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作情感咨询,接触最多的是婚外恋的案例,其中有两种情形过去不多见,如今出现的频率却越来越高,有必要在这里特别分析一下。 一种情形是:有的男人在单位是好劳模,回到家是好丈夫,一直都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大半辈子过去了,从未犯过错,可偏偏“晚节不保”,五六十岁了才学坏,唱歌专唱《迟来的爱》,外遇却找了下一代。这是为什么? 还有一种情形:有的妻子很优秀,很能干,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丈夫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依旧出轨了,更气人的是,他找的第三者简直“不堪入目”,各方面条件还不如“原配夫人”。比如我曾经接触过一个案例,某大学教授有了婚外恋,“小三儿”居然是来他家做钟点工的小保姆,他的太太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好歹也是一家国企的中层干部,无论从学历收入和气质风度来看都比那个小保姆强上百倍,为什么丈夫偏偏“有眼不识金镶玉”? 好男人为何“晚节不保”?大学教授看上小保姆又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诉求?要深入分析这些,就得从人的多样性和在两性关系中的角色转换谈起。 人的多样性首先来源于人的基本属性。 人的基本属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性。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的基本属性又叫二元属性,既包括自然属性又包括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在生物学和生理学方的特点,人是从高等动物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具有与某些高等动物相类似的生理构造和生理机能,也具有与它们相类似的动物属性和自然需求。如人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人在进入青春期以后会产生性的冲动,在遇到外界侵害时会奋起保护自己,免受其害等,这些都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又叫动物属性或生物属性。所谓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员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比如工作,生产,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等等,这都是人的社会属性。 上个世纪初,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格结构论”,他认为人格包含“本我、自我、超我”三种不同的概念:本我是潜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所有本能的大本营,它与生俱来,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理性的,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本我与外界之间,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则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内在的道德检察官,为人格发展的最重要部分,它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这三个系统错综复杂,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行为和思想。本我要求自我满足其欲望,超我则要求自我将欲望压抑下去,自我则调和两方面,依照现实环境,采取适当措施。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把这三种不同的人格通俗易懂地表述为“本能的,理智的,道德的”。也有人说“本我、自我、超我”。还有人称之为“真实自我、表象自我和道德自我”。 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而三者吵架的时候,人有时会怀疑:“这一个我是不是我?”或者内心有不同的声音在对话:“做得?做不得?”或者内心因为欲望和道德的冲突而痛苦不堪?或者为自己某个突如其来的丑恶念头而惶恐?男人好像一个游侠,经常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来回游走,有时候表现得很有责任感,有时候又显得随心所欲不负责任;有时候理智而沉稳,有时候又痴迷而疯狂。前者是超我、自我在主导他的行为,后者则是本我在蠢蠢欲动,让他不知所措。? 女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本能、理智和道德就像三座大山总是压得她们透不过气来,本能(本我)就是欲望,这种欲望好似一只小鸟,总想冲破道德的束缚,自由自在地飞翔。托翁笔下的安娜之所以会爱上渥伦斯基,就在于她嫁的丈夫卡列宁是个伪君子,他们的婚姻是一座道德的囚笼,而渥伦斯基好比一只大胆的欲望之手,悄悄地打开了她久已尘封的心房,让那只沉睡的小鸟苏醒了。此时理智的藩篱在本能的驱使下彻底坍塌,本我战胜了自我,安娜抛夫弃子,和渥伦斯基私奔了,但超我却依然像个巨大的黑幕笼罩着她,有个道德的声音无时无刻不在谴责着她,这也是安娜出轨后最终走向卧轨的悲剧所在。 西班牙电影大师布努埃尔有部代表作叫“白昼美人”,描写的是一位年轻貌美的中产阶级少妇塞芙琳娜。她终日无所事事,只是喝喝咖啡,打打网球,以此度日。渐渐地,她对丈夫的体贴和关爱产生厌倦之心,开始幻想一种“白日梦”。后来她每天下午准时走进一家妓院,成了出卖肉体的妓女,名曰“白昼美人”……影片中有很多女主人公匪夷所思的想象和梦境,她还爱上了一个出入妓院的杀手,最后那个杀手竟然追到了家里,跟她的丈夫不期而遇……显然这个影片展现了女人潜在的道德焦虑,探讨了欲望和理智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