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是一场战斗 曾经不止一个人告诉我:卢老师,你总是把问题分析得很清楚,可是究竟该怎么做,却语焉不详。 到现在,我想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想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武松可以打虎,而其他人不能?为什么见了老虎,其他人都转身往后跑或者干脆吓软了脚,瘫在地上,而没有人可以像武松那样可以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呢? 除了武松可能有天生的神力外,也和他从小就要练“三五更”的功夫有关。因为长期修炼,武松的敏捷性和反应都已经超越常人了,老虎扑过来的速度对武松而言和对其他人而言,是不一样的。 对常人而言,这个速度是光速,而对武松而言,这是“子弹时间”(如果你看过《黑客帝国》就会对尼奥可以将子弹的速度降为零那一幕印象深刻。)他是可以看到老虎的破绽的。 当我们将一个女人称之为“母老虎”的时候,就意味着她的丈夫,要面临一个选择,是成为老虎的盘中餐,还是成为一个打虎乃至降虎之人。 同样一件事,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末日到来,除了坐以待毙或者转为冬眠,没有其他路可做,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只是生命所给予的另一个带着挑战的机遇,这就是我们人生不同的境界。 如果我们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情商的高低意味着我们的大脑结构的不同。我们处理条件反射的大脑部位叫做杏仁核,而负责智慧层面的有选择的反应的是大脑前额叶皮质层。 如果我们小时候,是在一个充满危险的环境下生存,我们最优先发展的是快速应对危机的能力。 经常挨爸爸揍的孩子,就需要发展一种检测爸爸情绪的能力。他需要尽量发展各种提前预判的能力,他的所有注意力都要放在如何避免父亲揍自己这件事上,于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就被迫滞后。而且对他来说,皮肉之苦是如此可怕,以至于他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也就是说他要一直将自己的警戒水平提升到最高级别,哪怕爸爸是因为其他人生气,或者根本没生气,他也要随时准备着,也宁可当成爸爸现在就在生气,因为爸爸的脾气实在变化莫测,现在笑着,可能下一秒就变成了一顿胖揍了。 这时候,他会优先发展对其他人的怒气的探测能力,但可能就没有办法发展诸如关于爸爸为什么会生气,我是谁,我需要的是什么等等能力。关于他的自我概念往往都无暇发展。 所以长大以后,他会只关心一件事,有没有人伤害我。而关于他自己有什么情绪,却是一片空白。 换句话说,他成了逃跑高手,或者装死高手,哪怕对面只是一张老虎的照片,他也是要条件反射,完全靠“神经反射”活着,而没有了第二个选择,和自我的判断。 那么在一个非常安全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的杏仁核部分没有那么发达,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危险的事情需要他用第一时间去反应,所以他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我的部分,他可以了解自己的情绪,自己需要什么,如何与人相处可以获得更好的满足。 这时候,他的大脑前额叶皮质层不会因为过于强烈的焦虑而不得不停止发展,而这部分正好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最大的区别。 那就是我们可以有第二个选择:猴子面对狮子只有一个选择,我们也是猴子的一种,面对狮子,却可以有办法去猎杀它们,这完全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充分的“子弹时间”。 不幸的是,我们从小生存的环境不可能完全安全,所以我们多少有一些部分是完全的“条件反射”。而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在长大以后还有机会把这种条件反射变成了我们的自主的有选择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