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卢悦心理 于 2014-12-17 09:14 编辑 “小三”是“真二”的福音? 因为这种“三”的本质在于: 1.我们放弃了从对方身上获取需要的努力,而将对方看做是一种背景。这种背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安全感,就像我们需要房屋,但我们并不和房屋有真正的交流一样。 很多女人到离婚的时候,忽然会发现,这个男人已经是一个幻影了,她不知道她还需要他什么,因为这家里早就没有他的存在的痕迹了。但她还是需要,就像是一个国家还需要一个礼节性的国王,在各种节庆时期出席,让大家感觉到一切都平安无事一样。 2.我们将本来期待对方满足自己的需要放到第三方。其实我们的灵魂是和第三方在一起,而非和名义上的丈夫或者妻子在一起。很多时候,离婚时大家都是为了孩子而留下的时候,这个婚姻只是一个壳了。而孩子则不得不承担起父母本来要满足彼此的需要,要用一个孩童稚嫩的肩膀扛起成人的责任,试图去撮合、安慰失控的父母。或者工作也承担了太多丈夫需要妻子欣赏自己的重任,一旦工作失去了对丈夫的奖赏,丈夫就可能会非常崩溃。 那么如果此时有“小三”的加入,其实在某些时候,反而是这对夫妻的福音,虽然这么说有些残酷和荒唐,因为在小三没加入的时候,绝望的夫妻不得不把渴望放在未成年的孩子身上,或者没有生命的工作上。未成年的孩子就算是可以满足妈妈或者爸爸的成人的渴望,也失去了可以正常发展的童年;而工作对一个人太重要的话,这个人的生活就失去了调节的可能,他可能成为一个失去了真实自我的人,因为在工作中我们展现的自我并不是完全的自我。 小三的出现,会让夫妻双方都正视一件事:他们之间的荒芜许久的地,是需要耕种了。无论他们在孩子或者工作、朋友、爱好里获得多少兴奋性的满足,他们无法回避彼此关系的岌岌可危。而这个关系对他们不是不重要,而是太重要了。 所以“小三”事件对一些夫妻是有正向作用,如果他们的情绪没有被这个事件摧毁,而且在如此艰巨的挑战下还能有难能可贵的反思和反省以及足够力量的投入的话,他们的关系是可以获得救赎的。 但可能对其他一些夫妻来说,这个刺激足够宣告他们的关系的终结的。因为他们人格强度无法承受如此的打击。 “大三”:我们有没有交汇点 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大三”的概念。因为“小三”就像是砒霜,对很多人来说就是饮鸩止渴,虽然有刺激机体的作用,但副作用和危险太大。 我评价一个婚姻是否长治久安,就是看夫妻之间是否有真正的“第三方”。真正的第三方是指,他们在情绪强烈的卷入的时候,是否可以有一个理性可以让他们从情绪的漩涡中跳出来,观察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有没有办法阻止自己让夫妻俩进入吵架的恶性循环,到底有多快可以进入到反思状态。他们能不能有第三个空间可以理解自己的情绪和对方的情绪,能够共情到自己还能共情到别人。 我在咨询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为这样的一个翻译机和缓冲地带,让他们都有一个容器可以感觉到被理解。 而缺乏“大三”的“真二”们都会呈现这样的一种语法:你光说你不容易,你知道你这件事对我有多么多么伤害吗?你知道我为了这件事受了多少苦吗?你为什么不理解理解我?我为什么要继续努力下去? 此时我眼前呈现的就是《动物世界》里在鸟巢里,伸长脖子渴望妈妈喂食的小鸟。他们都是如此饥饿,以至于没有第三个视角,和站在自己之外看看“我们”发生了什么。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两个人:“你”和“我”。甚至只有一个人“我”。而绝对不会看到,我这么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这么做,对你和我有什么影响。他们看不到自己,也看不到别人,只是根据本能去盲目地反应,一次次用伤害彼此的方式寻求满足。 明显他们就缺乏“大三”,缺乏一个更大的空间,消化处理彼此的情绪,这样的关系必然会遇到麻烦。 如果夫妻之间没有一个共识:为此要一起合作,去识别那些容易引发恶性循环的破坏行为后面的模式,建设性地解决我们的问题,为建立一个正面的循环而努力。那么,这个婚姻就失去了航向。 没有游戏规则,也就关系也就失去了意义。 而让人遗憾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实在太欠缺“契约精神”了。 在过度竞争的文化里,我们实在太需要学会如何和他人合作。这实在是需要我们好好恶补的一门课。 |