自亚当的一根肋骨,当她从亚当的身体分离的那一刻起,她就有种分离的焦虑,她渴望男人的保护,渴望男人的疼爱,渴望跟男人融为一体,女人寻找另一半就是重回男人的怀抱。所以,女人对爱有着深度的敏感,对家有着深深的眷恋。我把女人称为筑巢动物,就是因为女人骨子里透出来的不安全感使她们对和谐美满的亲密关系有着天然的向往。 现代之父弗洛伊德有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他认为男女两性在解剖学方面的差异导致女孩从小就陷入深深的不自信之中。女孩小时候总爱问母亲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个男孩可以站着撒尿,我不行,为什么他有“小鸡鸡”,我没有?女孩感到失落,因为她的身体不像其他男孩那样“配套齐全”,于是她会嫉妒那些男孩,她也想拥有阳具。弗洛伊德把小女孩这种非常奇妙的心理称为“阳具嫉羡情结”。当后来她意识到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时,她就由渴望拥有阳具变成渴望拥有孩子,这种想有孩子的愿望是对她身体缺陷的一种补偿。 弗洛伊德认为女人寻找男人主要是想得到一份礼物(男孩),或是期望男人能够实现她们所有的抱负。某些女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刻意彰显自己身上的男子气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对自己缺少男性性器的一种不认同,她要试图超过男人,或不断地贬低男人。这些都是这种“阳具嫉羡情结”的进一步反映。弗洛伊德进一步指出:女性的自卑感也是源于“阳具嫉羡情结”而轻视自己性别的一种表现,女性之所以比男性缺少安全感,因为她需要补偿阳具的缺失,女性外表庄重谦虚,根源也是想掩藏她的性器官的缺陷。弗洛伊德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女人的基本恐惧就是害怕失去爱。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